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公布后,很多家長和學生咨詢我們,四川高考個人成績排名位次如何查詢:四川高考成績排名,可以通過省招生考試院發布的四川一分一段表來查詢,也可以到聚志愿網站直接輸入分數查詢,一分一段它顯示每一個分數全省考生有多少名,能讓你計算出自己的排位。目前的四川高考一分一段表是將全省同科類考生的檔案分(考生總分+政策加分)從高到低排列(分數相同的則為并列),再按每1分一段,統計“本段人數”;從本段向上一直到最高分段的所有“本段人數”相加,則為“累計人數”。一分一段表上顯示出每一個分數全省的考生有多少名,這個數據的參考價值最大。
什么是“一分一段表”
它顯示每一個分數全省考生有多少名,能讓你計算出自己的排位。
一分一段表,是將全省同科類考生的檔案分(高考各科成績+優惠加分)從高到低排列(分數相同的則為并列),再按每1分一段,統計“本段人數”;從本段向上一直到最高分段的所有“本段人數”相加,則為“累計人數”。
建議考生下載一份官方公布的一分一段表,便于隨時分析、使用。一分一段表上顯示出每一個分數全省的考生有多少名,這個數據的參考價值最大。
如何用好“一分一段表”
了解自己:計算出你的全省排名,結合同等梯度的高校招生計劃總數,弄清自己所處的位置。
考生在“知分、知線、知位”的情況下填報志愿,一分一段表是很客觀的參考數據。考生一定要認真分析,清楚自己的排位,從而正確填報學校。尤其是高分段的考生,更要好好地研究排名,排名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你能去哪所大學、學習什么樣的專業。
用好“一分一段表”,在填報志愿時,首先參考自己在全省的排名,再看想選報學校的招生計劃,最好是計算一下同等梯度的高校在本省招生計劃的總和,結合自己的排名,從而較好地選報志愿。無論本省考生是多少,全國高校的招生量就那么多。“按照名次,比如一本假設招4000人,我現在排名3800名,我應該能在一本里找到合適的學校”。
了解學校:找到前兩年的“一分一段表”,了解不同學校所錄學生在全省排位中的位置。
當考生拿到今年的“一分一段表”后,還要對照2017年甚至2016年的一分一段表進行分析。對于今年的考生來說,有了去年的段表資料,則可以多了解許多有用的信息。
比如,了解不同學校所錄學生在全省排位中的位置,從而大致看出今年排在某一位置的考生可能達到哪些高校的投檔線。當然,各學校的各層次生源分布在年度之間會有變化,個別的還會大起大落,“熱”的可能變“冷”,而“冷”的可能變“熱”,但就多數學校來說,生源分布還是比較穩定的。
例如,分析自己適合哪所學校。假設一名檔案分為602分的文科考生,當年段表顯示其排位為410名左右,處于高低兩不就的地位,填報北大、清華的志愿顯然不行,選較低檔次的學校又心有不甘。這時不妨作如下分析:找出上年文科投檔線在600分以上的高校,計算這些學校當年在本省的文科招生計劃數。一般來說,如果其總數接近于或略多于400人,就可以選擇這些學校中投檔線最接近600分的學校。
詳解平行志愿投檔原則
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平行志愿,如某省招辦按計劃數120%以內適當比例向高校提供上線生源情況,高校提出調檔比例意見,省招辦根據高校調檔比例意見進行模擬投檔。高校根據模擬情況,最終確定調檔比例,省招辦根據高校最終確定的調檔比例進行正式投檔,供高校審查錄取。
平行院校志愿的投檔原則是“分數優先,遵循志愿”。投檔時首先對上線考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若有多名學生總分相同,依次按照語文、數學、外語、綜合科目的單科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然后按考生填報的高考志愿順序投檔。
實例:理科585分,怎么報考?
假如一名河南理科考生高考成績是585分,在平行志愿模式下,他可以填報6個平行志愿: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
假設浙江大學投檔線是630分,不能投;再看南京大學,假設投檔線是625分,也不能投檔;然后看南開大學,假設投檔線為585分,該考生就可投檔南開大學。
要注意的是該考生剛達到南開大學投檔線,投檔后被退檔的概率也很大,一旦退檔,就再不能投后面的三所院校而轉入下一批次。
還有一點是該考生剛過線,只能填報相對冷門的專業并且填報專業服從調劑志愿。由此可見,所謂的平行志愿不僅有著嚴格的先后排序,而且在平行志愿的幾所院校中,考生只有一次投檔機會,所以說平行志愿并非完全平行,而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平行。
“表中”的四大關鍵點
一、看自己
在“一分一段表”中查找與自己成績相對應的分數排名和這一位次成績共有多少考生,以確定個人成績在全省的位置。
二、看學校
對比一下近三年來的“一分一段”表,看看所想要填報的大學連續三四年的校線在哪個段位,若自己的分數比至少兩年的段位高,那報考該校把握較大。
三、分梯度
如果成績所在的某一分數段上其他考生過于集中,那么在填報志愿時就應注意保持各院校、各專業的志愿填報梯度,根據實際情況,每所院校有不同分值的專業級差,填報時應考慮到這些因素。
四、大小年
高校招生中,存在一種所謂“大小年”的現象,通俗地理解就是某所或某些學校的報考人數不穩定,出現了錄取分數線水平起伏較大的現象。“熱”的可能變“冷”,而“冷”的可能變“熱”,考生需要考生結合往年錄取信息,并綜合學校多方情況全面判定,地理位置、學校改名、院校升級、招生計劃變化等來審時度勢,確定自己的報考行為。
舉例:比如某省的一名602分的文科考生,當年段表顯示其排位為410名左右,處于高低兩不就的地位,填報北大、清華的志愿顯然不行,選較低檔次的學校又心有不甘。這時不妨作如下分析:找出上年文科投檔線在600分以上的高校,計算這些學校當年在本省的文科招生計劃數。一般來說,如果其總數接近于或略多于400人,就可以選擇這些學校中投檔線最接近600分的學校。
對高校今年錄取分數的判斷,專家建議用錄取線差來表示。比如這個院校在一本錄取,屬于一本院校,它今年的錄取分數可能比一本線高出多少分,我們以什么為依據呢?應該根據往年的情況來分析,所以我建議要分別計算一下往年這所高校的分數線差是多少?找3年、5年的分數看一下。 第二個,對于這個院校往年錄取線差的穩定性進行判斷。比如說2008年錄取線差高出一本線50分,2007年高出一本線80分,2006年高處一本線70分,有一個波動,這個波動越小他們互相之間差值越小,這就說明它越平穩,所以我們選擇院校應該選擇錄取院校比較穩定的院校,尤其是第一志愿選擇這樣的院校,這樣會更有把握。
有錄取線差了,我們對穩定性也有判斷了,報考的時候我們還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保險的空間,假設錄取線差很穩定,08年高出一本線50分,07年高出一本線55分,06年高出一本線53分,即使這樣,那么我們也要留一定的余地,今年你報考它應該在它平均錄取線差的基礎上加上10分或者15分,留一定的保險空間,這樣才能保證最大限度錄取。即使今年發生一點小的波動也可以保證我們被錄取。
供大家參考,但這項工作我建議各位考生要做一下,一定要按照定量分析的方法去做基本的分析。然后再進行其他的定性判斷和綜合考慮,這樣會更把握。
相對于平均分,錄取線差更具參考價值,而且是高考填報志愿的重要參考依據,所謂錄取線差是該院校當年平均錄取分數與其在所在招生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差值,大學高考網建議考生用“錄取線差”來分析。由于每年高考模式不一、高考試卷難度有別,造成各個院校各年度的錄取分數可能發生較大的變化。但是通過大量的統計和分析,我們發現,對多數院校來說,盡管錄取分數波動較大,但其錄取線差一般波動不會太大。所以應該逐年計算目標院校往年的錄取線差:
某年錄取線差=當年平均錄取分數-當年相應批次控制分數線
下面以某重點大學在北京招生情況為例,計算錄取線差如下:
例:某重點大學(理工類)在北京2003——2008年錄取情況簡單線差法分析示例:
平均錄取線差=(62+70+69+69+64+58)/6=65
很顯然,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報考此大學平均需要65分的線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線差。為保險起見,報考該校還必須根據錄取分數區間大小、錄取人數在各分數段分布情況留出足夠的保險空間,建議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西南科技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06成都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2 10:0:02成都醫學院轉專業政策規定
時間:2024-07-12 10:0:01川北醫學院轉專業政策規定
時間:2024-07-12 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