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防控而延期開學的高三學生和家長,一邊“停課不停學”,一邊開始了志愿填報的準備工作。我們都知道填報志愿實際上也是考生與院校之間的一種雙向選擇:一方面考生通過填報志愿,表達自己的愿望即向往何種院校、喜歡什么專業等;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又以考生填報的志愿為其錄取的基本依據,從眾多的報考者中擇優選拔合格的新生。那么2020年高考志愿填報需要注意什么?有什么新變化呢?
都說“考得好不如報得好”,這話不是憑空而出的。不管高考結果如何,分數占70%,而志愿填報則占據了那最重要的30%。如今距離高考僅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面對高考之后的志愿填報,家長們已然開始焦急萬分。那么2020年的高考志愿填報需要注意什么呢?
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無疑可以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而選擇國家建設急需的專業,能使青年人將來較可能做出重大貢獻。志趣和需要是相輔相成的,把志趣和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個人的價值得到更充分的體現。
同一專業在不同學校的辦學質量和特色均不同,要深入了解一所學校的具體辦學情況,在此基礎上進行理性選擇,這里給大家推薦一個志愿選擇的網站聚志愿,很多高三班主任都推薦這個網站給大家查詢高考信息。
以招生院校在當地近幾年的錄取分數統計為參考,分析各專業的檔次和“冷”與“熱”情況,結合自己的實力,正確填報專業志愿。不能單純看某些錄取分數,要更多地看其相對位置及其變化。
原則上第一專業的選擇應該是有希望錄取的理想專業;第二專業的選擇一定要穩妥,應該是能被錄取的專業?第三專業應該選擇可以“兜底”的專業。
當考生檔案調入學校后,由于名額所限未被所報專業錄取時,若考生“服從專業調劑”,自然擴大了本人被錄取的機會。因此,每個考生都應慎重對待。是否“服從專業調劑”必須明確表態,不可含糊不清,也不可空著此欄不填。凡“空白”者,均作為“不服從專業調劑”對待(網上報志愿必須選擇后才能提交)。若“服從專業調劑”,希望考生具體寫明服從哪些專業或哪類專業,或除哪些專業以外其他任何專業的調配。
上面我們就講到,高考志愿填報是不僅僅要考慮考生自身因素,還應考慮國家需求,而國家對人才的需求主要還是從一些政策當中去發現,今年有哪些政策會影響志愿填報呢?
今年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國社會治理和人才培養的一些“短板”。譬如,在醫學人才培養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就指出,由于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投入過低,公衛人員待遇未能得到有效保障,導致公共衛生學科發展明顯弱化。“結果便是,報考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往往高考分數遠低于臨床醫學專業,學習動力不足,以致高層次公衛人才培養乏力,人才流失嚴重。”敲響的警鐘已經在提醒我們要加強公共衛生學科建設,重視預防醫學專業的招生和人才培養。
以這些技術為基礎的新經濟、新業態也展現了較強的韌性。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顯示,全國有180所高校新增了人工智能這個專業,也是本次備案專業數量最多的學科;緊隨其后的是138所高校新增的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有了這些高校的加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相關專業必定會受到很多考生和家長的喜愛。
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2020年將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和專升本規模,預計同比增加18.9萬、32.2萬人。其中研究生計劃增量,重點投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專業,而且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以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專業學位為主。專升本的計劃增量,將投向職教本科和應用型本科,主要向這些學校增加名額,向預防醫學、應急管理、養老服務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傾斜。
因此,小編斷定,2020年高考招生中,臨床醫學、預防醫學、養老服務、應急管理、電子商務、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專業必定會增加招生計劃,也會受到一定數量的考生青睞。
還記得前不久教育部發布的“強基計劃”文件嗎?“強基計劃”出發點是為選拔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強基計劃”招生重點在基礎學科領域,而這些領域基本沒有當下的“熱門”專業。如果是一般的學校進行“強基計劃”,絕對沒有多少學生理會的;但是,本次進行“強基計劃”試點的36所高校即是老牌“985工程”高校,也是36所A類“雙一流”建設高校!到底要不要報考,這是值得考生和家長深思的問題!
低于本科線10分可以
時間:2024-07-03 17:0:41高考550分左右可以報考哪些
時間:2024-07-03 15:0:46高考540分左右可以報考哪些
時間:2024-07-02 13:0:07高考530分左右可以報考哪些
時間:2024-07-01 1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