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題目的難度變低了些,但是考題知識點范圍變的更廣,考生得壓力更大。
自從提倡素質教育開始,知識點開始變多,難度隨之降低。現在的高考在難度縱深上要弱于20年前,但在知識點的規模上要大于從前。
第一,教得不考,考得不教
每年高考后,都有很多學生感嘆:三年白學了!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感嘆?是因為現在的高考題是非常靈活的,不是考查學生解答問題的能力,而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是什么意思呢?簡單說,如果高考題開卷考試,能考好的依然可以考好,考不好的依然考不好,高考題在課本上一個也找不到,所學知識只是解決問題的基礎,老師幫助學生訓練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養,而這個素養的提升,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方向錯了,努力也是徒勞的。
第二,用教授一生的研究去考學習三年的學生,這是降維打擊
如果今天我們再來看看小學算術的內容,是不是覺著很簡單?即便當年我們有可能是“學渣”,現在來看這個也不難了。同樣的道理,大學教授在某一個領域的研究,是一生的研究,在他們看高考題,自然不難,但是對于高中生,則無法達到這樣的水平,這就是一種“降維打擊”。
現在,高考的定位就是“服務選拔,引導教學”,也就是說高考題主要是由大學老師命題,他們的命題就是為了選拔本學科優秀的學生,至于高中老師教什么,學生的水平怎么樣,這并不是他們關心的,高考題就是這么考,引導著高中老師這么教,高考就有這個指揮棒作用。
第三,教授研究一門,學生要學六科,很難兼顧
對于學生而言,高考題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習的科目太多了,高考的科目就有6科,想要把6科都學好,是非常難的事情。
高考命題都是選拔本學科的優秀人才,這并不考慮學生選擇這個科目的目的,而對于學生來說,會在某個學科或者專業上進行深造,其他學科只是為了提分而已,所以學好一科并不難,如果把六科都學好,這是非常難的事情。
其實,除了一些從事基礎學科教育的大學教授外,其他大學教授看高考題也并不簡單,即便是基礎學科的教授,也未必都覺著中小學題目簡單,清華大學教授也吐槽:“我教研究生數學,卻不會做孫子的小學奧數題。”
高考是為高校選拔人才,現在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階段,所以高考選拔的人才并不是上大學的學生,而是那些“雙一流”大學的學生,是為這樣的學生準備的,所以,對于多數學生而言,高考題很難,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