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官網:https://www.gscat.edu.cn/jwc/
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是省屬公辦“農工商貿旅”一體化高等職業院校,坐落于黃河之濱蘭州市城關區,建有校本部與和平校區2個校區,占地面積330畝。
學校在校學生共計11619名,其中擴招3914名、吉爾吉斯斯坦籍留學生2名。現有在職教職工292人,其中博士、碩士140名,教授、副教授8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3人,入選教育部行指委、教指委3人次,獲評省級教學名師和骨干教師9人,國家級省級名師工作室、教學團隊和協同創新中心22個;引進行業企業專家和能工巧匠23名,聘用科研院所和地方行業企業技術專家172名。學校設有農業與生態學院、園林與建筑學院、經貿與電商學院、畜牧獸醫科技學院、食品與文旅學院、信控與智慧學院、制藥與應化學院、康養與教育學院8個二級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鄉村振興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國際交流學院等5個教學、教輔單位,開設農業生態類、園林建筑類、經貿電商類、畜牧獸醫類、食品文旅類、信控智慧類、制藥化工類、康養教育類等8大專業群31個專業。學校建成生產性實習就業基地124個,校內產教融合型生產性實訓基地及綜合實訓中心39個,畜牧獸醫、食品營養與檢測、園林技術、作物生產技術等23個國家級省級骨干(特色)專業和生產性實訓基地。先后與省內外百強企業、海外企業、重點行業等200余家優質單位建立了長期“四個合作”關系,開展現代學徒制、混合所有制、訂單班、冠名班、集團化辦學,實施學生技能鑒定、“1+X”證書、專升本輔導、自考本科、函授教育,著力推進“三教改革”“課堂革命”“學習革命”和“高質量就業工程”,全面推行線上和線下混合式“專創融合”教學,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釋放潛能、全面發展,構建了“招生、培養、實習、就業”四位一體德技并修育人體系,學生獲技能比賽、創業大賽等獎勵167項。
甘肅省第一所官立職業學校
1907年(清光緒33年),蘭州道彭英甲在蘭州萃英門內蘭州舉院東南角“衡鑑堂”所在地(今西關十字蘭大二院內 )創辦“農礦學堂”,分設農林學堂和礦務學堂。后“農林學堂”定名為“甘肅官立中等農業學堂”。民國時期,羅經權在原址上復建為“甘肅省立甲種農業學校”。這就是學校的前身。建國前,著名愛國人士于右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朱家驊、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院長劉運籌、西北軍著名將領鄧寶珊、甘肅省立一中校長水梓等12位政府部門人員和地方名人,先后訪問學院,為學院題詞。解放后,農業部副部長洪紱曾、省委書記霍維德、省人大副主任何建山等27位領導先后到學院視察,指導學校走上了“產學研”結合的辦學之路。學校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全力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和“三農”事業發展,得到了農業部副部長陸明、第十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宋照肅、省委書記陸浩等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農業辦學特色更加鮮明。
甘肅籍第一位為中國革命犧牲英烈畢業的學校
金自山,生于1900年,蘭州市榆中縣金崖鎮寺隆溝村人。1923年秋以榜首之名畢業于“甘肅省立農業學校”。1924年秋天考入“國立北京工業大學紡織系”。1928年5月17日,時任中共北京市委執行委員兼組織部長的金自山,在北京被奉系軍閥張作霖政府殺害于地安門外的一個草坪上,為人民的解放事業壯烈犧牲,年僅28歲。除了甘肅籍第一位為中國革命犧牲英烈金自山,學校還有被稱為“隴原張志新”的革命烈士、教師黨員毛應星,李如璋等。學校大力搜集整理這些革命先烈的事跡,建設“紅色農職”資料庫,形成了具有學校歷史特色的課程思政和活動育人元素。
成考錄取分數線是多
時間:2024-06-12 17:0:18吉林省普通話考試報
時間:2024-06-12 17:0:33高考成績一樣怎么排名
時間:2024-06-07 17:0:09高校專項報名流程及
時間:2024-06-07 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