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以工見長,形成了工、理、文、生四大學科群,設有26個學院,1個中外合作辦學學院、1家附屬醫院(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2個異地研究生院(青島研究生院、唐山研究生院),與成都軍區總醫院共建醫學院,擁有機械工程、交通運輸工程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車輛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等10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位居全國第一(A+)并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序列,土木工程學科位居全國第七(A-),材料科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
學校建有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籌)、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等12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和36個省部級科研基地,構建起了世界軌道交通領域最完備的學科體系、人才體系和科研體系,圍繞高速鐵路、磁浮交通,新型城軌、真空管道超高速(1000+)、超級高鐵等領域大力開展基礎研究與原始創新,構建了以世界公認的“沈氏理論”和“翟孫模型”為標志的鐵路大系統動力學基礎研究體系,科技成果三次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在軌道交通領域獲得的國家科技獎勵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企業第一,為中國軌道交通事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此外,學校還在國防科技、智能制造、生物醫藥、大數據以及物理科學、人文社科等領域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
學,F有專任教師2568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7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4人、國家“”16人、“”11人、 “”29人、“杰青”22人、“青千”10人、“優青”3人、“青托”4人,國家級教學團隊8個、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國家級、教育部和科技部創新團隊10個。此外,還聘請了42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以及5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擔任兼職(名譽)教授。
學校構建起“價值塑造、人格養成、能力培養、知識探究”四維一體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全面實施本科生大類培養,建有茅以升學院(唐臣書院)、詹天佑學院、竺可楨書院等,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25105人、碩士研究生17879人、博士研究生2863人、留學生852人。擁有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8個;承擔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4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5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位居全國第九。有國家級精品課程36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4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8門。
學校堅持國際化辦學,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俄羅斯交通大學等59個國家和地區的192所高校及科研機構簽署了合作協議,與英國利茲大學合作成立“西南交大-利茲學院”,“2+2”“本碩4+1”“中法4+4”等留學、游學、訪學項目涵蓋全部年級。作為中國政府指定高校,與印度鐵道部合作援建印度鐵道大學。有3個國家外專創新引智基地,辦有3個國際學術期刊。
學校堅持政產學研協同創新。與中國中車、中國鐵建、中國中鐵、中國中交等深入合作。與成都市共建世界一流大學,打造“環交大智慧城”,助力成都建設世界軌道交通之都。學校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對口支援建設西藏大學、新疆農業大學,精準扶貧馬爾康市、阿壩縣、峨邊縣。設有上海研究院、深圳研究院、天府新區研究院等8個產業研究院和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建立了“科技—孵化—產業”互助成果轉化模式,在全國率先探索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被譽為科技領域的“小崗村實驗”。
竢實揚華,交通天下。以為指引,西南交通大學正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主動對接“一帶一路”、“交通強國”、中國高鐵走出去等國家戰略需求,堅定不移朝著“交通特色鮮明的綜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學”總目標,扎扎實實建設“軌道交通領域世界第一的大學”,為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西南交通大學篇章而努力奮斗。
西南科技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06成都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2 10:0:02成都醫學院轉專業政策規定
時間:2024-07-12 10:0:01川北醫學院轉專業政策規定
時間:2024-07-12 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