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天下之大業也”。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決定著我國未來鄉村振興的成色和的質量。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再次為鄉村振興工作明確目標、強調重點、指引方向。
鄉村自古就是詩人墨客棲居安放鄉愁之所,它是“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農耕快樂,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然景致,更是當今實現“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主要陣地。推進鄉村振興,繪就“壯美圖卷”,讓產業興起來、讓人才旺起來、讓生態美起來,以此順應億萬農民期待,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繪就“稻粱豐碩,豬肥雞壯”的富足圖。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基礎。曾多次強調,“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沒有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就無從談起,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前,脫貧攻堅任務圓滿完成,鞏固開拓脫貧成果,銜接推進鄉村振興成為時下農村工作重點課題。一方面,要加強產業融合,積極發揮當地龍頭企業“領頭羊”作用,堅持市場化道路、科學性運作。要以農村供給側性改革為主線,激勵企業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借助“互聯網+”等科技力量,實現“小木耳”也是“大產業”的發展目標。另一方面,要突出地方特色,產業發展不能“千城一面”。鄉村振興要注重文化發掘,與地理、人文等要素有機融合,有山水景觀的繪就“秀麗山水”圖,有莊園景觀的繪就“幸福莊園”圖……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滿足了精神需求,真正的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生活“好”起來,實現“面子”與“里子”的雙豐收。
繪就“少長咸集,群賢畢至”的人才圖。鄉村振興,人才力量是關鍵。“治國經邦,人才為急”,任何發展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撐,鄉村振興更是如此。發揮人才力量,首先要“聚集”人才,基層工作不僅需要科技、管理人才,也需要能工巧匠、鄉土藝術家,這就要求當地政府創新人才引進機制,深入挖掘本土人才,科學引進外部人才,吸引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優秀人才投身基層建設;其次要“培育”人才,新業態的出現對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一批“愛農業、懂農業、精農業”的“新農人”至關重要。因此,要積極創造條件,依托當地產業大戶、農村合作社對有一定農業技能基礎的農民開展精細化培訓,如網店開設、品牌打造、物流管理等;同時,加強資源利用,依托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資源,鼓勵農民通過彈性學制接受中高等農業職業教育,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最后要“用好”人才,確保“因事擇人”“因才施用”,通過政策引導、完善設施發揮人才專業優勢,使人才在各自擅長領域發揮才能、實現價值。要加強組織建設,打造“好班子”、選擇“好路子”,以此凝心聚力,讓人才在鄉村振興過程中釋放出源源不斷的前進力量。
繪就“綠樹村邊、青山郭外”的山水圖。鄉村振興,生態環境是支撐。鄉村發展必須堅持綠色發展,在陜西考察調研時強調,“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只有把生態保護好才能把產業發展好,以往的傳統產業發展模式“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既破壞了自然環境又損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鄉村振興要做到百姓富、生態美的和諧統一。要發展高新技術、提升生產效率、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生態化,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同時積極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著力完善農村基礎設施,落實“廁所革命”,杜絕“污水排放”,嚴管“秸稈焚燒”,開展“垃圾分類”,通過監督管理與群眾宣傳,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讓綠色發展效能樹立信心。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按照鄉村振興五大要求腳踏實地、久久為功,繪就美麗的鄉村振興“壯美圖卷”,它將展現給億萬農民的是一個充滿信心和希望的未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播種才會有收獲,付出才會有好結果。春暖花開日,正是奮斗時,歲末年初是謀劃年度工作的“窗口期”,迅速進入工作狀態,全面展開全年各項工作,以實干為犁,用汗水澆灌,像老黃牛一樣一步一個腳印,力爭各項工作實現“開門紅”。
勤“培土”。部分干部工作缺乏積極性,存在“不督查不動彈”的問題,認為年初距離年終考核時間還長,散漫、拖延、懈怠的情緒滋生。黨員干部要厚植為民情懷,始終保持“不用揚鞭自奮蹄”的干勁,將責任擔當主動扛起來,把各項工作往前趕。行動上的怠惰源于思想上的松懈,黨員干部要不斷增強黨性修養,培養學習的自覺性,筑牢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根基。要積極學習黨史、參與黨史教育,回顧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奮斗精神貫穿始終,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自愿投身革命,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奮戰。黨員干部要有積極主動的心態,養成積極主動的習慣,時刻繃緊“責任”這根弦,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不負春光、不負韶華。
常“施肥”。人民群眾是開展工作的源頭活水,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再好的工作設想都是鏡花水月。坐在辦公室里都是問題,走下去就都是辦法,用好調查研究這個法寶,人民群眾是黨員干部的終身老師,基層一線是黨員干部拼搏奮斗的主戰場。工作沒有方向,問需于民,以滿足群眾需求為出發點,解決好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破題思路匱乏,問計于民,從群眾利益的角度考慮問題,把廣大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匯聚成推動事業發展的磅礴力量;工作推進遭遇梗阻,問效于民,前期工作中哪些舉措取得了實效,得到群眾認可,哪些方面存在問題,群眾不滿意,在群眾的“好差評”中優化思路、明確方向。
勇“拓荒”。我們有部分干部安于現狀,干事創業勁頭不足,只想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愛學習、拒絕創新,拒絕走出工作“舒適區”,存在甘居“中游”的思想。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發揚的“三牛精神”,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精神投身于工作,堅持迎難而上,專挑“硬骨頭”啃。近日,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正式發布,黨員干部要勇擔重任,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奮勇爭先,發揚“闖”“創”“干”的精神,補齊高質量發展短板,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平穩過渡。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之中的新起點。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黨員干部當以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接過歷史接力棒,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在全面建設國家新征程中發光發熱,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篇章。
近日,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正式發布。文件提出,把鄉村建設擺在的重要位置,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充分發揮農業產品供給、生態屏障、文化傳承等功能,走鄉村振興道路。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是21世紀以來第18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了方向。鄉村振興是多方面的振興,涉及面廣、工作量大、任務繁多,是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也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對此,廣大黨員干部應嚴守政治紀律、嚴肅調查研究、嚴格履行職責,促執行力、方向感、引領力強起來,從而確保政策有效落實,把準工作的著力點,推動各項工作提質增效,全面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嚴守政治紀律,促執行力強起來,確保政策落實“擲地有聲”。從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歷史任務,到2018年5月審議《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再到2021年2月發布《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準確把握時代脈搏,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并不斷加強頂層設計,科學、合理布局,一步步將“規劃圖”變成了“施工圖”。廣大黨員干部要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充分認識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看清悟透鄉村演變發展態勢,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要旗幟鮮明地講政治,就要把牢政治責任,嚴守政治紀律,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沉下心來抓落實,在工作中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良好的作風推動執行力強起來,用實際行動維護黨中央一錘定音、定于一尊的權威,確保鄉村振興各項政策落實“擲地有聲”。
嚴肅調查研究,促方向感強起來,把握工作重點“心中有數”。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黨員干部推動工作的有效方法和必備能力,通過調查研究,能讓我們發現問題、看清規律、掌握民意,進而有效地謀劃和推動工作。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廣大黨員干部要想落實好一項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先找準方向。要以嚴肅的態度開展調查研究,堅決摒棄“走過場”的心態,不能只看“門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要通過調查研究中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以收集的數據為導向、以真實的資料為依據,找出群眾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在把準問題的本質和規律的基礎上,結合工作總體部署情況,找準推動工作的方向感,從而找出工作落實的著力點和切入口,切實將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
嚴格履行責任,促引領力強起來,推動各項工作“提質增效”。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振興的直接組織者、實施者和推動者。鄉鎮黨委要發揮好“橋頭堡”作用,在鄉村振興中嚴格落實黨建主體責任,深入推動所轄黨支部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抓實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提升,進一步夯實黨建基礎,同時將鄉村振興任務細化分解,明確階段目標,統籌鄉村組三級力量壓茬推進。村黨支部要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在鄉村振興中加強無職黨員的教育、管理,以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為抓手,嚴格落實民主評議黨員、“三會一課”等制度,不斷提升黨支部政治引領功能和服務功能,切實將全村黨員干部群眾的思想、行動和智慧、力量凝聚到鄉村振興各項任務上來。廣大黨員干部要發揮好先鋒模范作用,在鄉村振興中立足本職崗位,堅持走到前頭、干在前頭、沖在前頭,既要當好“宣傳員”,又要當好“指導員”“作戰員”。總之,農村基層黨組織要上下一心,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擰成一股繩,協同作戰,讓引領力強起來,讓戰斗力強起來,切實推動鄉村振興各項工作提質增效。
近日,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文件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鄉村振興是一項漫長的工作,是一項歷史性工作,急不得也慢不得,需要把握好“時”“度”“效”三個字,才能讓鄉村真正實現振興。
把握“時”,抓住發展機遇。要把握鄉村振興政策的時機和機遇,從宏觀層面看,雙循環戰略的主戰場在鄉村。從微觀也就是農業和鄉村振興的相關政策看,“十四五”規劃提到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上近日國家鄉村振興局的亮相,釋放著兩大信號:一是從脫貧摘帽轉向鄉村振興做產業、做內容;二是加強鄉村振興頂層設計,明確發展方向和發展路子,推動鄉村發展。無不昭示著這是搞鄉村振興最好的時機,此時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必定能乘風借勢,以最小的力氣搞好鄉村振興。
把握“度”,拿捏發展尺度。一方面應站在全域發展的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統籌和布局鄉村的發展;另一方面鄉村不應局限在農業生產的框架里,而應從鄉村田園、民居、生態、農業、文化等多方面深入挖掘鄉村在生產、生活、生態、生意的多元價值,實現鄉村多維度的發展。一是要拿捏鄉村原有空間尺度進行鄉村建設,規避大建大拆;二是拿捏鄉愁的尺度,避免將太多城市的東西搬來鄉村,盡量就地取材進行鄉村建設;三是拿捏人的尺度,鄉村振興的內容要更便于村民的生產和生活,同時要給村民的收益帶來明顯的提升,以激勵村民積極參與一起搞鄉村振興和接受鄉村經營管理。搞鄉村振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根據村子的實際情況,把控發展進度,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工作。
把握“效”,提高發展效率。搞鄉村振興沒有速度、沒有效率很難搞。所以從鄉村振興項目申報、開工、建設和落地運營,干凈利落得干起來,上級政府才會看到干事創業的決心,才會傾斜更多的政策,社會資金才會看到蓬勃的“商機”,聞風而來。鄉村振興的本質其實是把鄉村經濟搞起來,所以必須站在市場的角度考慮做什么產業最賺錢、最能持續健康發展,同時必須構建起生產、銷售產業體系,讓效益成為真金白銀落到村民口袋中。要尊重村民的主體地位,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既要征得廣大村民的意見,也要吸引村民參與和獲得其擁護和支持,這樣做的鄉村振興才會有好的效果。搞鄉村振興并不是把鄉村人居環境搞好就行了,這只是表面功夫,最根本的是能把產業發展起來,把各類人引進來,促進增產、增收、增人氣,才是最好的效果。
搞鄉村振興,把握“時”乘風借勢發展,注重“度”穩穩當當前進,重視“效”眾人拾柴共發展。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穩扎穩打做好工作至關重要。牛年伊始,大好春光經不起浪費,應當迸發“起跑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的拼搏之力,“春暖”之際共出發,齊心協力做“牛人”。
“奮牛”蹄春,不負春光“起好步”。“人勤春來早,黨員干事忙”,要開好局、起好步,譜寫時代新篇章,必須要有一股子沖勁、干勁。一方面,廣大黨員要將理論學習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強調,“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真正學深悟透黨史,厚植發展基礎。另一方面,要自覺用武裝頭腦,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補足精神之“鈣”、鑄牢信仰之基,永遠把“人民至上”置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勁牛”昂首,突出重點“開好局”。第十八個中央一號文件里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的工作思路和重點舉措。“任務書”已然下達,千頭萬緒的工作對廣大黨員干部來說,是責任,也是考驗。一方面,要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斗志、奮發有為的狀態、朝氣蓬勃的精神,去闖去試,去拼去干,把蓬勃的“朝氣”植根于新擔當新作為的實際行動中,堅決克服“等一等、緩一緩、慢一慢、拖一拖”的懈怠觀念。另一方面,要學會理頭緒、抓重點,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在《統籌方法》一文中以燒水、沏茶、擦地為例,說明統籌的有效性。如今,中央一號文件里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進行鄉村建設,就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實行縣鄉村統籌,實現功能銜接互補、資源統籌配置。
“力牛”耕耘,狠抓落實“打好底”。為政之要,貴在力行,重在履事。也強調,“干事業不能做樣子,必須腳踏實地,抓工作落實要以上率下、真抓實干”。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一方面,要常有“落實之風”,求真求細求實,常懷“孺子牛”干勁,秉持“泥腿子”精神,牢記“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對于每一項工作,都要看看各個環節是否做到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縫隙,實實在在。另一方面,要常想“落實之法”,畫好“規劃圖”,定好“時間表”,堅持各項重點工作“一事一時段、一時段一進度”,要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同事之間工作以誠相待、互相支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并做好“檢驗活”,在“總結教訓、積累經驗”中推進責任落實、工作落地。
預備黨員轉正決議范
時間:2024-04-23 08:0:39預備黨員轉正決議四篇
時間:2024-04-23 08:0:39最新預備黨員轉正支部會議
時間:2024-04-23 08:0:57黨支部通過預備黨員轉正決
時間:2024-04-23 0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