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道德建設之“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精神文明創建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宣傳教育和主題實踐,為“四個全面”提供強大道德力量。要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人物評選表彰和學習宣傳活動,善于用講故事的方式宣傳他們的感人事跡和高尚品質,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用無數普通百姓的生動形象扮靚美麗中國。立足城鄉社區,以學雷鋒精神為魂、以志愿服務組織為體,開展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困難群眾等志愿服務,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堅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文明城市評選的前置條件,進一步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開展“爭做美德少年”“童心向黨”和創建文明校園、文明班級、文明宿舍活動,引導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十三五”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規劃,加大投入,擴大覆蓋,為農村孩子搭建寓教于樂、學技學藝、立德樹人的平臺。
正社會文明之“風”。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社會不正之風,是精神文明創建的當務之急。必須堅持專項教育治理,著力培育良好社會風尚。狠抓影響中國形象的旅游不文明問題,發揮好部際聯席會議作用,把好護照關、組團關、出境關、交通關、落地關、行程關“六關”,努力使出境旅游的每一個游客都成為中國的“文化名片”和“文明使者”。狠抓影響百姓日常生活的誠信問題,會同有關部門聯手懲治失信“老賴”,發布偷漏稅款、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藥品等方面的“黑名單”,讓百姓“吃得安全、用得放心”。
謀利民惠民之“實”。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四個全面”才有堅實的群眾基礎、社會基礎。要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推動各地各部門多辦作用大、影響大的好事實事,不斷改善城鄉環境面貌和群眾精神風貌。大力倡導生態文明理念,著力整治臟亂差現象,努力改變垃圾圍城、霧霾遮天現象,保護綠水青山,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和古村落古民居,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突出文化惠民,加快各類道德講堂、文化禮堂等文化惠民項目建設,開展三下鄉、四進社區、文化進萬家等活動,讓人們享受到更加豐富、更有品質的精神文化生活。突出服務惠民,深入開展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窗口等創建活動,創造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安全
預備黨員轉正決議范
時間:2024-04-23 08:0:39預備黨員轉正決議四篇
時間:2024-04-23 08:0:39最新預備黨員轉正支部會議
時間:2024-04-23 08:0:57黨支部通過預備黨員轉正決
時間:2024-04-23 0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