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不存在失敗
記者:畢業的高校大學生將達749萬人,教育部曾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大學生休學創業。請問謝校長,四川大學在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有哪些舉措計劃?
謝和平: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川大一直堅持三種意識,即對貧困學生就業的幫扶意識,對優秀學生就業的科學指導意識,對普通學生就業的準確定位意識。鼓勵畢業生到基層、貧困地區、農村、災區去就業。對于創業,總理報告專門提出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學生創業,要讓他們有能力、有知識去創業。過去大學里學術性課程比較多,現在大學專門有創新創業的課程,要在大學里教他們怎么當高管,怎么去把控這樣的課程體系。同時還要有一個理念,即大學生創業不存在失敗。現在社會上講的失敗算的是一筆經濟賬,實際上大學生創業成敗的過程,對大學生的人生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川大專門建立了創新創業基金鼓勵創業。還利用全球川大校友打造創業風險基金,以一種股份制的形式鼓勵全社會的人支持大學生創業。
關鍵在特色,平和看待大學排名
記者:請問鄭校長,大學的排名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都相對落后,您對這個現象怎么看?通過完善高等教育的治理結構,能不能破解這一難題?
鄭強:我覺得大家應該以正常心態、平和心態來看待大學排名。實際上五花八門的排名大家不要特別看重,現在的排名主要是綜合排名,實際上重要的是大學辦出特色。有特色的大學就是好大學,當然總量也要看。我去了貴州大學,建立了白酒學院,那就是中國的“黃埔軍校”,哪個大學能夠把白酒整得像貴州大學這么好?不容易!但我其他比不過,沒關系,這是我對排名的一個看法,要有平常心。
對中國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或者大學的創新能力,也要有平常心。這和一個國家的發展階段是有關系的。中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積累,同時要有正確的觀點,就是大學的培養總體是培養健康的人才。我們一定會隨著國家的發展而發展,中國的大學一定是隨著中國社會的前進而同步發展的,不是一步就能登天的。
高校自主辦學
行政審批保留七項
記者:請問沈廳長,江蘇高校現代大學制度的建設情況如何?
沈健:江蘇關于高等教育的綜合改革涉及到學校的辦學,特別是擴大和落實辦學自主權,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第一,加強省級政府的
常州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2 10:0:24南京藝術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57江蘇師范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41西交利物浦大學轉專業政策
時間:2024-07-12 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