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王牌專業 |
1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2 | 機械電子工程 |
3 | 軟件工程 |
4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5 | 網絡工程 |
6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7 | 動畫 |
8 | 工業設計 |
9 | 社會工作 |
大連科技學院位于遼東半島最南端的大連旅順經濟開發區大學城內,其前身是2002年組建的大連交通大學(原大連鐵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2011年經教育部批準轉設為省屬普通本科高校,2016年獲批為遼寧省向應用型轉型發展試點高校。
辦學17年以來,學校艱苦創業、大膽創新、努力創優,各項事業得到快速發展;學校以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為契機,進一步加大投入,優化辦學條件,強化教學建設,深化教學改革,細化教學管理,注重文化育人,奠定了扎實的辦學基礎,形成了良好的文化環境。
學校現有機械工程學院、交通運輸學院、電氣工程學院、數字技術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軟件技術學院、創新創業學院、PEIM 新教育學院10個二級學院以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基礎部、體育部3個教學部。學校現設30個本科專業,形成了以工學為主,管理學、文學、法學、藝術學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基本格局。學校現有在校生12142人,其中本科生10846人。
目前,學校已成為教育部“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產教融合促進計劃建設院校、中國創業創新典型示范基地、全國民辦學校首批黨建特色項目建設基地、遼寧省優秀民辦高校。近三年,學校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5項;遼寧省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2個;先后獲批遼寧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遼寧省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基地、遼寧省虛擬仿真實驗項目、遼寧省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等7個省級實驗實踐項目。
學校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學校現自有專任教師417人,外聘教師226人(折合數),生師比18.98:1。自有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164人,占比39.33%;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360人,占比86.33%;具備專業(行業)職業資格和任職經歷的“雙師雙能型”專業課教師105人,占比32.7%;其中,有32人次分別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遼寧省教學名師、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萬人層次、沈陽市高層次領軍人才、大連市高端人才、大連市青年才俊等榮譽稱號。名師引領、骨干支撐、專兼結合、雙師特色的師資隊伍基本形成。
學校辦學條件逐步完善。學校現有土地面積78.88萬㎡(1183.27畝),建筑面積28.7萬㎡,教學科研行政用房面積18.39萬㎡,生均教學科研行政用房面積15.15㎡;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 9080.27萬元,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7487.03元;現有紙質圖書97.6萬冊,生均圖書80.4冊;學校重視信息化建設,努力構建智慧校園。校園網萬兆骨干、千兆到樓、百兆到桌面,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學校建有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實驗實訓中心(遼寧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及78個實驗室;與中車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大連地鐵運營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建有90個校外實踐基地。環境優美、設施完善、滿足需求、趨于優化的辦學條件已經形成。
學校科研教學相互結合。學校注重科學研究,不斷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及獎勵制度,支持教師參與企業科技攻關,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科研活動。近三年,全校教師共發表學術論文1270篇,其中國內核心期刊論文和被SCI、EI等檢索收錄論文119篇,學生參與發表論文數230篇;主持各級各類科研課題157項,129名學生成為科研助理,參與到教師的科研課題中;學校獲批知識產權121件,其中發明專利3件,實用新型專利75件,外觀設計22件,軟件著作權21件,學生參與知識產權56件。
學校強化創新創業教育。校長親自掛帥成立創新創業學院;提出創新思維培養、創業精神塑造、創業能力提升“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構建通識教育、專業教育、雙創教育“三教融合”的課程體系;搭建校、省、國家“三級遞進”的賽訓平臺;組建專業導師、創業導師、企業導師“三師引領”的指導團隊;強化信息發布、過程指導、成果轉化“三環相扣”的雙創服務;形成“五三式”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目前,學校已成為中國創業創新典型示范基地,遼寧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基地。近三年,共有6人次分別獲得全國高校創業教育工作先進個人、教育部創新創業50強評審專家和培訓專家、教育部全國萬名優秀創業導師、遼寧省優秀創業導師等榮譽稱號;學校獲得國家級、省級創新創業獎勵258項;連續兩年在“互聯網+” 大賽中,金牌和獎牌總數位居遼寧省民辦高校首位,學生雙創能力與水平位居省內同類高校前列。
學校實現培養質量和社會聲譽的持續提升。學校強化內涵建設,打造育人特色,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聲譽逐年提升。近三年,學校本科錄取率均為100%,本科報到率平均為93.83%,本科初次就業率平均為91.61%,本科錄取率、報到率、初次就業率均位于省內民辦高校前列。建校以來,學校已向社會輸送了1.9萬多名各類人才,培養了清華大學博士后許喬淇、清華大學博士陳榮源、助力養老福祉的留日女博士洪心璐、東北財經大學博士姚晨、立志做個好村官的張志鵬等為代表的學有所成和干有所成的一批優秀人才;教育部、教育廳領導多次到校考察,國內外同類高校到校交流學習達40多批次。學校的教育教學經驗被《新華社》、《人民網》、《人民日報》、《中國網》、《光明網》、《中國教育報》、《遼寧日報》等媒體報道和轉發300余次。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27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06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么錄取
時間:2024-07-01 15:0:34高考填志愿待錄取一
時間:2024-07-01 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