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本科學校名單【39所】
序號 | 學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辦學層次 | 備注 |
1 | 廈門大學 | 教育部 | 廈門市 | 本科 | |
2 | 華僑大學 | 中央統戰部 | 泉州市 | 本科 | |
3 | 福州大學 | 福建省 | 福州市 | 本科 | |
4 | 福建工程學院 | 福建省 | 福州市 | 本科 | |
5 | 福建農林大學 | 福建省 | 福州市 | 本科 | |
6 | 集美大學 | 福建省 | 廈門市 | 本科 | |
7 | 福建醫科大學 | 福建省 | 福州市 | 本科 | |
8 | 福建中醫藥大學 | 福建省 | 福州市 | 本科 | |
9 | 福建師范大學 | 福建省 | 福州市 | 本科 | |
10 | 閩江學院 | 福建省 | 福州市 | 本科 | |
11 | 武夷學院 | 福建省 | 南平市 | 本科 | |
12 | 寧德師范學院 | 福建省 | 寧德市 | 本科 | |
13 | 泉州師范學院 | 福建省 | 泉州市 | 本科 | |
14 | 閩南師范大學 | 福建省 | 漳州市 | 本科 | |
15 | 廈門理工學院 | 福建省 | 廈門市 | 本科 | |
16 | 三明學院 | 福建省 | 三明市 | 本科 | |
17 | 龍巖學院 | 福建省 | 龍巖市 | 本科 | |
18 | 福建商學院 | 福建省 | 福州市 | 本科 | |
19 | 福建警察學院 | 福建省 | 福州市 | 本科 | |
20 | 莆田學院 | 福建省 | 莆田市 | 本科 | |
21 | 仰恩大學 | 福建省教育廳 | 泉州市 | 本科 | 民辦 |
22 | 廈門醫學院 | 福建省 | 廈門市 | 本科 | |
23 | 廈門華廈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廈門市 | 本科 | 民辦 |
24 | 閩南理工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泉州市 | 本科 | 民辦 |
25 | 泉州職業技術大學 | 福建省教育廳 | 泉州市 | 本科 | 民辦 |
26 | 閩南科技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泉州市 | 本科 | 民辦 |
27 | 福州工商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福州市 | 本科 | 民辦 |
28 | 廈門工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廈門市 | 本科 | 民辦 |
29 | 陽光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福州市 | 本科 | 民辦 |
30 |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漳州市 | 本科 | 民辦 |
31 |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福州市 | 本科 | 民辦 |
32 |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廈門市 | 本科 | 民辦 |
33 | 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福州市 | 本科 | 民辦 |
34 |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福州市 | 本科 | 民辦 |
35 | 福建江夏學院 | 福建省 | 福州市 | 本科 | |
36 |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泉州市 | 本科 | 民辦 |
37 | 福州理工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福州市 | 本科 | 民辦 |
38 | 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福州市 | 本科 | 民辦 |
39 | 福建技術師范學院 | 福建省 | 福州市 | 本科 |
福建專科學校名單【51所】
序號 | 學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辦學層次 | 備注 |
1 |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 | 福建省 | 福州市 | 專科 | |
2 |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 | 漳州市 | 專科 | |
3 |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 | 龍巖市 | 專科 | |
4 | 黎明職業大學 | 福建省 | 泉州市 | 專科 | |
5 | 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福州市 | 專科 | 民辦 |
6 | 福州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 | 福州市 | 專科 | |
7 | 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 | 南平市 | 專科 | |
8 | 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 | 福州市 | 專科 | |
9 | 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 | 三明市 | 專科 | |
10 | 福建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 | 泉州市 | 專科 | |
11 |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 | 廈門市 | 專科 | |
12 | 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 | 福州市 | 專科 | |
13 |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 | 福州市 | 專科 | |
14 | 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福建省 | 泉州市 | 專科 | |
15 | 福州英華職業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福州市 | 專科 | 民辦 |
16 | 泉州紡織服裝職業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泉州市 | 專科 | 民辦 |
17 | 泉州華光職業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泉州市 | 專科 | 民辦 |
18 | 福建警官職業學院 | 福建省 | 福州市 | 專科 | |
19 | 閩北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 | 南平市 | 專科 | |
20 | 福州黎明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福州市 | 專科 | 民辦 |
21 | 廈門演藝職業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廈門市 | 專科 | 民辦 |
22 | 廈門華天涉外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廈門市 | 專科 | 民辦 |
23 | 福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福州市 | 專科 | 民辦 |
24 | 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 | 泉州市 | 專科 | |
25 | 福建對外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 | 福州市 | 專科 | |
26 | 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 | 莆田市 | 專科 | |
27 | 福建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 | 福州市 | 專科 | |
28 | 福建藝術職業學院 | 福建省 | 福州市 | 專科 | |
29 |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福建省 | 福州市 | 專科 | |
30 |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 | 福建省 | 廈門市 | 專科 | |
31 | 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 福建省 | 泉州市 | 專科 | |
32 | 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 | 福建省 | 三明市 | 專科 | |
33 | 寧德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 | 寧德市 | 專科 | |
34 | 福州軟件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福州市 | 專科 | 民辦 |
35 | 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廈門市 | 專科 | 民辦 |
36 | 廈門軟件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廈門市 | 專科 | 民辦 |
37 | 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 | 福州市 | 專科 | |
38 | 漳州城市職業學院 | 福建省 | 漳州市 | 專科 | |
39 | 廈門南洋職業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廈門市 | 專科 | 民辦 |
40 | 廈門東海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廈門市 | 專科 | 民辦 |
41 | 漳州科技職業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漳州市 | 專科 | 民辦 |
42 | 漳州理工職業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漳州市 | 專科 | 民辦 |
43 | 武夷山職業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南平市 | 專科 | 民辦 |
44 | 漳州衛生職業學院 | 福建省 | 漳州市 | 專科 | |
45 | 泉州海洋職業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泉州市 | 專科 | 民辦 |
46 |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泉州市 | 專科 | 民辦 |
47 | 廈門安防科技職業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廈門市 | 專科 | 民辦 |
48 | 泉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福建省 | 泉州市 | 專科 | |
49 | 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福建省 | 福州市 | 專科 | |
50 | 泉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泉州市 | 專科 | 民辦 |
51 | 福州墨爾本理工職業學院 | 福建省教育廳 | 福州市 | 專科 | 中外合作辦學 |
廈門大學(Xiamen University),簡稱廈大(XMU),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也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2017年,廈門大學入選國家公布的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
建校以來,學校秉承“自強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訓,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居國內一流、在國際上有廣泛影響的綜合性大學。建校迄今,已先后為國家培養了40多萬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廈大學習、工作過的兩院院士達60多人。
學校設有研究生院、6個學部以及29個學院和15個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與技術科學、管理科學、藝術科學、醫學科學等學科門類在內的完備學科體系。學校現有1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擁有5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9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7個一級學科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46個福建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擁有31個博士后流動站;3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9個交叉學科;1個博士專業學位學科授權,24個碩士專業學位學科授權。2017年,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5個學科入選國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6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1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1.9%(下同),擁有博士學位的2206人,占82.9%。學校共有兩院院士22人(含雙聘院士9人),文科資深教授2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簡稱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10人次,“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4人、青年學者6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0人,國家級教學名師6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簡稱“”)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3人、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5人、教學名師1人、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2人,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入選者5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133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4人;國家創新研究群體8個、教育部創新團隊9個。
華僑大學1960年創辦于著名僑鄉福建省泉州市,是周恩來總理親自批準設立的高等學府。1983年確定華僑大學為“國家重點扶植的大學”。1997年,坐落于福建廈門集美學村的原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成建制并入華僑大學,更名為華僑大學華文學院。2003年學校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評優秀等級。2006年廈門校區正式啟用。2018年學校入選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校。
華僑大學直屬中央統戰部領導,是中央統戰部、教育部與福建省共建的綜合性大學,也是新中國最早實行董事會制度的大學之一。學校董事會由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歸僑等各界著名人士、專家、領導組成,莊希泉、胡平、賈慶林、陳明義、宋德福、王剛曾先后擔任華僑大學董事會董事長。現任董事長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全國政協副主席、原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擔任名譽董事長。廖承志、葉飛親自擔任首任、次任校長。現任校長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徐西鵬教授。
華僑大學始終堅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臺”的辦學方針,秉承“為僑服務、傳播中華文化”的辦學宗旨,貫徹“會通中外、并育德才”的辦學理念,為海內外培養各類優秀人才超20萬名,其中超過5萬名校友分布在境外各地,主要集中在港澳臺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成為促進中外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
華僑大學現有28個教學學院,94個本科專業,其中10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學校現有2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0個專業學位碩士點,8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5個博士后流動站。學校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2個學科門類,形成文理滲透、理工結合、工管相濟、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學校學科實力穩步提升,現有國家重點學科、省部級重點學科41個,福建省高峰高原學科17個,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7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全國高校學科評估排名中,學校16個一級學科上榜。2018軟科中國最好大學排名我校位列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之綜合大學榜單的第28位,總榜單第86位。軟科正式發布2018“中國最好學科排名”排名榜單包括93個一級學科,共有中國大陸460所高校的4999個學科點上榜,我校本年度共有20個學科上榜(2017年度為19個學科上榜),上榜學科數排名為并列第83名。
華僑大學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2672名,其中專任教師1792名。有雙聘院士6人;有國家領軍人才入選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入選者,國家高端外國專家項目入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以及歷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各類高端人才近400人次;擁有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和教育部“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
華僑大學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5551人,研究生5953人,有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港澳臺和外國學生4969人,是全國擁有境外學生最多的大學之一。學校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環節,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近年來共獲得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教學團隊、特色專業等百余項標志性成果。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開館
時間:2023-09-14 03:0:092020湖南高考報名人數 總人
時間:2023-09-20 12:0:17東營所有的大學名單 東
時間:2023-09-22 02:0:49都江堰所有的大學名單
時間:2023-09-15 1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