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的“磷礦粉直接法生產硫基或氯基三元復合肥新工藝”和“重要農藥、醫藥中間體的綠色化工生產技術集成”分別于2001年和200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吳義勤教授的長篇論文《難度?長度?速度?限度??關于長篇小說文體問題的思考》于2005年獲魯迅文學獎。學校主辦6種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其中核心期刊5種,尤其是與國家科委于1991年共同創辦、由鄧小平同志題寫刊名的國家級學術期刊《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中、英文版),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研究領域的權威期刊,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中國核學會計算物理學會計算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委員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農業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及山東植物學會、山東地理學會、山東省中國現代文學學會等19個省級以上學會掛靠我校。學校大力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加強與教育科研單位的聯系與合作,與企事業單位簽訂技術轉讓合同100多項,與23個地方政府和企業聯合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或中試研究基地,與山東省東營市聯合建立了中國千畝鹽生植物園,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學校被評為全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社科研究管理先進集體,榮獲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和山東省產學研合作創新突出貢獻獎。
校園文化繁榮學校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傳承齊魯文化,熔鑄校園精神,形成了健康高雅、誠信和諧、催人奮進的校園文化,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已連續舉辦6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8屆人才素質培養百優學生大賽、11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18屆“山東師大之春”系列校園文化活動。1999年啟動的“新世紀講壇”活動,成為學校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品牌,獲山東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學校先后以優異成績通過全省高校文明校園建設評估、德育工作評估、就業工作評估、平安校園建設評估。連續19年被評為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2000年,學校團委被評為“全國五四紅旗團委”。2004年以來,我校學生在全國、全省大學生文化藝術體育競賽中,獲得各種獎勵1298項,其中獲得全國特等獎、一等獎103項,山東省特等獎、一等獎263項。2006年,學校組隊參加第五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獲得亞軍。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