高考志愿填報結束后,大家都關心安徽中醫藥大學的高考錄取結果在哪里可以查詢,以及安徽中醫藥大學的錄取時間是什么,本文姚老師幫大家整理了關于安徽中醫藥大學的高考錄取結果查詢網址入口和錄取結果查詢時間的相關數據,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高考志愿填報結束后,考生們一定要及時關注自己的錄取結果和動態,征集志愿補錄院校的相關信息,安徽中醫藥大學高考錄取結果查詢官網的網址入口為http://bkzs.ahtcm.edu.cn/、http://www.ahtcm.edu.cn/ 考生可以在報考結束后登安徽中醫藥大學招生系統,查詢自己的錄取結果,也可以登錄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院:https://www.ahzsks.cn/查詢自己的錄取結果。下面是安徽高考各批次錄取時間:
安徽高考錄取時間:
本科提前批:7月9-11日
高職(專科)提前批:7月17日
本科一批:7月20-22日
本科二批:7月27-29日
高職(專科):8月4-8日
高考錄取結果查詢方式
在錄取期間,考生可以登錄自己所在省份的招生考試辦官網查詢,下面是各省市的招生考試辦官網名稱,屆時大家在瀏覽器搜索這個名字,點開官方網站即可。
省市 | 高考錄取結果查詢網址 |
北京 | 北京教育考試院 |
天津 | 天津招考資訊網 |
河南 | 河南教育廳 |
廣東 | 廣東省教育考試院 |
四川 | 四川省教育考試院 |
河北 | 河北省教育考試院 |
山東 |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湖南 | 湖南省教育考試院 |
廣西 | 廣西招生考試院 |
湖北 | 湖北省教育考試院 |
江西 | 江西省教育考試院 |
云南 | 云南省招生考試院 |
山西 | 山西招生考試網 |
陜西 | 陜西省教育考試院 |
重慶 | 重慶省教育考試院 |
甘肅 | 甘肅省教育考試院 |
福建 | 福建省教育考試院 |
內蒙古 | 內蒙古招生考試信息網 |
吉林 | 吉林省教育考試院 |
青海 | 青海省教育考試網 |
寧夏 | 寧夏教育考試院 |
上海 | 上海教育考試院 |
安徽 |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
貴州 | 貴州省招生考試院 |
江蘇 | 江蘇省教育考試院 |
浙江 |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 |
新疆 | 新疆招生 |
黑龍江 | 黑龍江省招生考試信息港 |
遼寧 | 遼寧招生考試之窗 |
海南 | 海南省考試局 |
西藏 | 西藏自治區教育考試院 |
提檔是不是就不會有退檔風險
其實考生的檔案被高校提檔,又被高校退回,是很正常的事情。當考生的分數達到所報院校的提檔分數線時,很可能會被提檔。根據規定,我國高校的投檔比例一般都是在105%-120%之間,也有極少部分高校的投檔比例是按100%。所以提檔中分數靠后的同學就很可能被退檔。
一般而言,提檔后遭退檔的原因有:
1、壓線報考。在專業錄取時,只有在前面的100名中有人因為某些特殊原因被退檔時,才會從排名靠后的考生中補齊名額,其余的基本都會被退檔;
2、不符合專業要求,且不服從調劑。
3、對考生單科成績有要求。很多高校的《招生章程》會明確提及這一要求,考生在報考時一定要注意到這一問題。
大學新生入學須知
大學新生們即將整裝行囊、放飛理想。如何盡快適應大學學習生活,除了物質上的準備,還需要做好相關心理調適,記者采訪到幾位國內心理學界的知名專家。希望他們坦誠的分析和建言,能讓大學新生有所啟迪。
盡快走出學業迷茫
據北師大心理學學院院長許燕介紹,準備進入大學的新生一般不了解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學習方式有著本質的區別,入校后有可能出現諸多的不適應。首先是對大學學習方式不了解。形象地說,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是被“老師抱著走”,教學是滿堂灌,更多的是記、背、考的學習。而大學強調學習動機和主動性,老師只是對難點、重點、國際前沿和實踐應用等進行引導,不再照本宣科,課堂教學中有60%的是課本之外的知識。其次,大學教育不是等待老師提供答案,更多的是對思維能力的培養,包括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創新的思維去汲取知識,去發現尚需求解的未知。這才是大學培養人才的真諦。其三,在許多重點高校,由于“尖子碰尖子”,過去的一些優秀學生的成績排位會產生巨大落差,并隨之產生心理失衡,引發對自信心的挑戰。部分新生因學習成績下降而引發自卑、悲觀,甚至出現逃課、退學等現象。這是大學新生進校普遍需要接受的心理考驗。(推薦閱讀:進入大學,要正視自己不再出類拔萃/news/1168.html)
學會克服自卑心理
許燕說,每年送孩子進入新學校時,許多家長的眼光,不是聚焦在學校可以學到什么,學科優勢是什么,教師的學術水平等方面,而是體現在對住宿條件、生活環境的重視。這種對生活條件引導的失誤,使學生在來到地處大城市的學校后,對物質生活的重視高于對學習知識的重視,發生關注視點的錯位。特別是一些農村孩子初到大城市,進入與家庭生活環境截然不同的大學校園后,巨大的條件反差會讓他們行為和心理上產生強烈的不適應。比如,有的學生不會使用“一卡通”,也不好意思問,只好自我封閉。有的同學因家庭貧困,內心敏感且缺乏自立自強的行動,又不愿意讓同學知道,寧可在吃穿等生活細節中省吃儉用,也不愿意接受學校和同學的幫助,從而導致心理貧困。
學會調適心理沖突
90后的心理特點總體顯示出很自我,面臨更多的心理迷茫、焦慮和沖突。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好心理沖突,有利于他們進入大學后健康成長。為此,一是家長、社會應正面引導,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在大學學習,要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尤其要認真了解學校發給新生的入學手冊,它對新生接受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很有幫助,而現實是許多學生并沒在意。二是要廣開視野。與基礎教育階段所有學生的精力都集中在學習和應試中不同,大學是學生進入社會磨煉之前的過渡時期,需要學生接觸社會,學會分析判斷,避免混淆是非、隨波逐流。三是要學會接受幫助。大多數高校都會對新生進行心理測查,對有需要者提供幫助,而有的學生會拒絕。其實,青少年的心理彈性很大,有了問題只需稍微幫助就能過去。尤其是貧困生進入高校并努力學習,國家和學校的各種資助政策都會幫助他們完成學業的,完全不應該有過重的心理負擔。
理智面對戀愛情感
近年來,大學校園談戀愛早已成為時尚,并發生著本質的變化,“畢業即分手”的現象是屢見不鮮、見慣不怪。網絡調查顯示,目前,90后比80后的婚戀觀更現實,而且5年一個周期在遞增。也就是說,現實性與出生年代成反比。校園戀愛大多為解脫寂寞而選擇的開心生活方式,是否需要父母認同也是隨著年齡的降低而降低。這表示,他們對選擇談戀愛的態度更加趨于實用。
對大學期間學生積累談戀愛的經驗,百合網副總裁慕巖持贊同態度。他說,我國的各級各類教育對學生的情感教育特別缺失,而且幾乎是空白。有的高校開設相關選修課,大都是爆滿。而在國外許多學校,從初中階段就開設的親密關系課程,不僅讓學生學會與人相處、而且為成人后婚姻戀愛積累經驗。實踐中,部分大齡青年不善于與異性交往,想不清楚自己對婚姻對象的角色定位,多半就是沒有經歷和接受過相關教育所致。
盡管大學談戀愛逐步被社會接受,但也面臨著各種因心理不成熟而引發的沖突。為此,慕巖建言,大學生應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尤其不能與人格有缺陷、過于自私的人輕易談戀愛。這樣的人往往情緒不穩定,邏輯思維和行為較為怪異。如果已與這樣的異性朋友相處,建議戀愛的節奏放慢些,發展太快容易“被愛情沖昏頭腦”。要多聽取朋友的建議,并多看一些相關書籍。同時,認真思考“想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自己有否愛的能力”。
學長學姐與你分享大學成長心得
首先要認知大學精神是什么?大學之大不在于學校硬件設施和校園面積,而在于有學識淵博的大師,只有這樣的老師才會讓學生知道如何做人、做學問,才不至于使學生在紛繁的大學中迷失了人生的方向;還應當有自身獨特的學術氛圍和校園文化,這些是大學經過幾十年才積淀下來的精髓。其次要明白大學目標是什么?有了明確的目標就相當于你的大學有了方向,在進入大學之前不妨花點時間想一下,通過大學學習要變成什么樣子,是從事學術研究、從政或是從商……這些目標一旦確定,你就會明白自己在大學到底要學什么,接下來的每一步都會很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也可以避免浪費時間和少走彎路。最后要合理規劃好該做什么?每一所大學基本都開設了生涯規劃課,它可以幫助你在確立了目標之后,再將大的目標細化到每一個小目標和每一個時間段,并逐一實現目標。
大學學習沒了老師的監督,很多課程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對于那些對高考填報志愿不滿意的同學,學校也提供了多次換專業的機會,很是人性。有事沒事就去圖書館轉轉,終歸有好處。由于經常去圖書館看書,期末復習的時候很輕松,鮮有通宵達旦的慘痛經歷。學習永遠是學生的第一要務。如果可以早早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盡早規劃那是最好的。大一入學后,一些學校允許輔修雙學位,許多新生會毫不遲疑地選擇輔修第二學位。但由于加大了大學學業的壓力,尤其是期末考的時候,動輒十五六門要考試,也有同學未能堅持而半途放棄。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輔修第二學位,千萬不要因此而耽誤了本專業的學習。
在大學,學習無處不在。加入學生組織和社團不失為選擇,但如果加入太多,天天忙得昏天黑地,單開會一項就讓人自顧不暇。選擇保留最喜愛的且和專業密切相關的社團,久而久之,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語言運用能力都會得到顯著提升。如果有機會,強烈建議大家多多參加比賽。不僅能鍛煉自身能力,而且可以接觸社會,經歷那份緊張體驗,促進自信心顯著提升。
總之,大學只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實現從學校向社會轉型的平臺。如何科學合理利用好這個平臺需要因人而異,但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充分利用好大學的資源不斷擴寬知識面,是每個學生需要共同面對的主題,也永遠不會過時。
安徽中醫藥大學怎么樣好不好呢,首先它是一所率屬于省政府公辦本科學校,其次該校不是211大學也不是985大學,是一本類院校,根據校友反饋口碑不錯。下面是安徽中醫藥大學學校最新介紹:安徽中醫藥大學創建于1959年,其前身為1952年創立的安徽省中醫進修班。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準成立安徽中醫學院。1970年,安徽中醫學院并入安徽醫學院。1975年,國家教育部批準恢復安徽中醫學院。2000年,安徽省醫藥學校并入安徽中醫學院。2011年,省政府批準在安徽中醫學院的基礎上組建成立安徽省中醫藥科學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醫學院更名為安徽中醫藥大學。學校是“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高校,是安徽省“地方特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選科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2022 | 北京 | (不限) | 本科 | 506 | 24637 |
2022 | 北京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533 | 19644 |
2021 | 北京 | (不限) | 本科 | 487 | 26241 |
2021 | 北京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515 | 21793 |
2020 | 北京 | (不限) | 本科 | 496 | 28170 |
2020 | 北京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528 | 22059 |
2019 | 北京 | 理科 | 本科 | 512 | 18967 |
2022 | 河北 | 歷史 | 本科 | 533 | 17303 |
2021 | 河北 | 歷史 | 本科 | 532 | 20056 |
2022 | 河北 | 物理 | 本科 | 515 | 73836 |
2021 | 河北 | 物理 | 本科 | 512 | 75821 |
2020 | 河北 | 理科 | 本科 | 545 | 75133 |
2019 | 河北 | 理科 | 本二 | 502 | 88051 |
2020 | 河北 | 文科 | 本科 | 531 | 24059 |
2022 | 黑龍江 | 理科 | 本二A | 415 | 42987 |
2021 | 黑龍江 | 理科 | 本二A | 408 | 40877 |
2020 | 黑龍江 | 理科 | 本二A | 457 | 38563 |
2019 | 黑龍江 | 理科 | 本二A | 481 | 35886 |
2022 | 黑龍江 | 文科 | 本二A | 453 | 9221 |
2021 | 黑龍江 | 文科 | 本二A | 455 | 10002 |
2020 | 黑龍江 | 文科 | 本二A | 470 | 9991 |
2022 | 上海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509 | 15665 |
2021 | 上海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493 | 17269 |
2020 | 上海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482 | 19873 |
2022 | 江蘇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530 | 20060 |
2021 | 江蘇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535 | 21593 |
2021 | 江蘇 | 歷史(歷史+生物) | 本科 | 544 | 17324 |
2022 | 江蘇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534 | 71643 |
2022 | 江蘇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535 | 70647 |
2022 | 江蘇 | 物理(物理+生物) | 本科 | 557 | 47931 |
2021 | 江蘇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512 | 74060 |
2021 | 江蘇 | 物理(物理+生物) | 本科 | 526 | 59824 |
2020 | 江蘇 | 理科 | 本二 | 348 | 80833 |
2019 | 江蘇 | 理科 | 本二 | 345 | 74258 |
2020 | 江蘇 | 文科 | 本二 | 343 | 19608 |
2022 | 浙江 | 1段 | 571 | 82271 | |
2021 | 浙江 | 1段 | 565 | 80251 | |
2020 | 浙江 | 1段 | 594 | 53756 | |
2020 | 浙江 | 2段 | 573 | 76110 | |
2019 | 浙江 | 1段 | 595 | 52304 | |
2019 | 浙江 | 2段 | 573 | 76280 | |
2022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496 | 90715 |
2021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497 | 81499 |
2020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526 | 73027 |
2020 | 安徽 | 理科 | 本二 | 504 | 92915 |
2019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501 | 72368 |
2019 | 安徽 | 理科 | 本二 | 478 | 95397 |
2022 | 安徽 | 文科 | 本一 | 524 | 20675 |
2021 | 安徽 | 文科 | 本一 | 563 | 20332 |
2020 | 安徽 | 文科 | 本一 | 545 | 17496 |
2020 | 安徽 | 文科 | 本二 | 530 | 26869 |
2019 | 安徽 | 文科 | 本一 | 552 | 17956 |
2019 | 安徽 | 文科 | 本二 | 536 | 28053 |
2022 | 福建 | 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522 | 12584 |
2021 | 福建 | 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528 | 11507 |
2022 | 福建 | 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517 | 42753 |
2022 | 福建 | 物理(物理+選考生物) | 本科 | 532 | 34838 |
2021 | 福建 | 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520 | 43186 |
2021 | 福建 | 物理(物理+選考生物) | 本科 | 533 | 36906 |
2020 | 福建 | 理科 | 本科 | 500 | 43783 |
2019 | 福建 | 理科 | 本二 | 467 | 47494 |
2020 | 福建 | 文科 | 本科 | 514 | 13986 |
2022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86 | 75119 |
2021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48 | 110976 |
2020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530 | 46941 |
2019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520 | 41869 |
2022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527 | 15434 |
2021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556 | 14560 |
2020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527 | 19214 |
2022 | 山東 | 1段 | 501 | 148162 | |
2021 | 山東 | 1段 | 502 | 145468 | |
2020 | 山東 | 1段 | 512 | 145763 | |
2019 | 山東 | 理科 | 本科 | 480 | 139433 |
2022 | 河南 | 理科 | 本二 | 508 | 121353 |
2021 | 河南 | 理科 | 本二 | 522 | 111038 |
2020 | 河南 | 理科 | 本二 | 551 | 101503 |
2019 | 河南 | 理科 | 本二 | 507 | 100680 |
2022 | 河南 | 文科 | 本二 | 525 | 24695 |
2021 | 河南 | 文科 | 本二 | 556 | 24136 |
2020 | 河南 | 文科 | 本二 | 555 | 22667 |
2022 | 湖北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522 | 15059 |
2021 | 湖北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544 | 18433 |
2021 | 湖北 | 歷史(歷史+生物) | 本科 | 560 | 13042 |
2022 | 湖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487 | 72250 |
2022 | 湖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494 | 67256 |
2022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496 | 65882 |
2022 | 湖北 | 物理(物理+生物) | 本科 | 511 | 55333 |
2021 | 湖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475 | 80126 |
2021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479 | 78161 |
2021 | 湖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507 | 63957 |
2021 | 湖北 | 物理(物理+生物) | 本科 | 521 | 56500 |
2021 | 湖北 | 物理(物理+生物) | 本科 | 522 | 55941 |
2020 | 湖北 | 理科 | 本二 | 517 | 57150 |
2019 | 湖北 | 理科 | 本二 | 499 | 56601 |
2020 | 湖北 | 文科 | 本二 | 526 | 13875 |
2022 | 湖南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502 | 25490 |
2021 | 湖南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526 | 20160 |
2021 | 湖南 | 歷史(歷史+生物) | 本科 | 542 | 13491 |
2022 | 湖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495 | 76391 |
2022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506 | 65893 |
2022 | 湖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528 | 47221 |
2022 | 湖南 | 物理(物理+生物) | 本科 | 530 | 45673 |
2021 | 湖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516 | 66981 |
2021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522 | 61561 |
2021 | 湖南 | 物理(物理+生物) | 本科 | 540 | 46824 |
2020 | 湖南 | 理科 | 本二 | 509 | 72259 |
2019 | 湖南 | 理科 | 本二 | 493 | 63489 |
2020 | 湖南 | 文科 | 本二 | 547 | 21064 |
2022 | 廣東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535 | 19146 |
2021 | 廣東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547 | 19917 |
2022 | 廣東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511 | 124794 |
2022 | 廣東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533 | 92966 |
2022 | 廣東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550 | 70759 |
2021 | 廣東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504 | 129030 |
2021 | 廣東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520 | 106916 |
2021 | 廣東 | 物理(物理+生物學) | 本科 | 561 | 57530 |
2020 | 廣東 | 理科 | 本科 | 481 | 129626 |
2019 | 廣東 | 理科 | 本科 | 503 | 68087 |
2020 | 廣東 | 文科 | 本科 | 524 | 26491 |
2022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361 | 129277 |
2021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479 | 48499 |
2020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493 | 43175 |
2019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491 | 45778 |
2022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477 | 27914 |
2021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515 | 13505 |
2020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446 | 23580 |
2022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90 | 110309 |
2021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514 | 90016 |
2020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522 | 88144 |
2019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530 | 94921 |
2022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537 | 19523 |
2021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541 | 18278 |
2020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523 | 19603 |
2022 | 貴州 | 理科 | 本二 | 437 | 59348 |
2021 | 貴州 | 理科 | 本二 | 440 | 59877 |
2020 | 貴州 | 理科 | 本二 | 464 | 55514 |
2019 | 貴州 | 理科 | 本二 | 451 | 56095 |
2022 | 貴州 | 文科 | 本二 | 525 | 16791 |
2021 | 貴州 | 文科 | 本二 | 518 | 22566 |
2020 | 貴州 | 文科 | 本二 | 542 | 10667 |
2022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447 | 62400 |
2021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410 | 81719 |
2020 | 陜西 | 理科 | 本二 | 454 | 60345 |
2022 | 陜西 | 文科 | 本二 | 491 | 12633 |
2021 | 陜西 | 文科 | 本二 | 492 | 15804 |
2020 | 陜西 | 文科 | 本二 | 512 | 15074 |
2022 | 甘肅 | 理科 | 本二 | 432 | 38554 |
2021 | 甘肅 | 理科 | 本二 | 426 | 41470 |
2020 | 甘肅 | 理科 | 本二 | 478 | 26940 |
2019 | 甘肅 | 理科 | 本二 | 484 | 29985 |
2022 | 甘肅 | 文科 | 本二 | 489 | 6929 |
2021 | 甘肅 | 文科 | 本二 | 504 | 7675 |
2020 | 甘肅 | 文科 | 本二 | 528 | 6555 |
2022 | 寧夏 | 理科 | 本二 | 405 | 14967 |
2022 | 寧夏 | 文科 | 本二 | 478 | 4151 |
安徽中醫藥大學 | 安徽中醫藥大學院校基本屬性 | |
創建時間 | 1959年 | |
院校性質 | 公辦 | |
院校類型 | 醫藥 | |
率屬于 | 省政府 | |
是否是211 | 否 | |
是否是985 | 否 | |
是否是雙一流 | 否 | |
本科/專科 | 本科 | |
省/市 | 安徽 | |
碩士點 | 一級學科碩士點:6 二級學科碩士點:27 專業碩士學位點:4 | |
博士點 | 一級學科博士點:3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 | |
院校地址 | http://www.ahtcm.edu.cn/ | |
招生電話 | ["0551-68129059"] | |
招生網址 | http://bkzs.ahtcm.edu.cn/ |
安徽中醫藥大學重點特色專業有中西醫結合基礎、微生物與生化藥學、藥理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護理、國際經濟與貿易、人力資源管理、公共事業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保險學、中醫學、藥劑學、中藥藥理學、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方劑學、溫病學、中藥學、中醫藥文化學、中醫養生學、臨床中藥學、中藥化學、藥用植物學、藥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藥物制劑、制藥工程、針灸推拿學、康復治療學
序號 | 評級名稱 | 數量 | 專業/學科名稱 |
---|---|---|---|
1 | 省級重點學科 | 1 | 中西醫結合基礎 |
2 | 校級重點支持學科 | 2 | 微生物與生化藥學、藥理學 |
3 | 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安徽省特色專業、國家教育部特色專業、安徽省一流(品牌)專業、安徽省一流專業 | 1 | 中西醫臨床醫學 |
4 | 省級特色專業 | 1 | 護理 |
5 | 安徽省一流專業、省專業改革試點專業、學院品牌專業 | 1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6 | 安徽省專業改革試點專業、學院特色專業 | 1 | 人力資源管理 |
7 |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安徽省特色專業、學院優勢專業 | 1 | 公共事業管理 |
8 | 安徽省特色專業 | 1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9 | 安徽省專業改革試點專業、學院新興專業 | 1 | 保險學 |
10 | 安徽省A類重點學科 | 1 | 中醫學 |
11 | 安徽省重點學科 | 2 | 藥劑學、中藥藥理學 |
12 | 安徽省重點學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 | 1 | 中醫基礎理論 |
13 | 國家教育部特色專業 | 1 | 中醫診斷學 |
14 | 省級B類重點學科 | 1 | 中醫診斷學 |
15 | 安徽省重中之重學科 | 1 | 方劑學 |
16 | 校級重點學科 | 1 | 溫病學 |
17 | 安徽省高峰學科建設點、安徽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點、安徽省重大學科建設點 | 1 | 中藥學 |
18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 | 5 | 中醫藥文化學、中醫養生學、臨床中藥學、中藥化學、藥用植物學 |
19 | 國家一流專業 | 2 | 藥學、中藥學 |
20 | 安徽省一流專業 | 3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藥物制劑、制藥工程 |
21 | 安徽省省級重點學科 | 1 | 針灸推拿學 |
22 | 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 1 | 針灸推拿學 |
23 | 安徽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省級專業改革試點 | 1 | 康復治療學 |
序號 | 專業層次 | 數量 | 專業 |
---|---|---|---|
1 | 國家級 | 5 | 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中藥學、藥學 |
2 | 省級(直轄市) | 6 | 公共事業管理、應用心理學、中西醫臨床醫學、康復治療學、制藥工程、藥物制劑 |
安徽中醫藥大學開設專業有康復治療學、針灸推拿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生物醫學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醫學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食品質量與安全、藥學、中藥學、中藥資源與開發、制藥工程、生物制藥、藥物分析、藥物制劑、中西醫臨床醫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學、護理學、漢語國際教育、應用心理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公共事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保險學
安徽中醫藥大學包含院系和開設專業 | ||
---|---|---|
院系名單 | 專業名稱 | 本專科 |
針灸推拿學院(康復醫學院) | 康復治療學 | 本科 |
針灸推拿學 | 本科 | |
醫藥信息工程學院(網絡信息中心)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本科 |
生物醫學工程 | 本科 |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本科 | |
醫學信息工程 | 本科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本科 | |
藥學院 | 食品質量與安全 | 本科 |
藥學 | 本科 | |
中藥學 | 本科 | |
中藥資源與開發 | 本科 | |
制藥工程 | 本科 | |
生物制藥 | 本科 | |
藥物分析 | 本科 | |
藥物制劑 | 本科 | |
中西醫結合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 中西醫臨床醫學 | 本科 |
中醫學院 | 中醫兒科學 | 本科 |
中醫學 | 本科 | |
護理學院 | 護理學 | 本科 |
人文與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國際合作中心) | 漢語國際教育 | 本科 |
應用心理學 | 本科 | |
醫藥經濟管理學院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本科 |
公共事業管理 | 本科 | |
人力資源管理 | 本科 | |
保險學 | 本科 |
安徽總共有多少所大學
時間:2024-07-02 09:0:53合肥有哪些公辦本科大學比
時間:2024-06-27 10:0:12合肥比較好的公辦大專學校
時間:2024-06-26 10:0:01合肥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本還
時間:2024-06-19 0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