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高科技領域的首席專家或專家組長,有的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和學科評議組成員,或擔任國內各級學會領導職務。
哈工大科研實力雄厚,科研工作碩果累累,在科研規模、水平和經費上均居全國重點高校前列。學校科研經費18.92億元,科研經費連續6年在全國高校中處于前4名。哈工大取得了一批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國家科委“863”高科技工作10周年總結評估中,哈工大綜合評價居全國高校第二位。在舉世矚目的“神舟”號系列飛船研制過程中,哈工大攻克了大型地面太空模擬裝置、返回艙焊接的變形矯形、三軸仿真實驗轉臺、故障診斷系統等多項技術難關。2004年,學校發射了我國第一顆由高校自主研制的小衛星“試驗衛星一號”,多項技術屬國內首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08年,學校再次成功發射“試驗衛星三號”,創下了國內高校兩度研發小衛星、連戰連捷的紀錄。2006年,學校榮獲了體現我國重大原始創新能力的全國唯一的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胡錦濤親自向團隊帶頭人譚久彬教授頒發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證書。
學校位于哈爾濱市中心,占地467公頃,建筑面積246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和生活設施完善。有現代化的圖書館、裝備一流的教學大樓、可進行國際比賽的室內體育館、國際標準的體育嘗國內一流的學生食堂和設施齊全的學生活動中心等現代化設施,這些都為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提供了優越條件。
哈工大歷史上就是一所國際化、開放性的學校,曾以俄式、日式模式辦學。改革開放后哈工大的國際影響更為深廣,并與美、英、法、德、日、俄等28個國家和地區的158所高等院校和企業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聯合培養研究生、主辦學術會議和進行科研合作。哈工大積極參與了亞太大學聯盟、世界研究型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聯盟,哈工大還是國際宇航大學(ISU)在亞洲唯一的一所常設分校。哈工大參與并主導了澳大利亞8所精英大學聯盟(Go8)與中國九所大學聯盟(C9)的合作。,由
哈爾濱工業大學和俄羅斯鮑曼莫斯科國立技術大學牽頭,成立了“中俄工科大學聯盟”,聯盟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