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來自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的強大定力。
尤記得2013年春夏,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四川與全國一樣面臨穩增長難題;“4·20”蘆山強烈地震和“7·9”特大暴雨洪災接踵而至,重創四川。共性難題與個性挑戰同時襲來,四川沉著應對,多條戰線、多個戰場同時作戰。過去五年,面對難題交織、挑戰疊加的復雜局面,省委省政府科學統籌,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經濟建設作為興省之要,保持專注發展定力。無論是救災搶險、安置重建,還是經濟發展、民生改善都取得豐碩成果!
速度,來自主動作為的智慧和勇氣。
如果說重大自然災害是短兵相接的遭遇戰,那么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則是比智慧勇氣、拼耐力的持久戰。五年間,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經濟發展主動權,打出了漂亮的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組合拳。
政策激發新活力。以近兩年為例,繼6月在全國率先出臺穩增長“16條”后,去年一季度我省出臺穩增長“36計”,強力化解資源價格、融資、投資和消費四大領域的矛盾,并結合省情出臺提高公積金使用率、優化住房用地供應結構、放寬貸款等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系列政策措施。
拓展發展新空間�!笆濉逼陂g,我省積極搶抓發展機遇、對接國家戰略:四川天府新區獲批為國家級新區、綿陽科技城獲批實施中關村自主創新先行先試政策、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獲批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資源開發綜合利用試驗區、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
五年發展,全省工業增加值由2010年的7326.4億元有望擴大到1.26萬億元,年均增長高于同期全國平均增速約5.1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有望由2010年0.6萬億元增加至1.2萬億元;全社會投資總量累計達10.4萬億元,是“十一五”期間投資總和的兩倍多;災后恢復重建方面,汶川地震災區39個國定重災縣加速發展;蘆山、康定等地震災區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扎實推進,防災減災機制不斷完善……隨著各類數據出爐,“十二五”經濟發展的成績單越來越喜人。
轉型發展,追求更優質量
“連續三年的下跌勢頭止住了!”歲末年初,五糧液集團董事長唐橋預計,五糧液銷售和利潤有望實現增長。兩年來,五糧液連打“阻擊戰”:撤銷團購部,在全國設區域營銷中心,主動出去找客戶;去年8成銷量來自10-200元區間的中低端酒。唐橋透露,還將聯合電子科技大學建大數據分析中心,依托技術創新做更科學的產業決策。
五糧液,僅是四川經濟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稗D型才能更好發展、后發也要高點起步”,堅定不移轉方式調結構,是五年來四川經濟發展中一條目標清晰、路徑有力的主線。
做加法,五年來,我省著力培育壯大七大優勢產業、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和五大新興先導型服務業,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按原有統計口徑測算,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望實現工業總產值超6300億元,占全省工業總產值比重達16.2%,比2010年提高3.6個百分點;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工業總產值增長20%,比重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
做減法,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化解過剩和淘汰落后產能,經濟“輕”裝上陣,更具活力。我省五年累計關停小煤礦和淘汰落后產能企業2540多戶。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方面,“十二五”期間累計下降36%左右,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國家和省市的目標任務。
做乘法,五年來我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創新發展理念,挖掘經濟發展新動力。預計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比“十一五”末提高5.9個百分點,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0%以上。
做除法,激發微觀層面發展活力。目前,我省已清理規范54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取消、調整430項省本級行政審批等事項。通過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多次清理規范,目前,我省已成全國設立收費項目最少、收費標準最低的省份之一。
轉型發展,更體現在三次產業協調上。,服務業增加值增速連續3個季度高于GDP增幅,領跑一二次產業。據預測,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望突破40%,開啟新的里程碑。省統計局方面分析,隨著服務業在三次產業結構中占比的提升,全省產業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從服務業內部結構看,傳統服務業比重不斷降低,現代服務業比重不斷提高的態勢漸強。
轉型發展,更體現在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上。
,成都經濟總量預計將達到1.08萬億元;市州發展百舸爭流,進入“千億俱樂部”的市州有望達到14個,過百億元的縣(市、區)有望再擴容。五大經濟區也發展活力盡顯,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經濟等板塊競相發力……首位一馬當先、梯次競相跨越的生動局面正在顯現。
共享發展,收獲更多幸福
春節將至,通江縣楊柏鄉雙鳳埡村貧困戶張定元加緊裝修自家小樓,他不僅用政府補貼自建新居,還用3萬元扶貧小額信貸種起花椒;距通江幾百公里外的成都市龍泉驛區柏合鎮村民周毅,計劃用在附近汽車整車廠打工掙來的工資買輛新車。
兩個鏡頭都折射出“大河漲水小河滿”,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五年來,省委省政府在惠民生上大做文章。既滿足全省大多數群眾的民生需求,又解決極少數貧困群眾的脫貧問題,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
改善基礎設施條件,蜀道難加速變為蜀道通。五年來,四川高速公路、鐵路新增通車里程分別為3300公里、1000余公里,累計新改建農村公路10.9萬公里。
民生工程加速推進,多謀民生之利:2013年,在十項民生工程基礎上新增八大民生改善事項,直指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難題。,突出辦好19件民生實事,著力攻克短板。,20件民生大事向急迫問題和困難人群再傾斜。
有錢賺,百姓收入逐步提高。5年來,城鄉居民收入顯著提高,預計去年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首次突破萬元大關,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有活干,城鄉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五年間,全省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保持在4.1%左右,低于“十二五”規劃的全省4.5%的控制目標和國家5%的控制目標。
補齊小康短板,扶貧更是重要著力點。
面對貧困量大、面寬、程度深的特殊省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省明確: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貧困地區。
五年間,全省脫貧攻堅持續加碼——2011年起,深入實施新十年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3年首次將扶貧開發列入八項重點任務,啟動四大片區扶貧攻堅行動,實施五大扶貧工程……五年間,全省助力脫貧近1000萬人,短板正逐漸被拉長。
舟循川則游速,人順路則不迷。在“十二五”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下,四川必將在“十三五”持續做大總量、做優結構,不斷增強推進“兩個跨越”的動力和后勁。
2020年黨員兩學一做四講四
時間:2023-09-17 02:0:39關于黨員個人四講四有對照
時間:2023-09-13 19:0:012020年兩學一做黨員個人自
時間:2023-09-21 21:0:482020年兩學一做專題教育民
時間:2023-09-18 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