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醫藥大學地址在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金水東路156號,該校是一所涵蓋本科、研究生(博士、碩士)、留學生、繼續教育等多個培養類別的綜合性中醫藥大學。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興校”戰略,打造了一支實力雄厚的人才隊伍。現有教職工1446人,專任教師1019人。碩士生導師58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80人。有國醫大師3人,國家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全國名中醫3人,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人,中原學者2人。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7人; 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人; 享受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教師72人;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21人; 河南省特聘教授6人,河南省教學名師7人,河南省優秀專家33人; 河南中醫事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20人; 省名中醫31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和省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28人; 廳級學術技術帶頭人84人; 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培養對象15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師培養計劃人選9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等各級別人才項目獲得者119人。先后有20多人次獲全國“模范教師”、“優秀教師”、“師德建設先進個人”等殊榮;140余人次被評為省“優秀教師”、“師德建設先進個人”、“勞動模范”和“教育教學先進工作者”。
不斷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全面提升教學水平。現設有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護理學、藥學、藥物制劑、預防醫學、制藥工程、中藥制藥、生物工程、市場營銷、公共事業管理、英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文化產業管理、應用心理學、康復治療學、中藥資源與開發、漢語國際教育、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軟件工程、中醫兒科學、中醫養生學、臨床醫學、中醫康復學、健康服務與管理學等29個本科專業和1個應用心理學第二學位專業。現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24個,河南省優勢特色學科1個,河南省重點學科一級學科9個。有4個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7個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國家級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0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8個省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團隊、8個省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8門省級精品課程、9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7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4門省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等。學校積極推進教學改革,依托仲景故里資源,開辦“仲景學術傳承班”、“平樂正骨傳承班”、“中藥傳承班”。積極開展仲景學術研究和學術活動,進一步挖掘仲景學術,并使之弘揚光大。我校先后完成了《傷寒論》教學片及電影《張仲景》的拍攝,成立了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術傳承與創新共同體、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仲景傳承與創新分會、仲景傳承與創新中心、河南省仲景方藥現代研究重點實驗室、張仲景傳承創新中心,編撰完成了600萬字、5卷12冊的《張仲景學術研究大成》,出版了系列研究專著,建立了目前國內一流的仲景學術研究論文目錄數據庫;舉辦了仲景科技文化節、百家論壇、國際和全國學術會議等系列學術活動等,彰顯了學校立足河南,突出仲景的辦學特色。
高度重視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校現有中醫學、中藥學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中醫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藥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護理學、醫學技術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中醫、中藥學、護理、翻譯、公共管理等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003年被教育部批準為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工作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學校下設3所集教學、醫療、科研為一體的直屬附屬醫院,開放床位5300余張。年門診量達510萬余人次,年收住院病人13萬余人次,醫療綜合服務水平穩居全國前列。附屬醫院注重發揮中醫藥特色,大力加強專科專病建設,有國家級重點專科(專病)35個、省級重點專科23個。學校有9所非直屬附屬醫院,分別為河南中醫藥大學附屬洛陽正骨醫院、鄭州市中醫院、安陽市中醫院、開封市中醫院、濮陽市中醫院、鄭州市大腸肛門病醫院、洛陽市第一中醫院、鄭州人民醫院、駐馬店市中醫院,其他教學實習醫院55所。醫療聯合體建設卓有成效,與143家兄弟醫院、醫療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拉大了合作框架。中醫兒科等8個專科入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項目,二附院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項目,健康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學校堅持教學與科研并重。現有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30個,包括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1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6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5個,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1個,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2個,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河南省工程實驗室3個,1個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河南省眾創空間1個,河南省大數據雙創基地1個;廳局級以上科研平臺6個,河南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3個,鄭州市重點實驗室3個;校級研究所(中心)和研究室60個。學校有實驗動物中心,電鏡中心公共科研平臺2個及醫學類、藥學類共享平臺2個。以科技部國家科技合作基地、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河南省重點實驗室等平臺為依托,在仲景方藥研究與開發、中醫藥治療免疫和過敏性疾病、艾滋病的研究等方面與世界先進科研團隊開展了深入的科技合作。加強了對重大疑難疾病、傳染病、中醫方藥的理論和應用研究以及河南地道藥材標準化、現代化研究,通過大量的科學研究工作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建校以來我校在教學、科研等方面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榮獲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66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部級64項;榮獲全國教育教學“十三五”規劃項目1項,國家首批虛擬教學實驗項目1項。榮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274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研獎勵82項;獲得國家授權專利515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203項;出版學術專著(譯著)、教材(主編)共1237部。發表學術論文41951篇,被SCIE、EI、ISTP等收錄1829篇;近5年來,學校共承擔科研項目1815項,其中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專項、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軟科學等國家級項目135項,省部級項目425項,廳局級項目1255項,累計承擔科研項目計劃經費22806.13萬元。
學校主辦有《中醫學報》和《河南中醫》兩種學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均為教育部中國高校優秀期刊、中國高校特色期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教育部中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團隊,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收錄期刊。《中醫學報》還躋身科技部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核心學術期刊行列,被中華中醫藥學會評為優秀編輯部,連續四屆被評為河南省自然科學類一級期刊、河南省高等學校優秀學報、并且成為美國化學文摘收錄期刊、波蘭《哥白尼索引》來源期刊。圖書館各類圖書162萬冊,中外文期刊3383種,中外文數據庫113種,館藏的中醫線裝古籍文獻尤為豐富,收藏量居全國中醫藥院校前列。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開館
時間:2023-09-14 03:0:092020湖南高考報名人數 總人
時間:2023-09-20 12:0:17東營所有的大學名單 東
時間:2023-09-22 02:0:49都江堰所有的大學名單
時間:2023-09-15 1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