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高考加分政策項目有●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考生●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烈士子女●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
近日,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區教育廳、黨委統戰部、民宗委、公安廳、衛生健康委員會、退役軍人廳和臺灣事務局等七部門聯合對《廣西壯族自治區普通高考加分調整方案》 (以下簡稱《方案》 )、廣西壯族自治區普通高考加分政策進行了適當調整。
不改變5個全國性加分項目和實施范圍,降低部分項目分值
《方案》保留了所有五個全國性積分項目。 其中:
保留項目,分數不變的全國性積分項目有3個。
烈士子女的考生,可以加20分。
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戰區(原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考生,可加20分。
自主就業的退役軍人考生,可以加10分。
保留項目以降低分數的全國性積分項目有兩個。
“歸僑、僑眷、歸僑和臺灣省籍考生(含臺灣戶籍考生)加分”項目。 海歸、僑眷、海歸和臺灣省籍考生(含臺灣戶籍考生)過渡期加分不變(仍為10分),過渡期后降低加分7分。
“少數民族考生加分”項目。 少數民族考生在過渡期內,符合“三統一”條件的加分分值不變,不符合“三統一”條件的降低加分分值,過渡期后降低加分分值。 (注:具體加分得分詳見《方案》。
縮小地方性加分項目實施范圍,降低項目分值
“農村戶籍獨生子女家庭考生和兩個女結扎家庭的女考生加分”項目。 獨生子女家庭考生和雙女扎扎家庭女兒考生,2022年繼續加分,從2022年開始降低加分分值,由10分降低到7分,逐步取消這個項目。 也就是說,國家二孩政策正式實施后,2016年1月1日后出生的廣西農村戶籍獨生子女考生和二女結扎家庭女考生不再享受加分照顧。
“山區、邊境縣考生加分”項目。 山區、邊境縣考生過渡期降低加分得分。 過渡期后,只保留對邊境縣考生加分,但降低加分分值,參照當地少數民族考生加分分值,由20分降至15分。 與此同時,取消山區縣和防城港市港區考生該項目的加分。 我區保留邊疆縣考生地方性加分政策,主要是從維護國家邊境穩定和安寧的大局出發,考慮邊疆居民對國家穩定和邊緣固定的貢獻,當地教育水平相對落后等因素,為邊疆考生提供受過高等教育、邊緣固定的人才保障, 有利于促進邊境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也是我區貫徹落實國家固邊和邊興政策的重要舉措。
戶籍、學籍和實際就學地要“三統一”
在我區普通高考加分政策調整前,“少數民族考生加分”和“山區、邊疆縣考生加分”項目不要求戶籍、學籍和實際就讀地點在同一個區域。 為了讓普通高考加分政策真正惠及少數民族地區等教育水平相對落后地區的學生,我區在這兩個項目中增加了“三統一”的條件要求,確保我區普通高考加分政策更加精準、更加公平公正。 “三統一”是指考生在規定期限內戶籍、學籍和實際就讀地在同一區域。 即考生的初中階段(包括初中、高中)。 下同) ) 6年戶籍、高中階段3年完全學籍和實際就讀3年所在地,應在我區同一縣(市、區) )市加分政策相同的所有城市范圍內。
考慮到目前部分高校在校學生出國學習的實際,為了保障出國學習學生的合理權益,我區允許這些學生繼續出國學習,普通高考加分按過渡期加分項目的分數進行加分; 也可以在2022年春季學期規定期限內返回戶籍地學習。 普通高考加分按戶籍地加分項目加分。 目前在戶籍地外學習的高一、二、三年級學生,在2022年春季學期規定期限內將學籍返回戶籍地實際學習,經認定符合“三統一”條件,按戶籍地加分項目加分。 逾期處理的,按不符合“三統一”條件認定。
設立2022—2023年三年過渡期
《方案》以2022—2023年3年為加分調整過渡期,過渡期降低地方性加分項目和不符合“三統一”條件的加分分值。 設置過渡期主要是按照國家要求,為我區普通高考加分政策調整提供緩沖,充分體現加分政策的連續性,逐步實施調整后的項目、降低的分數,確保平穩過渡。 同時,考慮各方利益,考慮當前普通高校在校生的實際,妥善解決不同學生群體的合理訴求。
嚴厲打擊偽造普通高考加分資格
考生本人應當對申報的普通高考加分資格的真實性負責。 凡通過提供虛假姓名、身份證號碼、年齡、民族、戶籍、學籍、實際就讀地等個人信息,以弄虛作假等手段取得加分資格的考生,一經查實,將依法取消相應加分資格,并參加各類國家教育考試1~3年
對考核工作中發生的失職瀆職行為進行反查追責。 有關人員向不具備加分資格的考生提供虛假證明、證件、文件等,使其獲得加分資格的,由有關部門嚴肅處理; 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法律責任。
_
附件:
廣西壯族自治區
普通高考加分調整方案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國務院深化考試:為貫徹實施招生制度改革有關精神,促進教育公平,實現學生成長、國家選才、社會公平的有機統一,制定本方案。
第二條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以下簡稱普通高考)加分改革的要求,堅持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嚴格程序,堅持統籌推進、積極穩健、和諧穩定,準確確定加分區域、集體、條件
第三條嚴格執行加分政策適用范圍,完善加分資格條件,嚴格控制加分項目,適當降低加分分值。
第四條本方案所稱普通高考加分,是指普通高考符合加分條件的考生,按規定申報、審核,經公示無異議后,在該普通高考統一考試總成績的基礎上增加一定的分數。
第二章
積分項目、得分、條件
第五條加分項目分為全國性加分和地方性加分。 全國性積分項目5項:烈士子女考生積分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戰區(原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考生加分;自主就業的退役軍人考生加分; 海歸子女、僑眷、海歸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含臺灣戶籍考生)加分; 少數民族考生加分。 地方性加分項目2項:農村戶籍獨生子女家庭考生和二女結扎家庭女考生加分;山區、邊境縣考生加分。 2023年以后地方性加分項目山區、邊疆縣考生加分將調整為邊疆縣考生加分。
同一考生符合多項加分條件的,只將其中最(高一 )的加分分數計入普通高考綜合得分。 全國性加分項目面向所有高校建檔時使用的地方性加分項目只能在面向我區所屬高校投檔時使用。 考生加分后,符合高校投檔條件的,由高校據此依據社會公布的招生章程進行審核,確定是否為錄取。
第六條本方案所稱“三統一”,是指考生在規定期限內戶籍、學籍和實際就讀地在同一區域,即考生初中階段(含初中、高中,下同)、高中階段)、三年完全學籍和實際就讀地在我區同一縣(市、市)
第七條設立2022—2023年加分調整過渡期。 過渡期加分項目和分數如下。
(一)烈士子女考生加20分。
(二)服役期間被二等功以上或戰區(舊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考生加20分。
(三)自主就業的退役軍人考生加10分。
(四)歸僑、僑眷、歸僑和臺灣省籍考生(含臺灣戶籍考生)加10分。
(五)少數民族考生加分。
1.5市城區外的10個世居少數民族考生:南寧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等5市城區(以下簡稱“5市城區”)外,全區其他地區瑤族、苗族、侗族、毛南族,3人狼族、回族、回族
2.28個自治縣、山岳縣和邊境縣少數民族考生:融水、三江、龍勝、恭城、隆林、富川、洛城、環江、巴馬、都安、大化、金秀、資源、凌云、西林、防城港市防城區、東興、靖西、那坡、憑祥
3.22個山區縣少數民族考生:融安、灌陽、蒙山、百色市右江區、百色市田陽區、田東、平果、樂業、田林、昭平、河池市金城江區、河池市宜州區、南丹、天峨、鳳山、東蘭、忻城、象州、武宣
4 .少數民族考生除“28個自治縣、山區縣和邊境縣”、“22個山區縣”、“5市城區”外,符合“三統一”條件的加7分。
5.“5市城區”少數民族考生加5分。
(六)我區農村戶籍獨生子女考生和二女結扎家庭女考生2022年參加普通高考加10分,2022—2023年參加普通高考加7分。
(七)山區、邊疆縣考生加分。
1.“28個自治縣、山區縣和邊境縣”考生符合“三統一”條件加15分。
2.“22個山區縣”和防城港市港區考生,符合“三統一”條件的加7分。
(八)不符合“三統一”條件的少數民族考生和山區、邊疆縣考生加分項目和分值:
1 )戶籍未遷移(包括戶籍已遷移且在普通高考報名前遷移回原籍的) 2022年春季學期規定時間內將戶籍交回戶籍所在地高中,并實際在校的,少數民族考生可按本條第(五)項相應分數加分。 山區、邊境縣考生可按本條第(七)項加分數加分。
2 .戶籍未遷移(包括已遷移戶籍且在普通高考報名前已遷移回原籍),在2022年春季學期規定時間內未將戶籍交回戶籍所在地高中實際就讀的,按以下情況加分:
(1)除“5市城區”外的“世界10名少數民族”考生,“自治縣、山區縣、邊疆縣28名”少數民族考生,2022年參加普通高考加15分,2022年加10分,2023年加7分。
)2)“22個山區縣”少數民族考生2022—2023年參加普通考試加7分。
(3)除“28個自治縣、山區縣和邊疆縣”、“22個山區縣”、“5個市城區”外,少數民族考生2022—2023年參加普通高考加5分。
(4)“5市城區”少數民族考生2022—2023年普通高考加5分。
(5)“自治縣、山區縣、邊疆縣”28名考生,2022年參加普通高考加10分,2022年加7分,2023年加5分。
(6)“22個山區縣”和防城港市港區的考生,2022—2023年參加普通高考加5分。
3 .非本條第(八)項第一、二時所述情況的考生,初中階段戶籍、高中階段學籍及實際就讀地在本區的,按考生戶籍地、學籍地及實際就讀地按加分項目最低分加分。 戶籍會給我區的少數民族考生加5分。
第八條2023年以后加分項目、分數。
(一)烈士子女考生加20分。
(二)服役期間被二等功以上或戰區(舊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考生加20分。
(三)自主就業的退役軍人考生加10分。
(四)歸僑、僑眷、歸僑和臺灣省籍考生(含臺灣戶籍考生)加7分。
(五)少數民族考生加分。
1 .除“5市城區”外,“10個世界少數民族”考生符合“三統一”條件加15分。
2.“28個自治縣、山區縣和邊境縣”少數民族考生,符合“三統一”條件加15分。
3.“22個山區縣”少數民族考生符合“三統一”條件加7分。
4 .少數民族考生除“28個自治縣、山區縣和邊境縣”、“22個山區縣”、“5市城區”外,符合“三統一”條件的加5分。
5.“5市城區”少數民族考生加3分。
6 .不符合“三統一”條件的少數民族考生,初中階段戶籍、高中階段學籍和實際就讀地在我區的,按考生戶籍、學籍地和實際就讀地相應加分項目最低分加分,最高7分以下戶籍在我區少數民族考生加3分。
(六) 2016年1月1日前出生,我區農村戶籍獨生子女家庭考生和雙女結扎家庭女兒考生加7分。
(七)邊境縣考生加分。
8個邊境縣考生:防城港市防城區、東興、靖西、那坡、憑祥、大新、寧明、龍州等8個邊境縣(市、區)考生,不符合“三統一”條件的加15分,初中階段戶籍;
第九條外國人移民子女符合我區普通高考報名條件,戶籍遷入我區的,可以按照本方案及普通高考考生加分資格審查相關規定申報普通高考加分。
第三章
審查和公示
第十條按照“歸口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考核、誰負責”的原則,自治區教育廳、自治區黨委統戰部、自治區民宗委、自治區公安廳、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自治區退役軍人廳和自治區臺辦等部門在考生加分資格審查中的主體責任、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戶籍地學生學籍遷移、審批、管理等工作。
第十一條嚴格落實考生加分資格信息公示機制,規范考生信息公示的內容、程序、時間等要求。 自治區招生考試院、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和高年級學校應當將公示網站明確告知社會,并進行詳細、準確、及時的公示。 公示內容應當包括考生姓名、性別、實際上學年限、學籍和年限、加分項目、加分分數和考核單位等。 高中階段必須在考生所在的班級公示。 公示時間不少于10個工作日,網上公示信息應當保留到當年結束。
第四章
紀律監督
第十二條嚴厲打擊弄虛作假等違規違法行為。 本人應當對申報的普通高考加分資格的真實性負責。 對通過弄虛作假等手段取得加分資格的考生,依法給予取消當年普通高考報名、考試和錄取的報考資格,同時暫停參加各類國家教育考試1-3年的處理,并對違規事實給予考生國家教育考試誠信
第十三條完善違規違法舉報和申訴受理機制,暢通違規違法舉報和申訴受理渠道,及時受理加分虛假舉報和考生投訴,按照有關規定及時調查處理,回應考生和社會關切。
第十四條健全普通高考加分資格審查工作責任追究制度,對審查工作中出現的失職瀆職行為實行查糾問責,對相關違規違法責任人依法嚴肅處理。
第五章
附則
第十五條中等專業學校、中等職業(技工)學校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普通高考,申報普通高考加分項目,參照本方案執行。
第十六條我區普通高考加分政策每三年進行一次評估,如有調整,另行公布。
第十七條本方案由自治區招生考試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十八條本方案自2022年普通考試起實施,原《關于公布我區調整規范高考加分實施方案的通知》 (桂招考委員會〔2015〕9號)同時廢止。
家長
觀點之一
加分政策本身就體現不公平
1.加分政策是在又一次強化起點的不公。
2.加分政策不看家庭背景不表示就公平。
3.不要在考試之外制造不公平的加分,使許多靠自己的學生考不上理想的學校。
觀點之二
加分過程就埋下特權的種子
高考是“一分定生死”,在這種近乎殘酷的競爭中,能穿上一件“加分”的馬甲,意味著什么乃是不言而喻。而對于每一分都要靠自已去搏的“裸考”學生而言,則如同在槍林彈雨中光著膀子與穿著鎧甲的對手角逐,要想勝出又有多么艱難。雖然加分的理由冠冕堂皇,但是卻無法改變最基本的事實:加分就其本質而言,就是賦予一些人“特權”,人為制造個人命運的巨大落差。而事實也一次次證明,有些高考加分,在一些地方已完全異化為權勢家庭的“尋租”。
觀點之三
取消高考加分政策應當緩行
任何政策都是有一定慣性的,過去的政策影響的是,而政策影響的是將來,所以取消高考奧賽加分,最好不要驟然行事,而必須顧及政策的慣性。這也是家長們反對取消奧賽加分政策的關鍵所在,所以,取消奧賽加分,請給學生和家長們預留一定的緩沖時間。
觀點之四
調整加分政策應該從長計議
高考分數就是一根堅不可摧的硬杠杠。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公平的,是有說服力的,是讓人口服心服的。作為高考加分政策制定者的教育管理部門,既然高考加分政策在執行中出現了這么多的不正常現象,就要與時俱進,深入調查,匯總各省的做法,看看能不能從完善政策上下功夫解決問題。
媒體
2014年9月3日,牽動萬千家庭的高考改革實施意見出臺了。縱觀此次改革方案,不僅涉及理念、方向,而且涵蓋了教學內容、招生政策、錄取方式等具體方面。不分文理科、取消特長加分、提高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等,成為此次改革的最大亮點。
此次高考改革方案,值得期待的亮點不少。方案提出,提高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并明確指出,“部屬高校要公開招生名額分配原則和辦法,合理確定分省招生計劃,嚴格控制屬地招生比例。”這對于像廣西、廣西這樣的高考大省而言,無疑是利好。每年高考,廣西、廣西、河南等地的考生都需要削尖腦袋,考出奇高無比的分數,才能上一所像樣的大學,甚至不乏高分掉檔的現象。而在某些地區,上線率、錄取率就高出很多。這種考生人數和錄取比例上的矛盾如果不能得到解決,分數競爭上的殘酷只會再次推高應試教育。保證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考驗著一些高校招生能否突破屬地觀念,一些地方能否摒棄地方保護主義,實施起來并不簡單。
此外,“增加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寫入改革方案,恰恰是從制度層面來縮小因地區差異造成的教育機會不公,一定程度上緩解“寒門難出貴子”,以及社會階層固化的擔憂。在特長加分上,方案提出,“減少和規范考試加分,2015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這無疑是擊中加分亂象的軟肋,讓花錢買分、找關系加分失去土壤。
廣西師范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11廣西醫科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14廣西師范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09:0:34廣西醫科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09: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