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具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5個一級學科和19二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建有電氣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77個二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另外還有工程碩士、工商管理碩士、會計碩士以及工程管理碩士4個專業學位類別,其中工程碩士包含12個招生領域,是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有電機與電器國家重點學科,有4個省重點一級學科,16個省重點二級學科。2010年,學校獲批教育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研究生工程碩士機械工程領域獲"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領域",是遼寧省四所獲此榮譽的高校之一。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名師云集。現有師資隊伍1351人,其中院士3人、教授190人、副教授429人、講師660人、博士生導師48人、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師資隊伍總數的26%,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師資隊伍總數的77%。師資隊伍中有全國優秀教師和勞動模范、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全國專業學會理事長、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國家和省級優秀科技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和省部級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省部級優秀人才、學科拔尖人才、教學名師和優秀創新團隊等一大批優秀人才,學校還聘請了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作為兼職教師。
學校把教學工作作為中心工作,將教學質量視為學校的生命線。"十一五"以來,建設5個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教育部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8個遼寧省示范性本科專業、12個省級教學實踐教學示范中心,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建設單位、1個教育部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10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遼寧省裝備制造業緊缺人才培養基地,24門省級精品課,3門省級視頻公開課,4門省級資源共享課,2部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承擔國家級教改課題3項、省級教改課題74項,獲省級以上教改成果獎51項,培養省級教學名師13人。我校學生在各級各類科技、文體賽事中屢創佳績,五年來,在以"挑戰杯"競賽為龍頭的大學生科技競賽中獲國家級獎勵27項、省級獎勵463項,并獲全國高校"外研社杯"英語辯論大賽全國第三名、李寧杯全國大學生五人制足球賽冠軍和全國大學生足球聯賽總決賽季軍等。
科技工作環境不斷優化,科技總量不斷增加,科技水平和運行質量不斷提高。近四年,累計科研進款近8.5億元;獲省部級以上獎勵82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批863、973、自然基金等國家級項目百余項,有效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千余項;申請發明專利617余項,成功獲批并驗收"第二批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示范創建單位";發表論文4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論文2800余篇,占全部論文60%以上。學校積極創建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技術中心、部省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協同創新基地和科研創新團隊,目前學校共建成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1個,國家工業設計中心1個,省級以上技術研究中心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4個,協同創新基地5個,省部級創新團隊11個。另外,"現代電工裝備理論與共性技術重點實驗室"成功獲批遼寧省高校重大科技平臺,極端條件下新型永磁電機理論及其應用技術研究"團隊成功獲批"教育部創新團隊",標志我校在國家級科技平臺、科研隊伍建設和科技創新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發展。
學校面向世界,開放辦學,與美國、俄羅斯、日本、德國、英國、澳大利亞、韓國、芬蘭等國家的36所院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校際合作關系。從1995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2001年開始與英國貝德福特大學、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美國班尼迪克大學在本科和研究生層次開展國際合作辦學,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已經形成1100多名學生的培養規模,與美國班尼迪克大學聯合培養的MBA研究生已畢業八屆。
如今,完成了校園換建的沈陽工業大學傳承歷史,放眼未來,肩負歷史責任,秉承"自強,篤行"的校訓,弘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穩步邁上了"十二五"新的征程,正朝著"立足遼寧,服務全國,以工為主、特色突出、開放式的多科性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目標大步前進。
沈陽藥科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03沈陽藥科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09:0:50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轉專業政
時間:2024-07-11 11:0:03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本科招生
時間:2024-07-11 1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