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扶貧辦的大力支持下,我辦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一個中心(改善民生促進和諧),抓好四項工作(整村推進、移民扶貧、產業開發、勞動力培訓),實現五個突破(工作機制創新、資源整合資金捆綁、項目資金爭取、連片開發成效、富民增收措施:
一、年度扶貧開發工作情況
1、瞄準貧困、扎實推進,超額完成移民搬遷工作任務
今年,我縣移民搬遷計劃實施搬遷191戶,超出省級計劃191%,建成了興隆楊趙、橋底東溝、口鎮吊莊陰坡、陽坡、安吳薛家4個移民新村。特別是興隆楊趙移民搬遷新村建設過程中,得到了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趙潤民同志的大力支持, 為楊趙村已經落實到位項目資金497.2萬元。同時,我們爭取縣級各部門和相關企業的支持,為吊莊海拔在1280米陰坡、陽坡組30戶移民搬遷群眾,奉獻愛心捐資90萬元,其中部門46萬元,企業44萬元。企業捐助水泥450噸,折價16.2萬元。
2、加強管理,加大投入,產業扶貧工作效果良好
一是瞄準產業發展,重點扶持“畜菜果”三大產業發展上。截至目前,實施信貸貼息40.65萬元,置換貸款813 萬元,扶持王橋、口鎮、安吳等3鎮、5村、93戶,發展釀酒葡萄1656.6畝,扶持王橋鎮陳家溝村50戶,發展設施蔬菜基地1個。項目建成后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實施產業扶持項目3個,建成日新、金田、和悅豐潤3個釀酒葡萄基地,僅日新公司一家就付給群眾的勞務費達318萬元,加快了群眾脫貧步伐。
二是強化管理,穩步推進互助資金協會試點。我縣加強對8個試點協會的管理,嚴格執行各項管理制度,實行借款縣級審核簽發審核單制度,確保資金安全運行。截至目前,累計發放互助資金120萬元,農戶入會會員418戶,入會率達到72%。農戶到期借款全部收回,未出現逾期資金。
3、積極爭取、整合資源,大扶貧局面初步形成。
一是社會扶貧工作進展順利。截至目前,市、縣兩級落實“兩聯一包”包扶資金600余萬元。爭取中國銀行咸陽扶貧工作隊與我縣達成扶貧工作紀要,爭取到清華大學投資50萬元的扶貧遠程教育衛星基站項目,并為我縣免費培訓數學、物理等學科優秀教師7名。
二是“企村扶助行動”進展良好。各包扶企業能夠按照省市的要求,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從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產業開發等方面給與大力支持。截至目前,共投入資金38.5萬元,幫助貧困村發展。
三是積極整合各類扶貧項目資金5000萬元,用于旱腰帶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口鎮長街、興隆鎮符莊兩個整村推進項目村。整合社會扶貧 “兩聯一包、資金捆綁”、“企村扶助行動”、部門包建等資金,在旱腰帶地區建成示范村6個,新修水泥路40公里;新打機井20眼,鋪設人飲管網60公里,襯砌渠道40公里;小學及中心幼兒園4所;建成奶牛養殖小區5個,建成興云、興隆、鑫園3個現代奶牛園區。“政府主導、各界參與、齊抓共管、整體推進”的“大扶貧”格局初步形成。
4、精心組織,做好《涇陽縣旱腰帶地區特困片區規劃》編制工作。協調召開發改、財政等20個部門會議和各部門編制行業扶貧規劃的基礎上,編制了《涇陽縣旱腰帶地區特困片區規劃》。規劃總投資 31.5億元,通過加強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改善人居環境等措施,到20XX年,貧困人口數量比20XX年減少一半。到20XX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兩不愁、四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養老。扭轉發展差距擴大趨勢,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指標接近全市平均水平。
5、低收入人口錄入、扶貧監測系統管理工作。嚴格按照“群眾申請、村組評議、張榜公示、鎮政府復核、縣扶貧辦會同統計局、農調隊審核”的程序,歷時4個月,經省市扶貧等部門確定低收入人口8.05萬人。
6、做好貧困人口脫貧、“雨露計劃”招生、大學生資助等工作。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政策扶持、項目幫助、干部黨員包扶等形式,脫貧9000人,超額完成市上7000人脫貧任務的128%。實施“雨露計劃”招生工作招生500人。扎實細致做好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資助貧困大學生410名。
7、做好其他工作。我辦認真做好信訪維穩、安全生產、內保、雙創、檔案管理、精神文明建設、黨建等項工作,沒有出現越級上訪、安全生產事故、計劃外生育等,機關“雙創”、精神文明建設、黨建工作邁上新的臺階,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和縣委縣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
經過努力工作,今年,我縣先后榮獲市級“十年”扶貧開發工作(20XX-20XX)先進縣、“三告別”工作先進縣,榮獲市級“三告別”獎補資金230萬元。縣扶貧辦榮獲市級先進扶貧辦、“三告別”工作先進扶貧辦。
二、關于20XX年的工作
20XX年,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扶貧開發工作“一個加大、一個深入和一個減少”的要求(即: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扶持力度。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扶貧對象大幅減少)。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和“一村一策、一戶一法”思路,積極實施“一體兩翼”扶貧戰略,加強政策扶持力度,為加快我縣旱腰帶地區(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1、以整村推進為主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實施整村推進項目村2個,實施移民搬遷100戶,500人。同時,按照移民搬遷向城鎮、新型社區、產業園區集中和配套完善后續發展、基礎設施、產業開發等項目的要求,爭取市級統籌城鄉發展集中移民搬遷新型社區建設項目1個。
2、以產業化扶貧為突破口,增加貧困群眾收入。計劃實施扶貧小額貸款貼息60萬元,置換貸款1200萬元。同時,穩步推進扶貧互助資金協會的試點,加大借款發放力度,重點扶持群眾發展“畜菜果”三大產業。
3、加大政策扶持,做好貧困人口脫貧、“雨露計劃”招生、大學生資助等工作。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思路,加強惠農政策的扶持,采取項目扶持、能人包扶、黨員干部包扶等形式,實施勞務輸出、產業開發等項目,計劃脫貧7000人,實施“雨露計劃”500人,資助三本以上大學生100名,
4、積極精心組織,著力構建大扶貧格局,。要按照我縣旱腰帶地區特困片區扶貧開發規劃的要求,不斷加大對旱腰帶地區的投入力度,協調發改、財政、交通、水利、民政等部門,加大對旱腰帶地區的扶持力度,積極構建“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
三、工作措施
一是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目標,整合資源,實施區域連片開發。
啟動實施《涇陽縣旱腰帶地區特困片區規劃》,積極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統籌安排,加強旱腰帶地區(革命老區)交通、電力、通信、醫療衛生、安全飲水、文化設施、產業基地建設等基礎設施。解決吃水難、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等突出問題。
二是以產業化扶貧為突破口,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穩定增加貧困地區農民收入。通過小額貼息信貸、專項資金扶持等形式扶持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畜菜果”三大產業,重點扶持群眾發展釀酒葡萄、高效設施蔬菜、奶牛養殖、生豬養殖、果品栽植等特色產業,努力增加群眾收入。
三是以移民搬遷為平臺,實施異地扶貧開發,切實改變貧困地區群眾生存與發展環境。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在政府引導、群眾自愿的基礎上,加大北部沿山沿原、地質災害、粉塵污染區貧困群眾移民搬遷力度。
四是加大科技扶貧、智力扶貧力度。加大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力度,努力提高貧困地區勞動力就業能力、競爭能力和創業能力。
五是加大項目資金爭取力度,爭取更多的項目資金。要主動出擊,加大跑市進省進京力度,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爭取更多的項目資金投入到我縣旱腰帶地區(革命老區),加快貧困群眾脫貧步伐,促進社會經濟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
我村結合《XX縣農村扶貧開發綱要(xx?xx年)》,實現貧困人口每年遞減10%,xx年達到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的目標,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幫助貧困對象找到新的產業轉型思路,并積極采取新的應對舉措,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是我村扶貧攻堅工作的一項緊迫任務。為更好的幫助貧困農戶盡快脫貧致富,特制定了xx年扶貧攻堅行動計劃。
XX村把“一升一降”目標作為扶貧攻堅方向,通過加強領導、強化工作措施,切實提升扶貧攻堅的工作成效。
一、工作目標
我村結合村情民情實際情況,做到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瞄準貧困人口建立“一戶一策”的幫扶機制。在扶貧資金分配和使用上,集中力量和資金解決深層次貧困問題,發揮扶貧資金效益和輻射功能。做到“扶真貧”、“真扶貧”,通過綜合采取特色產業幫扶、技能培訓幫扶、基礎設施幫扶、互助資金幫扶、合作社帶動幫扶、保障幫扶等幫扶措施,確保到xx年末,農村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平均增長水平。確實讓扶貧政策改變貧困戶的貧困現狀。
二、基本任務
對全村XX戶XX人貧困人口進行建檔立卡,通過“一戶一策、一戶一幫扶單位、一戶一幫扶聯系人”等措施,重點對因災因病等有勞動能力、有發展意愿、有產業項目、經過扶持當年能脫貧的貧困對象進行幫扶,力爭xx年內成立一個果業專業合作社、一個生豬合作社帶動村民進行產業轉型,實現年內XX人脫貧致富。
三、幫扶措施
(一)大力培育發展農村主導產業
(1)經濟果園:組織貧困戶參加有關部門舉辦的技術培訓班或向有關部門申請組織技術人員上門實地指導櫻嘴桃種植技術,利用現有果園,進行產業轉型,引導部分有條件村民連片先行試種,實現脫貧致富。
(2)蔬菜種植:舉辦蔬菜種植相關技術培訓班,引導部分有條件的群眾進行蔬菜種植,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
(3)勞務輸出:積極聯系當地企業或與周邊縣市企業加強聯系,幫助貧困戶均輸出勞動力。
(4)養殖業幫扶:利用我村現有幾個養殖廠為基礎,建立幫扶措施,從技術上,資金上,政策扶持上給予幫助,真正讓村民從養殖業走向致富路。
(5)技能培訓幫扶:以農民知識化工程和勞務輸出崗前培訓為載體,以提高農民應用果業生產先進技術水平、提高農民謀生手段為主要內容,整合勞動力轉移培訓、“雨露計劃”、職業教育等培訓資源,為貧困戶幫扶對象提供免費技能培訓,使每戶扶貧對象至少掌握1項就業技能或實用技術,促進穩定就業、增收脫貧。
(二)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對對貧困人口比較集中,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條件嚴重滯后的地方,重點幫助改善通路、通電、通水條件,改善農田水利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改善村容村貌。結合危舊土坯房改造集中建設點,打造一批整村推進扶貧示范村,解決產業難發展、路難通、水難飲問題。
(三)積極提供互助資金幫扶
創新扶貧模式,對重點貧困戶的貧困人口給予資金信貸扶持,有效緩解貧困村、貧困農戶生產發展資金短缺問題,引導貧困戶發展產業,培育新型農民合作社和新型農民,提高貧困農戶自我管理、自我組織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大力推動合作社帶動幫扶
通過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貧困戶以土地、山林、草地、水域、勞動力等資源入股或流轉的方式,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對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爭取一定的貸款貼息或產業資金扶持。通過示范帶動,使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五)有力確保保障幫扶
對幫扶對象中符合農村低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條件的,及時落實相關政策,給予相應救助。做好“一對一、全覆蓋”的幫建工作,提高幫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工作要求
實施精準扶貧,關鍵在于突出扶持重點,劃定貧困群體、制訂具體幫扶措施,目的在于提高扶持效果。我們當務之急是要按照“識別到人、幫扶到戶、落實到位”的要求,抓好三個工作環節:
一是把扶貧對象弄準確。首先是由各村小組召開戶主會會議,按上級文件要求,重新評定貧困人口。其次是采取公開、公平、公正的程序和步驟,把各地扶貧對象戶和農村低保戶平穩、準確地識別出來。然后將識別出來的扶貧對象戶和低保戶,建立規范的檔案。
二是把扶持措施搞對路。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逐個分析致貧原因,號準“脈”,找準癥結,選好“藥方”。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要求,逐戶制定幫扶計劃,明確掛牌幫扶責任人,確定具體的幫扶任務、標準、措施和時間節點,做到“一家一戶調研摸底、一家一戶一本臺帳、一家一戶一個扶貧計劃、一家一戶結對幫扶、一家一戶回頭跟蹤扶貧效果”,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是把幫扶責任落到位。以“三送”平臺為載體,實現對貧困戶幫扶全覆蓋,為每戶幫扶對象指定一名黨員干部作為幫扶責任人,并將幫扶情況和幫扶成效作為明年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確保幫扶工作落到實處。幫扶責任人和幫扶實施情況建立電子檔案,以便隨時查詢。參與幫扶工作的黨員干部,要切實增強宗旨意識和服務意識,堅持高標準要求、高效率工作、高質量服務。同時建立和完善考評考核機制,定期督查通報情況,對在幫扶工作中有實招、干實事、見實效的先進單位和個人,給予通報表揚;對幫扶不力、進展緩慢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通報批評,并限期整改。
小學生課外書的讀書計劃范
時間:2023-09-15 02:0:00小學生新學期讀書計劃表范
時間:2023-09-18 02:0:34小學生寒假讀書計劃表模板
時間:2023-09-14 18:0:57幼兒園大班教師個人年度工
時間:2023-09-18 1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