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貴州高考志愿本科一批可以填報8個志愿,每個志愿可填6個專業,本科二批可以填報8個志愿,每個志愿可填6個專業,?瓶梢蕴8個志愿,每個志愿可填6個專業。
強基計劃招生院校有哪些?
起步階段,在部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范圍內遴選高校開展試點。2021年共有36所試點高校開展“強基計劃”招生。強基計劃試點高校名單: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強基計劃錄取依據標是什么?
高校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按在各。▍^、市)強基計劃招生名額的一定倍數確定參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單?忌鷧⒓咏y一高考和高?己撕,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據考生填報志愿,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
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將來如何培養?
強基計劃將積極探索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高校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培養上,一是單獨制定培養方案。單獨編班,配備一流師資,提供一流學習條件,創造一流的學術環境與氛圍,實行導師制、小班化培養。建立激勵機制,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使命感。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入校后原則上不得轉到相關學科之外的專業就讀。
二是暢通成長發展通道。對學業優秀的學生,高?稍诿庠囃扑]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學、獎學金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
三是推進科教協同育人。鼓勵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前沿科學中心、集成攻關大平臺和協同創新中心等吸納這些學生參與項目研究,探索建立結合重大科研任務的人才培養機制。
四是強化質量保障機制。建立科學化、多階段的動態進出機制,對進入計劃的學生進行綜合考查、科學分流。建立在校生、畢業生跟蹤調查機制和人才成長數據庫,根據質量監測和反饋信息不斷完善招生和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教育和指導,積極輸送高素質后備人才。
貴州醫科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1 11:0:41遵義醫科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1 11:0:39貴州醫科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1 09:0:34遵義醫科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1 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