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高考在即,如何選擇適合孩子的院校和專業(yè)?選學校選專業(yè)又有哪些技巧?今天李老師整理了最新的青海民族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yè)錄取分數線數據,包含近三年青海民族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yè)最低錄取分數和最低位次排名,和專業(yè)招生方向等數據。
1、在安徽省份2021年的青海民族大學公共管理類專業(yè)文科專業(yè)分數線是54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在30697名;
2、在安徽省份2019年的青海民族大學公共管理類專業(yè)文科專業(yè)分數線是533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在30328名;
3、在江西省份2019年的青海民族大學公共管理類專業(yè)文科專業(yè)分數線是533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在20445名;
4、在湖北省份2019年的青海民族大學公共管理類專業(yè)文科專業(yè)分數線是51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在21395名;
5、在寧夏省份2021年的青海民族大學公共管理類專業(yè)文科專業(yè)分數線是484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在5146名;
6、在寧夏省份2020年的青海民族大學公共管理類專業(yè)文科專業(yè)分數線是505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在4662名;
專業(yè)序號 | 專業(yè)名稱 | 年份 | 錄取省份 | 科目 | 選科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1 | (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19 | 天津 | 文科 | - | 468 | 7318 |
2 | (含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專業(yè))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0 | 河北 | 文科 | - | 533 | 23199 |
3 | (含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yè))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19 | 河北 | 文科 | - | 536 | 24207 |
4 | (包含專業(yè)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1 | 山西 | 文科 | - | 483 | 19945 |
5 | (包含專業(yè)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0 | 山西 | 文科 | - | 484 | 21321 |
6 | (包含專業(yè):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19 | 山西 | 文科 | - | 503 | 16736 |
7 | (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19 | 遼寧 | 文科 | - | 528 | 14182 |
8 | (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1 | 黑龍江 | 文科 | - | 419 | 14736 |
9 | 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0 | 江蘇 | 文科 | - | 312 | 38571 |
10 | 在東序校區(qū)學習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19 | 江蘇 | 文科 | - | 312 | 36694 |
11 | (3820元/年;含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1 | 安徽 | 文科 | - | 547 | 30697 |
12 | (3820元/年;含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0 | 安徽 | 文科 | - | 525 | 30719 |
13 | (含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19 | 安徽 | 文科 | - | 533 | 30328 |
14 | (含: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19 | 福建 | 文科 | - | 496 | 20302 |
15 | (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0 | 江西 | 文科 | - | 523 | 21429 |
16 | (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19 | 江西 | 文科 | - | 533 | 20445 |
17 | (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業(yè)管理))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0 | 山東 | 綜合 | 不限 | 500 | 170194 |
18 | (3820元/年;包含專業(yè)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1 | 河南 | 文科 | - | 531 | 40157 |
19 | (包含專業(yè):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19 | 河南 | 文科 | - | 515 | 36043 |
20 | (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19 | 湖北 | 文科 | - | 510 | 21395 |
21 | (行政管理、公共事業(yè)管理;收費3820元/年)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0 | 湖南 | 文科 | - | 536 | 26666 |
22 | (含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yè);辦學地點:東序校區(qū))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19 | 湖南 | 文科 | - | 531 | 26077 |
23 | (文史類,4年,3820元/年,在東序校區(qū)辦學,包含專業(yè)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1 | 廣西 | 文科 | - | 483 | 22448 |
24 | (文史類,4年,3820元/年,包含專業(yè)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0 | 廣西 | 文科 | - | 429 | 29537 |
25 | (在東序校區(qū)辦學,包含專業(yè):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19 | 廣西 | 文科 | - | 463 | 23284 |
26 | (行政管理、公共事業(yè)管理。包含專業(yè)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0 | 重慶 | 文科 | - | 513 | 16725 |
27 | (包含專業(yè):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東序校區(qū))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19 | 重慶 | 文科 | - | 518 | 16716 |
28 | (包含專業(yè)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1 | 四川 | 文科 | - | 519 | 31325 |
29 | (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語種:不限)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1 | 貴州 | 文科 | - | 485 | 39550 |
30 | (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語種不限)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0 | 貴州 | 文科 | - | 528 | 14649 |
31 | (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19 | 貴州 | 文科 | - | 520 | 15521 |
32 | (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1 | 云南 | 文科 | - | 523 | 28896 |
33 | (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1 | 陜西 | 文科 | - | 474 | 21364 |
34 | (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業(yè)管理)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0 | 陜西 | 文科 | - | 491 | 21609 |
35 | (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教學地點:青海省西寧市城東區(qū)八一中路3號東序校區(qū))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19 | 陜西 | 文科 | - | 502 | 19669 |
36 | (公共事業(yè)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1 | 甘肅 | 文科 | - | 481 | 12720 |
37 | 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1 | 青海 | 文科 | - | 410 | 4296 |
38 | (年收費3820元行政管理、公共事業(yè)管理)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0 | 青海 | 文科 | - | 456 | 2871 |
39 | 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19 | 青海 | 文科 | - | 454 | 3211 |
40 | (語種不限)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1 | 寧夏 | 文科 | - | 484 | 5146 |
41 | (行政管理、公共事業(yè)管理)(語種不限)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20 | 寧夏 | 文科 | - | 505 | 4662 |
42 | (只招少數民族考生)公共管理類專業(yè) | 2019 | 寧夏 | 文科 | - | 506 | 5367 |
青海民族大學創(chuàng)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青藏高原第一所高等學府。學校于1979年招收藏語言文學、民族史專業(yè)研究生,1981年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批碩士學位授權,成為青海省最早開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單位。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民委簽訂協(xié)議共建青海民族大學。2014年,經教育部批準,我校與天津大學聯(lián)合招收培養(yǎng)服務國家戰(zhàn)略博士研究生特需人才。2018年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和民族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建校以來,學校始終堅持辦學方向,肩負黨的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雙重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國家戰(zhàn)略需要和民族地區(qū)發(fā)展,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共發(fā)展、與青海共命運,譜寫了青海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氣壯山河的精彩華章。學校始終立足青海大地,面向民族地區(qū),牢記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qū)辦學的宗旨,堅守民族院校的辦學定位,培養(yǎng)了10萬余名來自民族地區(qū)、服務民族地區(qū)的各民族人才,其中有5萬余名畢業(yè)生在青海工作,8千余名在西藏、新疆工作,先后涌現(xiàn)出以改革先鋒杰桑?索南達杰等為代表的一批優(yōu)秀學生和53名省部級領導干部、1300多名廳局級領導和120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600余名正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為建立和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為青海的民主改革、民族團結、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生態(tài)保護和各項改革發(fā)展事業(y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目前,共有來自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qū)的漢、藏、回、土、撒拉、蒙古等民族的15156名學生在校學習,其中少數民族學生8385名,占在校學生的55.32%。學校堅持人才強校戰(zhàn)略,有效匯聚了李文實、夏日東、羋一之、胡安良、祁順來、毛繼祖、賈晞儒、吳啟勛、馬成俊等一批知名學者和青年才俊,極大提升人才培養(yǎng)水平和學校在國內外的學術影響力。學校現(xiàn)有1177名教職工,專任教師734名,其中正高級職稱158名、副高級職稱276名;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597名。擁有國家領軍人才1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領軍人才1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7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全國先進工作者1名,全國高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獎獲得者2名、全國優(yōu)秀教師5名、全國模范教師1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名、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5名、青海省高端人才杰出人才1名、青海學者1名。學校高度重視一流學科、一流專業(yè)建設,人文社會學科始終在青藏高原地區(qū)具有優(yōu)勢地位,與青海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和支柱產業(yè)相銜接的新能源、新材料、鹽湖化工、藏醫(yī)藥等理工類學科建設形成規(guī)模、富有特色。學校現(xiàn)有23個學院(含青海干部網絡學院),一個民族學國家級一流建設學科和中國語言文學省級一流建設學科,有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8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專業(yè)碩士學位點、59個本科專業(yè),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本科、碩士、博士教
青海民族大學的勞動與社會
時間:2025-04-10 22:0:32青海柴達木職業(yè)技術學院的
時間:2025-04-09 09:0:50青海師范大學招生專業(yè)
時間:2025-04-07 14:0:42青海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建
時間:2025-03-28 0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