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武漢大學科技大會召開。會議主題為:深入重要講話精神,凝心聚力,全面謀劃,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作為科技創新方向,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目標、戰略任務,通過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建設,努力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成員,勇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光榮使命。校黨委書記韓進、校長竇賢康等全體在校的校領導出席會議。副校長吳平主持會議。
李德仁院士、朱玉賢院士、周翔院士、宋保亮院士出席活動。校學術委員會成員、機關和直屬單位、全體自然科學院系和獨立科研機構、部分人文和社會科學院系和科研機構,科技工作者代表,學生代表共計300多人參加會議。
竇賢康指出,學術發展與科技創新,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重要職責。武漢大學素有科技興邦的使命傳承,無論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還是西遷樂山時期,特別在新中國成立后,武大以科技創新服務國民經濟恢復發展和工業體系建設,充分彰顯了武大人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寶貴科學精神。近年來,學校大力推進“人才強校”戰略,學校科技創新人才隊伍不斷壯大,高水平人才數量和占比實現雙倍增;啟動并大力推進一批大型科技基礎設施及創新平臺建設,在服務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方面打下了一定基礎。學校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科技創新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
竇賢康發表講話
竇賢康表示,學校科技發展中仍存在不足和短板,如學校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開展科研攻關還不夠,原始創新能力有待加強,科研平臺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學科體系有待進一步優化。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前所未有,學校科技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機遇和新挑戰。未來5到15年,學校科技工作要以,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積極參與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人才,以平臺為基礎,以改革為動力,推動學校科技發展實現新突破、見到新氣象、取得新成效,實現學校科技高質量發展。
李建成作科技大會主報告
副校長李建成作科技大會主報告。報告回顧總結了“十三五”以來學校的科技工作。報告指出,在一流意識、一流標準的引領下,學校科技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十三五”以來,學校人才隊伍日益壯大,科技創新體系日臻完善,基礎研究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有力支撐了雙一流建設。但與建設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的目標相比還存在一些不足,同綜合排名前列的高校仍存在差距。進入“十四五”時期,學校科技工作要以為指引,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事業的全面領導,貫徹落實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堅持“四個面向”,著力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科技人才梯隊,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發揮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科研優勢,積極搶占世界科技創新前沿制高點,積極參與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
李建成表示,爭取到2025年,學校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科技創新體系臻于完備,支撐國家戰略能力更為突出。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科學等基礎學科,鞏固并加強現有學科地位和領域優勢,力爭在重點方向上從跟跑、并跑到領跑學術前沿。在測繪、遙感、水利、電信、電氣等領域,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服務國家重大工程能力更為顯著。在生物醫療、人工智能、網絡空間安全、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交叉領域,通過學科交叉融合培育重大科技成果。武漢光源一期工程、湖北珞珈實驗室、武漢量子技術研究院、重離子完成建設并投入運行,科研公共服務條件平臺全面建成并開放共享,為原始創新提供基礎保障。
與會人員圍繞大會主旨以學部為單位進行了分組討論,形成了總結意見。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袁荃教授、水利水電學院李典慶教授、計算機學院黃傳河教授、醫學部徐華教授分別代表四個學部進行了總結發言。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大會報告總結了成績,提出了問題,謀劃了方向,統一了認識,表示作為科技工作者將不負韶華勇攀高峰,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和世界一流大學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袁荃、李典慶、黃傳河、徐華教授分別代表四個學部發言
韓進作總結發言。他認為,本次會議直面現實問題,對學校未來的科技發展規劃達成了共識,極大地激勵了科研工作者發展科技工作的信心。他提出要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去理解科技創新的意義;要從堅持、辦人民滿意大學的角度來謀劃學校的科技事業;要從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使命任務中去開展學校科技各項工作。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要強化研究型大學建設同國家戰略目標、戰略任務的對接,加強基礎前沿探索和關鍵技術突破,努力構建、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為培養更多杰出人才作出貢獻。
韓進作總結講話
韓進強調,武漢大學是為救亡圖存而建的大學,從誕生那一天就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捆在一起。大會報告里回顧了武漢大學的先賢們為富國強民做出的卓絕貢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的武大人怎樣走好新的長征路,需要認真思考和謀劃。學校科技創新在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國家重大需求方面還存在不足,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卡脖子”地帶的作為還不夠。召開全校科技大會,不光要分析問題,謀劃方向,最終還要落實到行動中來,要把成果寫在祖國大地上。
韓進對科技工作者提出了“統一認識、凝心聚力、完善機制、追求實效”的總體要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校師生員工和科技工作者要深刻認識面臨的形勢和肩負的任務,要搶抓機遇,深化改革,銳意進取,乘勢而上。要更加崇尚學術,聚焦科技前沿和國家需求,聚焦經濟發展和人民健康,不斷提升以武大智慧和科研創新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和解決人類生存發展重大問題的能力。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支撐作用,踐行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