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教育部召開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進一步推進高考改革,年內完成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總體方案制定工作。”這是教育部首次公開提出高考改革的時間表。
2013年1月,教育部的“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制定”并“頒布”高考改革方案。2013年12月,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公開表示方案已經制定完畢,將在上半年發布。年初完成草案的上海方案,也一直處于聽取各方意見的階段。
9月4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9月10日,上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擴大會議審議通過《上海市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經過規定程序同意備案之后,上海版的高考改革方案昨天公布。
核心理念
公平為先
在高教大眾化甚至普及化的情況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還憑著一個分數來錄取,就不再公平。,高校的招生,要發展到一個學生可以同時得到幾所大學的錄取,學生的自由度才會更大,大學也才能選拔到適合自己的學生。
“和過去相比,此次高考改革方案向前走了很大一步,但主要還是在考試方面,在高校選拔方面的步子還不夠大。”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表示,高校的招生,要發展到一個學生可以同時得到幾所大學的錄取,學生的自由度才會更大,大學也才能選拔到適合自己的學生。“當然,這有相當大的難度,改革必須循序漸進,一步步地來。”
在上海版高考改革方案征詢意見的過程中,大中小學的校長、教育專家以及社會名人都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議,自然也少不了爭議和分歧。尤其是關于如何促進教育公平、更好地科學選拔人才。
“教育公平,已經從過去的一個維度,變成今天的多個維度。”張民選教授認為,在高等教育處于精英化的階段,只要考出高分,就能被錄取,那是公平的;但在高教大眾化甚至普及化的情況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還憑著一個分數來錄取,就不再公平。
一個社會對公平的認識和接受程度的問題。例如,美國名校羅徹斯特大學曾錄取了一名中國學生,理由是他嘗遍了全世界的各種方便面,表明該學生對于所感興趣事物的執著追求。但如果中國的大學以同樣的理由招收這個學生,肯定會無法被社會上許多人接受。
“高校能否從高中生的學習實踐記錄中挑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把這些信息整合為自己的錄取標準?中國的大學需要學習這方面的本領。”這位人士說。
高考改革
沒有句號
上海市教委相關人士反復強調,此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轉專業政
時間:2024-07-12 11:0:49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轉專業政
時間:2024-07-12 11:0:45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本科招生
時間:2024-07-12 09:0:39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本科招生
時間:2024-07-12 0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