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險是指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2021年鎮江社保官方網站登錄入口及個人賬戶查詢系統:http://hrss.zhenjiang.gov.cn/
2020年,我市以推動高技能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以造就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為目標,銳意改革、務實創新、奮力爭先,為產業強市和“三高一爭”新實踐提供技能人才支撐。全市新增技能勞動者2.8萬人、高技能人才5506人,累計培育技能勞動者達54.1萬人,高技能人才達20.6萬,每萬名勞動力中高技能人才達1052人,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員總量比例達2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達38%,位列全省前列。
一、強化政策引領,技能人才活力競相迸發。一是落實政策待遇。貫徹《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實施意見》,實施獎、培、補、促等一系列措施,全年直接用于技能人才的獎勵、資助經費達591萬元。將“鎮江工匠”等列入高技能領軍人才范圍,與高層次人才同等享受“金山英才卡”等待遇。2020年新培育“江蘇工匠”、 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省級以上高技能人才15人, 2名優秀高技能人才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評選認定“鎮江工匠”10人、市技能大師工作室5個。二是強化人才引培。實施“金山英才”高技能領軍人才計劃,緊貼全市重點產業,引進培育掌握絕技絕活、創造性解決企業關鍵操作技術和生產工藝難題的高技能領軍人才(團隊)9個,累計引進培養89個人才(團隊),資助金額1170萬元。三是突出載體建設。高水平建設一批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技能交流傳承基地,開展技能大師工作室考核評估。全年新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各1個、省級高技能人才項目5個,獲得省級以上高技能人才專項資金支持740萬元。
二、發揮主體作用,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成效顯著。一是健全培訓體系。會同市有關部門先后制定19個政策文件,形成了職業技能培訓“應培盡培、應補盡補”政策支撐體系。建立以企業、職業院校、各類培訓機構為依托,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貫穿勞動者學習工作終身、適應勞動者和市場需求的職業技能培訓組織體系。建成“鎮江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名制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全市職業培訓補貼實時動態管理、數據有效比對,構建職業技能培訓有效監管體系。二是開展攻堅行動。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百日攻堅”活動,大力開展以工代訓、常態化職業培訓和部門專項培訓。全市開展補貼性職業培訓9.95萬人次,發放資金9138萬元,超額完成省定目標任務。新建成“鎮江職業培訓云平臺”“智慧人社視頻培訓平臺”,推出覆蓋10個以上職業(工種)的數字培訓資源,累計開展2萬人次以上的線上培訓。三是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聯盟,校企共建實訓基地達200余家。鎮江技師學院與華為、中國動漫集團等知名企業建立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基地,3家企業入選省產教融合型試點名單。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累計培養企業新型學徒1532名。
三、以賽促培促建,職業技能競賽成績優異。一是構建組織保障體系。成立市級職業技能競賽組委會,強化職業競賽選拔組織管理及組織指導工作。建立9個省級、12個市級職業技能競賽訓練基地(單位),積極備戰世賽選拔賽、江蘇技能狀元大賽。明確各類職業競賽參賽、辦賽政策補貼標準,全年發放競賽補貼資金277萬元,優秀選手配套獎勵45.8萬元。二是常態化開展職業競賽。圍繞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廣泛發動企事業單位和職業院校,積極開展崗位練兵和技術比武活動,全年舉辦52項市級一類、二類職業技能競賽,通過職業技能競賽培育技術能手74人和高技能人才1000余人。三是重大賽事實現突破。在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上,我市取得1金1銀1銅和5個優勝獎,獎牌數位列全省第四。在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選拔賽上,5個項目獲得全省第一,4個項目選手進入國家集訓隊。在第五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上,獲得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10個,我市被大賽組委會授予“優秀組織獎”。在國家一、二類職業技能競賽上,獲得6個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