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人才工作總結開頭結尾模板范文第2頁
市科技進步獎14項,當陽市科技進步獎50項,有7個專業學科被命名為宜昌市乙類重點專科;市中醫院以中風病防治、慢性病治療為特色;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流行病、傳染病的預防和防治為特色;市婦幼保健院以產科、生殖科為特色。這些特色專科的成立,影響力不斷擴大,并吸引了不少周邊地區的患者前來就診。
(四)提高待遇,搭建平臺,營造良好環境。環境是吸引人才的感召力,我們始終把環境建設作為人才建設的關鍵環節,一切圍著環境轉,一切盯著環境干:一是政治上給待遇,深入開展“雙推”活動:推薦優秀人才加入黨組織,推薦黨員優秀人才擔任中層以上領導干部。充分利用墻報、宣傳欄,張貼學科帶頭人、業務骨干的照片,介紹他們的事跡;讓專家教授、學科帶頭人開會坐前排;每年舉辦一次優秀人才迎春茶話會,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從而在衛生系統上下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風氣,營造出愛才、重才、容才、護才的氛圍。二是事業上給平臺,各醫療衛生單位十分注重根據人才特長選人用人,竭力為人才隊伍營造施展才華的舞臺,形成院有重點、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的干事創業平臺。不斷加強硬件建設,購置醫療設備,為人才隊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三是經濟上給待遇。薪酬分配向衛生專技人員、骨干人才傾斜、向有特殊貢獻的崗位傾斜。對獲得當陽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和宜昌市衛生系統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每月發放200元津貼,市醫院對獲得醫院任命的專業學科帶頭人每月發放500元津貼,對獲得既是宜昌市乙類重點專科的學科帶頭人又是優秀科主任的每月發放津貼1500元,對評為醫院“十佳服務標兵”的送出療養。市中醫院對近年來引進的本科以上學歷的專業技術人才給予每月150元的住房補貼。婦保院、疾病控制中心等醫療單位也相繼建立了規范有效的人才獎勵制度,采取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獎罰分明,實現有效激勵,在培養、晉升、津貼等方面給予傾斜,實施主診負責制等分配激勵制度,積極調動干部職工的積極性。
三、存在的問題
1、高層次人才缺乏。盡管我局在人才的引、管、用、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人才隊伍建設依然問題突出,困難重重。高層次人才嚴重短缺,從學歷層次上來說,整個衛生系統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僅5人,高級職稱人員也只有95人,只占專業技術人員的5.5%。高層次人才和緊缺專業人才(公共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引進難、留住更難。
2、外部環境與現實環境的差距。隨著人員培訓力度不斷的加大,業務骨干紛紛到省、市醫院以及發達地區醫院進修,他們感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經營管理理念,良好的學術氛圍,優越的生活工作環境,豐厚的工資待遇,尤其是與同齡人相比、同學相比,各方面差距很大,這些人便產生極大的失落感,心理失衡,隨后便想方設法離開,去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四、建議
1、充分認識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在醫改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進行一次次醫療改革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人才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人才隊伍建設投入不足,衛生人才隊伍的服務能力和整體水平不能適應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需要。醫改能否取得重大成效,不僅要有相關政策和財政保障,更要有人才保障。這就需要我們充分認識衛生人才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強化“人才興醫、人才強衛”戰略的宣傳,促進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良好氛圍和條件。
2、改善環境、提升職業素質。
現在的醫患關系表面上表現為醫、患之間不信任,但實質上有著體制、醫療保障和社會變革等多方面的原因,日益緊張和逐漸增多的醫患糾紛及矛盾也在影響著衛生人才的發展,專業技術人才在不受尊重,不被信任的執業環境下,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自保,而不是如何治病。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對衛生人才強化職業道德的政策導向,廣泛宣傳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在專業技術隊伍中形成優良的學術道德風氣和團結創新精神,另一方面還要有政府正確的輿論導向及社會各界的理解、信任和溝通。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希望構建出良好的醫患關系,營造和諧的醫療環境,才能讓衛生人才有更多的精力去鉆研醫術,提升治病救人的能力。
3、完善加強衛生人才隊伍中的相關機制和政策。
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衛生人才發展的內在規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人才工作機制, 一是繼續從市直醫院選派優秀人才開展 “人才支援農村醫療衛生”項目,通過城鄉拉動,促進鄉鎮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快速成長。二是重點加強公共衛生、農村衛生、社區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和護理人員的培養培訓。三是繼續實施高層次衛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定期選拔醫德高尚、技術精湛、科技能力強的優秀中青年衛生人才作為培養對象,通過科研及學術交流的方式,促進其快速成長。四是繼續做好村級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培養項目工作,提升村級醫療衛生專業技術服務隊伍的整體水平。五是培育壯大中醫藥人才隊伍。六是規范醫院管理者的任職條件、逐步形成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醫療機構管理隊伍。
五、年衛生人才工作思路
1、制定并實施免費鎮處衛生院培訓全科醫生計劃。積極爭取省級財政支持開展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轉崗培訓。
2、促進人才向基層流動。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引到醫務人員到基層服務。市直醫療單位與鎮處衛生院建立緊密型醫療集團,實行對口支援,促進醫療集團內部人才上下流動。
3、加強鎮處衛生院技術人員在職在崗培訓。建立鎮處衛生院技術人員定期進修學習制度,年安排10名鎮處衛生院技術骨干人員到市級以上醫療機構進修學習。
4、市直醫療衛生單位以培養實用性人才為主。在現有醫療衛生人員中確定三個層次,分為學科帶頭人、骨干醫師、青年醫師,各自承擔不同的職責和任務,形成人才梯次結構。
5、制定并落實人才吸引政策。對醫學院校高學歷人員在編制、住房、學歷津貼、科研項目等方面給予鼓勵和政策傾斜。
(編輯:琛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