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板塊構造理論的研究成果,地球的巖石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六大板塊構成,它們是: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大的板塊下面又可以分成小的板塊。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而板塊之間經常會發生碰撞,形成地震。那么,上海是否在地震帶上呢?回答是否定的。上海沒有發生比較大的地震的記錄。上海最大的一次地震發生在1624年,震級4.8。
當然,上海不在地震帶上,只是說明上海發生地震的概率比較小,不能說絕對不會發生地震。所以,做好防震準備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是: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板塊樓盤、地圖選房);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
了解了地震帶的分布后,我們不禁思考,為何還有很多大城市建在地震帶上?是地震帶分布太過密集,導致大城市無法躲開,還是因為某些特殊的因素,就像河水會引起洪災泛濫,但平時可以提供水源和方便的交通一樣?這是因為,在斷層經過的地方,巖石比較破碎,容易在河流的作用下形成河谷。而河流的側向侵蝕作用又會使河谷變寬變平,形成階地,適于人類在此耕作生活。小階地有小村莊,大的階地就會有城市。所以,斷層、河流、階地和城鎮是一體的。斷層給人類營造了生產的空間,也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福建稅務局電子稅務局登錄
時間:2024-02-23 08:0:12肇慶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
時間:2023-09-14 21:0:15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網
時間:2023-09-19 21:0:03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網上
時間:2023-09-18 1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