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報考區域要求及條件不同(填報國家專項計劃志愿的考生須具有父母或法定監護人具有當地戶籍、省實施區域當地連續3年以上戶籍和當地高中連續3年學籍并實際就讀、符合當年統一高考報名條件。)
2、招生高校不同(國家專項計劃招生由中央部委屬高校“985”、“211”院校和地方本科一批招生為主的高校承擔;地方專項計劃則由在本科一批錄取的省屬高校承擔;高校專項計劃是由教育部直屬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試點高校承擔。)
3、成績要求不一樣(在填報專項計劃志愿中,考生不僅要具有報考專項計劃的資格,而且高考成績也要達到相應的要求。國家專項計劃征集志愿時,可能在本科第一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下適當降分。
4、志愿批次和錄取安排不同(在國家專項計劃中,對有政審、面試、體檢等特殊招生要求的高校在本科提前批次填報志愿,地方專項計劃投檔時,省教育考試院在本科一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上,根據考生投檔分數,結合各市(州)配額,從高分到低分向學校投檔,供學校審錄。)
5、征集志愿可能降分(在本科一批錄取結束后、本科二批錄取開始前,再次面向我省國家專項計劃實施區域內貧困縣的未錄取考生征集志愿。有可能會降分錄取學員)
6、與其他志愿不沖突(必須實行單設志愿、單獨錄取。高校專項計劃在自主招生前錄取。)
它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這個計劃的出現能夠將教育資源向貧困的農村地區傾斜,給了農村地區優質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讓這些考生上好學校的機會更多了。
從目前實施的情況來看。專項計劃雖然不是直接了當的降分政策,但因為報名限制以及擇優錄取的方式,變相縮小了這些考生的競爭,實際錄取上也達到了降分的降分的目的。
多數重點院校都能實打實的降分30-60分,對于這些考生來說是相當大的利好了。甚至有的高校只要過了一本線就能直接上,對于大部分普通考生來說顯然是不可能的。
除了優點,高校專項計劃的缺點也比較明顯,專項計劃的專業都是一些基礎的偏冷門的專業。就業前景可能不盡人意。
而且考生的選擇性也有限,一般最多參加6個計劃。有的高校還有限制,比如報了我校的就不能再多報其他校的等等,具體考生可以仔細查閱各家的計劃說明。合理選擇。
還有些高校會有特殊的要求,走專項錄取會跟學生簽協議,承諾畢業后回到生源地或下放到農村基層工作等等,條件比較艱苦,待遇也可能差一些。當然,不是所有學校都這樣的要求。
另外說明一點,“高校專項計劃”只是一個統稱,不同的學校會有不同的名字叫法,比如“思源計劃”、“筑夢計劃”、“圓夢計劃”等等,都是高校專項計劃,叫不準的可以直接問校方。
國家專項計劃能降20分。
哪些高校具有國家專項計劃招生資格:
招生學校為中央部門高校和各省(區、市)所屬重點高校。其中本科計劃由中央部門高校和各省(區、市)所屬重點高校共同承擔招生及培養任務,高職計劃由國家示范性(含骨干)高等職業學校承擔招生及培養任務。
如何報考國家專項計劃:
報考國家專項計劃的考生須參加當年全國統一考試。考生經資格審核符合后,填報志愿時在對應批次填寫意向院校即可。國家專項計劃在本科一批前開始投檔錄取,錄取分數原則上不低于招生學校所在批次科類錄取控制分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