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大學教務管理系統:https://jwc.nmu.edu.cn/
北方民族大學直屬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是一所綜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學校坐落在“塞上江南”——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是我國唯一一所建立在民族八省區的中央部委高校。學校前身為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始建于1984年,2008年更名為北方民族大學。學校為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權單位。
學校堅持以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關于教育和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針,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要求,堅持激發改革創新根本動力,堅持走內涵式高質量發展之路,成為研究宣傳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培養造就各民族優秀干部人才、服務支撐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地。
人才培養: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面向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現有55個民族的博士生、碩士生、本(預)科生2.2萬余人在讀,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縮影。6萬余名畢業生扎根祖國邊疆和民族地區,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踐行者,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設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者,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的捍衛者。
學科專業:學校植根寧夏、立足西北、面向全國,堅持以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黨的民族工作為辦學宗旨。現有文學、理學、工學、法學、歷史學、管理學、經濟學、藝術學、教育學、醫學10個學科門類的77個本科專業。民族學、數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材料科學與工程等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電子信息等1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數學等3個省部級一流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等10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等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等1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軟件工程等9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漢語言文學等9個省部級優勢特色專業,自動化等7個省部級“十三五”重點專業(群),機械電子工程等5個省部級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示范專業。1個國家級材料科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化工技術基礎等8個省部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師資隊伍:學校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引培并舉,著力建設政治堅定、師德優良、業務過硬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現有教職工近1500人,專任教師近1100人,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師資近50%,博士比例47%;聘任院士2名;圖像處理與智能計算機教師團隊獲批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4個團隊入選國家民委創新團隊支持計劃,7個團隊入選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2個團隊入選自治區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科學研究:學校堅持“科研追求原創,科研促進教學,科研服務地方,科研提升學校”理念,主要面向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開展科學研究,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用在實踐中。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與研究、粉體材料與特種陶瓷研究、工業廢棄物循環再利用、葡萄種植與葡萄酒釀造技術、民族學、興邊富民與鄉村振興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優勢。獲得2020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1項。有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示范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8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省部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個省部級技術創新中心、1個工程技術中心、1個工業設計中心;13個省部級創新團隊;1個國家級“全國化工及機械基礎科普基地”、1個省部級“電子科學與物理示范中心”科普基地。
合作交流: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積極開展國內外合作交流。合肥工業大學為教育部指定的對口支援高校。學校與北京大學、銀川市人民政府、寧夏共享集團等深入開展校校、校地、校企合作,互促共贏。學校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加入“絲綢之路大學聯盟”,設有3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現有7個國家的留學生在校學習,學校先后與美國、英國、法國、馬來西亞等30個國家和地區的70余所高校、機構簽署合作辦學協議。
創新創業:學校扎實推進教育教學與創新創業深度融合,積極開展“雙創”教育,實施“專創融合‘5+3’教育打造 ‘六個一’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獲得自治區教學成果特等獎。被教育部授予“全國首批百所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評為“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被團中央授予“全國大學生創業示范園”稱號;被國家民委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成考錄取分數線是多
時間:2024-06-12 17:0:18吉林省普通話考試報
時間:2024-06-12 17:0:33高考成績一樣怎么排名
時間:2024-06-07 17:0:09高校專項報名流程及
時間:2024-06-07 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