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腫瘤醫院)
2.北京大學醫學部(人民醫院、第一醫院、第二醫院、積水潭醫院)
3.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中山醫院、婦產科醫院、華山醫院)
4.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瑞金醫院、仁濟醫院、新華醫院、上海九院)
5.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同濟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梨園醫院)
6.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中山一院、中山二院、腫瘤醫院)
7.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華西醫院、華西口腔醫院)
8.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長海醫院、東方肝膽醫院)
9.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西京醫院、口腔醫院)
10.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
名次 | 學校名稱 | 全國排名 | 星級排名 | 辦學層次 |
1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50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85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 | 南方醫科大學 | 95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4 | 首都醫科大學 | 105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4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105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6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115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7 | 天津醫科大學 | 125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 | 中國藥科大學 | 130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8 | 南京醫科大學 | 130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 | 中國醫科大學 | 145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1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150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12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155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3 | 重慶醫科大學 | 160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4 | 溫州醫科大學 | 170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5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175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6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180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6 | 廣州醫科大學 | 180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8 |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 190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18 | 大連醫科大學 | 190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20 | 山西醫科大學 | 195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21 | 浙江中醫藥大學 | 220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22 | 湖南中醫藥大學 | 225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23 | 廣西醫科大學 | 230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24 | 安徽醫科大學 | 240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24 | 新疆醫科大學 | 240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26 | 沈陽藥科大學 | 245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26 | 河北醫科大學 | 245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26 | 福建醫科大學 | 245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29 | 福建中醫藥大學 | 250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30 | 江西中醫藥大學 | 255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30 | 寧夏醫科大學 | 255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32 | 遼寧中醫藥大學 | 260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32 |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 260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34 | 山東中醫藥大學 | 290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34 | 河南中醫藥大學 | 290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34 | 昆明醫科大學 | 290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37 | 廣東藥科大學 | 300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38 | 湖北中醫藥大學 | 310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39 | 長春中醫藥大學 | 330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40 | 廣西中醫藥大學 | 340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40 | 貴州醫科大學 | 340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42 | 貴州中醫藥大學 | 350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42 | 陜西中醫藥大學 | 350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42 | 海南醫學院 | 350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45 | 遵義醫科大學 | 360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45 | 徐州醫科大學 | 360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45 | 內蒙古醫科大學 | 360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48 | 錦州醫科大學 | 380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49 | 安徽中醫藥大學 | 390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49 | 廣東醫科大學 | 390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51 | 西南醫科大學 | 395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52 | 河北中醫學院 | 400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53 | 云南中醫藥大學 | 410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54 | 新鄉醫學院 | 420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54 | 濱州醫學院 | 420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54 | 桂林醫學院 | 420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57 | 甘肅中醫藥大學 | 440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57 | 承德醫學院 | 440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57 | 蚌埠醫學院 | 440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57 | 沈陽醫學院 | 440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61 | 右江民族醫學院 | 450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62 | 濰坊醫學院 | 455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63 | 山西中醫藥大學 | 470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64 | 湖北醫藥學院 | 490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64 | 皖南醫學院 | 490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64 | 濟寧醫學院 | 490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67 | 川北醫學院 | 495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67 | 齊齊哈爾醫學院 | 495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67 | 成都醫學院 | 495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70 | 西安醫學院 | 500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71 | 西藏藏醫藥大學 | 530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71 | 長治醫學院 | 530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73 | 贛南醫學院 | 545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74 | 牡丹江醫學院 | 560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75 | 吉林醫藥學院 | 565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76 | 上海健康醫學院 | 600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76 | 杭州醫學院 | 600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76 | 湖南醫藥學院 | 600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76 | 甘肅醫學院 | 600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76 | 廈門醫學院 | 600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空軍軍醫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
陸軍軍醫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
海軍軍醫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020中國醫藥類民辦大學排名(校友會最新版)
名次 | 學校名稱 | 全國排名 | 星級排名 | 辦學層次 |
1 | 山東協和學院 | 6 | 6★ | 中國頂尖民辦大學 |
2 | 長沙醫學院 | 53 | 5★ | 中國一流民辦大學 |
3 | 遼寧何氏醫學院 | 95 | 4★ | 中國高水平民辦大學 |
4 | 齊魯醫藥學院 | 96 | 2★ | 區域高水平民辦大學 |
2020中國醫藥類獨立學院排名(校友會最新版)
名次 | 學校名稱 | 全國排名 | 星級排名 | 辦學層次 |
1 |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 | 42 | 6★ | 中國頂尖獨立學院 |
2 | 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 | 87 | 3★ | 區域一流獨立學院 |
3 | 河北醫科大學臨床學院 | 112 | 3★ | 區域一流獨立學院 |
4 |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 | 114 | 2★ | 區域高水平獨立學院 |
5 | 貴州中醫藥大學時珍學院 | 147 | 3★ | 區域一流獨立學院 |
6 | 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 | 170 | 2★ | 區域高水平獨立學院 |
7 | 華北理工大學冀唐學院 | 184 | 1★ | 區域知名獨立學院 |
8 | 大連醫科大學中山學院 | 186 | 2★ | 區域高水平獨立學院 |
9 | 江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學院 | 191 | 1★ | 區域知名獨立學院 |
10 | 廣西中醫藥大學賽恩斯新醫藥學院 | 193 | 2★ | 區域高水平獨立學院 |
11 | 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 196 | 1★ | 區域知名獨立學院 |
12 | 貴州醫科大學神奇民族醫藥學院 | 199 | 1★ | 區域知名獨立學院 |
12 | 溫州醫科大學仁濟學院 | 199 | 1★ | 區域知名獨立學院 |
14 | 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 205 | 2★ | 區域高水平獨立學院 |
15 | 遼寧中醫藥大學杏林學院 | 207 | 1★ | 區域知名獨立學院 |
16 | 新疆醫科大學厚博學院 | 230 | 1★ | 區域知名獨立學院 |
17 | 浙江中醫藥大學濱江學院 | 232 | 1★ | 區域知名獨立學院 |
18 | 湖北醫藥學院藥護學院 | 234 | 1★ | 區域知名獨立學院 |
19 | 遵義醫科大學醫學與科技學院 | 237 | 1★ | 區域知名獨立學院 |
20 | 湖南中醫藥大學湘杏學院 | 240 | 1★ | 區域知名獨立學院 |
21 | 錦州醫科大學醫療學院 | 249 | 1★ | 區域知名獨立學院 |
22 | 中國醫科大學臨床醫藥學院 | 252 | 1★ | 區域知名獨立學院 |
中國醫學科學院1956年成立。北京協和醫學院1917年成立。中國醫學科學院和北京協和醫學院自1957年起實行院校合一的管理體制。作為我國最高醫學研究機構和最高醫學教育機構,院校自成立以來始終以引領我國醫學科技教育發展和維護人民健康為己任,為我國醫學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院校建立以來,北京協和醫學院開創了我國八年制臨床醫學教育、高等護理教育、住院醫師培訓制度和最早的公共衛生實踐,取得了“北京猿人發現”、“蛋白質變性學說”、“單體麻黃素提取”、“黑熱病研究”等一系列重要成果;中國醫學科學院在脊髓灰質炎系列疫苗的研制及其在中國兒童計劃免疫中的應用、全國控制和基本消滅麻風、根治絨毛膜上皮癌化學療法的創建與推廣、食管癌綜合防治研究、難治性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救治體系、丁苯酞和雙環醇等天然藥物創制、人工麝香研制及其產業化、國內首例艾滋病患者發現及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體系、中國醫學細胞遺傳學創建與疾病基因研究和自體干細胞臨床率先應用理論基礎與技術推廣等方面做出了創造性貢獻。院校產生了包括張孝騫、張錫鈞、鐘惠瀾、林巧稚、黃家駟等在內的52位醫藥衛生界兩院院士,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軍事醫學科學院、解放軍總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北京醫院、中日醫院、北京安貞醫院等國內眾多重要醫學機構的建立提供了人才和技術支持。
院校至今已發展成為擁有23個研究所(院、基地)、6家醫院、7所學院、56個創新單元,集醫教研防產為一體的國家醫學科學中心和綜合性醫學科學研究機構。院校擁有兩院院士24人、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21人、19人、國家杰青39人;擁有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4個;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有6個A類學科;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5個、其他國家級科研基地8個。院校有6所直屬醫院,包括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阜外醫院、腫瘤醫院、整形外科醫院、血液病醫院和皮膚病醫院,集綜合醫院和?漆t院于一體,形成了國內外聞名的醫療、教學和研究緊密結合的臨床醫學體系。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27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06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么錄取
時間:2024-07-01 15:0:34高考填志愿待錄取一
時間:2024-07-01 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