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即中國農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地方特色。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那么瀘州過年有什么風俗習慣??高考升學網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
瀘州古稱江陽,我們春節俗稱過年,而民間習俗從冬至起開始準備。
富裕人家忙于殺年豬、炕臘肉、裝香腸、買好酒好糖、山珍海味。農家小戶亦竭盡所蓄,磨湯元粉:做黃粑、熬麻糖、炒陰米、做玉蘭酥、買些豬肉漤熏炕。赤貧人家也望過年吃兩頓大米飯。
入臘月,家家戶戶忙于“打陽塵”,掏陰溝陽溝,洗擦板凳桌椅箱柜,拆洗鋪蓋蚊帳衣物,糊換窗紙。臘月二十三,江西、湖廣籍人家則燃燭、點香、燒袱紙、設祭品,虔誠磕頭“送灶”。(湖廣填四川瀘州來了不少,我們現在也有這樣的習慣風俗。)
臘月二十九,農家大門已貼秦將、胡帥板印畫,門框貼春聯。場鎮人家則高掛燈籠,張貼年畫、春聯。外出親人已趕路回家。
臘月二十七至三十,各家各戶吃“年飯”,男女老幼換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年飯”擺好,先將祭祖袱紙依輩行排列架上,供置酒肉飯菜、香燭,由男性長輩引領,合家面對家神默禱祈祭,恭請列祖列宗享受“年飯”。
祈畢,潑酒灑地致悼,圍桌吃年飯。年飯講究時間長而食有余,取“長吃(代表長久)而不窮”之兆。臘月三十傍晚,子孫為已故高、曾、祖考牌位前點上四方燈,至正月初三或十五日方止。
靜夜,要放火炮“接灶”,燒袱紙,封升斗,各室燃燭火,稱為“照歲”。小輩給長輩磕頭要“壓歲錢”。正月初一零時即“焚子時香”,以祁祈天地神靈列祖列宗佑護來年全家吉祥如意,人丁興旺。焚香畢,點放迎春火炮。
清晨,全家早早起床,穿戴一新,姑娘小孩用紅紙貼染指甲早餐多吃湯圓,意應來年多進金銀財寶。上午或到鄰近親族拜年,或到祖墳掛紙,或到野外游春逛廟。相遇親友,互道“恭喜發財”。
從初一到初三,,給家神燒香不斷,有的還點長明燈,意取“香火延續”、“子孫不斷”。
早晚放鞭炮,忌倒水掃地,否則應“不存財”。如急需補缺用水,必燃香燭,焚紙錢請示水神。時有挑水臨門討錢者,稱“送銀水”,水價比平時高出數倍。
忌使用針線刀剪忌說鬼神和不吉利的話,室內張貼“童言無忌’紙條,以求一年清吉平安。一日三餐較平常豐盛,客至餐前先吃自做的糖果、黃粑或豬兒粑,叫“擺茶”。
黃粑
初三忌諱解除,親友互相請春酒,牛燈、馬燈、獅子、龍燈、車燈(花燈)各種舞遍布城鄉。有四處串門借“送財神”、“掃財門”討錢者。送財神者調聲幺幺,詠唱四言八句吉利子,恭送板印財神畫像。
掃財門者手持掃帚在大門外邊掃邊唱:“左掃左發財,右掃右發財,臭蟲虱子掃出去,金銀財寶掃進來”。主人聞聲恭候,厚錢打發。賭博之風更勝平日,場鎮尤盛。街頭巷尾,擲骰子、扎四門攤、推馬股等賭攤遍布。
家戶內,打大貳、數扛七、搓麻將,骨肉之間,賓主相逢,文輸文贏,比賭攤“文明”。童稚青年也以“鏟老本”、“扎香扦”、“碰小錢”,小輸小贏。
初五稱破五,清代和民國政府照例張貼告示“破五已過,嚴禁賭博”,可老百姓充耳不聞。初八夜晚稱上九,城鄉寺廟、橋頭皆豎燈竹竿。此間,人們穿紅戴綠,放鞭炮,吹花號,鑼鼓喧天,走親訪友,新婚夫婦回娘家。
瀘州臘肉香腸
十二后,山區農家還燃點香燭,置火竿于房前屋后敞壩,習稱“照壩”。十四晚起,城鎮集市,燈光輝煌,家家放花筒火炮,燒龍燈叫鬧元宵,為極盛之夜。
正月十五稱過大年,年飯仍用酒肉葷腥。午后人們四處游玩,踩橋登山,逛廟拜佛。古藺山區農家有“祭獻果樹”之習,即用刀砍割果樹以塞進酒飯,虔誠誦念:“按點飯,結一擔;按點肉,結一樹;按點酒,結一斗”。
至晚,村童燃柴堆高呼:“呵火、阿火,蝗蟲飛羅呵火呵火谷起堆羅”。稱為“吼蝗蟲”。解放后,過年舊習不斷改變。農村“送灶”、“接灶”“燒袱紙”等舊習廢除。
機關單位和廠礦春節放假三天,黨政部門和其他單位之間互相拜年,恭賀新春,名曰團拜。鄉鎮或村組向烈軍屬、五保戶老人拜年,送光榮匾、年畫或糖果表示慰問。
十年中,過年曾一度被當作“四舊”廢除。1978年后傳統節日恢復。80 年代起,大年三十晚上全家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中央電視臺春節文藝晚會,零點,放鞭炮。
節日期間組織龍燈、獅舞、川劇坐唱、文娛演出、書畫展覽、畫眉打彩、燈謎、棋賽、舞會及盛大燈展等活動。城鄉遍貼春聯。正月十五仍沿舊習大放煙花爆竹等活動。
這就是我們瀘州年節習俗,現在的年味不濃,也是很多傳統的東西被淡忘了,希望有一天能夠慢慢恢復,傳承下去。
瀘州,古稱“江陽”,別稱酒城、江城,四川省轄地級市,全國區域中心城市 ,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貿物流中心,長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截止2020年12月底,全市鄉鎮政區126個,面積12232.34平方千米。2021年,瀘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06.1億元,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25.9萬。
瀘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兩千多年歷史文化;西漢設江陽侯國;梁武帝大同年間建置瀘州;瀘州在宋代即為西南要會,明代即與成都、重慶三足鼎立,成為當時全國33個商業大都會之一。形成了以名酒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歷史文化、長江文化為代表的五大特色旅游資源;擁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14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8個,國家2A級旅游景區10個。
瀘州是四川培育壯大的七大區域中心城市之一、是長江中上游地區第二大集裝箱碼頭,四川第三大航空港 ;也是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世界級白酒產業基地,國家重要的以名優酒為主體的食品工業基地、循環型化工基地、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國家高性能液壓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9大工程機械生產基地之一。
瀘州先后獲得過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范例獎(迪拜獎)、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100強、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等榮譽。
攀枝花過年有什么風俗習慣(春節習俗有哪些) | 自貢過年有什么風俗習慣(春節習俗有哪些) | 成都過年有什么風俗習慣(春節習俗有哪些) | 四川過年有什么風俗習慣(春節習俗有哪些) |
蘇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31常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03徐州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14無錫過年有什么風俗傳統活
時間: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