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農學、園藝、動物科學、水產養殖學、農林經濟管理、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動物醫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園林
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農林經濟管理、生物工程
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農林經濟管理、園藝、動物科學、農學(拔尖創新型)、園林、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復合應用型)
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生物學理科基地、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湖北省品牌專業建設點:植物保護、農業資源與環境、動物醫學、園藝、水產養殖學、農學、動物科學、園林、生物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應用化學、環境科學、林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土地資源管理、社會學、風景園林、市場營銷
級別 | 一級學科 | 二級學科 |
---|---|---|
國家級重點學科 | 作物學 | 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
作物遺傳育種 | ||
果樹學 | ||
微生物學 |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
水產養殖 | ||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 ||
農業經濟管理 | ||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 蔬菜學 | |
農業部重點學科 | 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 |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 ||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 ||
湖北省重點學科 | 生物學 | 植物學 |
動物學 | ||
生理學 | ||
水生生物學 | ||
微生物學 | ||
神經生物學 | ||
遺傳學 | ||
發育生物學 | ||
細胞生物學 |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
生物物理學 | ||
生態學 | ||
園藝學 | 果樹學 | |
蔬菜學 | ||
茶學 | ||
農業資源利用 | 土壤學 | |
植物營養學 | ||
植物保護 | 植物病理學 | |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 ||
農藥學 | ||
獸醫學 | 基礎獸醫學 | |
預防獸醫學 | ||
臨床獸醫學 | ||
水產 | 水產養殖 | |
捕撈學 | ||
漁業資源 | ||
農林經濟管理 | 農業經濟管理 | |
林業經濟管理 | ||
食品科學 | ||
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 | ||
土地資源管理 | ||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 | ||
社會學 | 社會學 |
省份 | 批次 | 理科 | 文科 | 理科最低位次 | 文科最低位次 |
---|---|---|---|---|---|
北京市 | 本一批 | 574 | 574 | 11239 | 3378 |
天津市 | 本科A段 | 575 | 561 | 8428 | 1757 |
河北省 | 本一批 | 588 | 606 | 22432 | 3448 |
山西省 | 本一批 | 552 | 569 | 13718 | 2076 |
內蒙古自治區 | 本一批 | 519 | 548 | 16541 | 4231 |
遼寧省 | 本科批 | 580 | 596 | 14866 | 2686 |
吉林省 | 本一批 | 563 | 563 | 10878 | 1999 |
黑龍江省 | 本一批 | 569 | 571 | 11645 | 1485 |
江蘇省 | 本一批 | 368 | 360 | 28148 | 6271 |
安徽省 | 本一批 | 576 | 595 | 19436 | 3332 |
福建省 | 本一批 | 550 | 584 | 14574 | 2481 |
江西省 | 本一批 | 580 | 595 | 13026 | 2076 |
山東省 | 本科批 | 586 | 589 | 24316 | 4279 |
河南省 | 本一批 | 581 | 586 | 27095 | 3996 |
湖北省 | 本一批 | 578 | 584 | 17370 | 3234 |
湖南省 | 本一批 | 569 | 599 | 17390 | 3067 |
廣東省 | 本科批 | 551 | 574 | 28980 | 7664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本一批 | 580 | 575 | 12218 | 2068 |
海南省 | 本一批 | 677 | 3048 | ||
重慶市 | 本一批 | 576 | 584 | 17423 | 2803 |
四川省 | 本一批 | 620 | 588 | 21694 | 3795 |
貴州省 | 本一批 | 549 | 595 | 13337 | 2366 |
云南省 | 本一批 | 586 | 603 | 14650 | 2654 |
陜西省 | 本一批 | 554 | 582 | 19348 | 3089 |
甘肅省 | 本一批 | 540 | 562 | 11009 | 2159 |
青海省 | 本一批 | 474 | 4021 | ||
寧夏回族自治區 | 本一批 | 525 | 3861 |
中國高等農業教育起點之一。學校前身是清朝光緒年間湖廣總督張之洞1898年創辦的湖北農務學堂。幾經演變,1952年,武漢大學農學院和湖北農學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學等6所綜合性大學農學院的部分系科組建成立華中農學院。1979年,經國務院批準列為全國重點大學,直屬農業部。1985年,更名為華中農業大學。2000年,由農業部劃轉教育部直屬領導。2005年,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行列。2017年,列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
黨和國家領導親切關懷。董必武、李先念等先后為學校題詞和題寫校名。1998年,時任、江澤民為學校百年校慶親筆題詞。2011年,時任、胡錦濤聽取我校關于生物產業的匯報。2013年,、為我校“本禹志愿服務隊”親筆回信。
校園環境得天獨厚。校園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南湖獅子山,占地面積495萬㎡(7425畝),三面環湖,風景秀麗,環境幽雅,建筑樓群鱗次櫛比,自然園林風貌引人入勝。
學科優勢特色明顯。生物學、園藝學和作物學學科群、畜牧學、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5個學科(群)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在全國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中,7個學科進入A類學科,其中,園藝學、畜牧學、獸醫學等3個學科為A+,生物學為A,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農林經濟管理等3個學科為A-。據美國信息科技所《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9月統計數據顯示,我校9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前1%,2個學科進入前1‰,分布于農學、生命科學、理學、工學、醫學等5個門類。其中,進入前1%的學科(植物與動物科學,農業科學, 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環境/生態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與遺傳學)實現了農學、生命科學2個門類的全覆蓋;進入前1‰的學科(植物與動物科學,農業科學)實現了農學門類的全覆蓋。
教育體系完整。現有學院(部)18個,本科專業6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0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5個。
碩彥俊秀薈萃。現有教職工2615人,其中教師1616人,教授435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人,專家35人,獎勵計劃35人(講座教授9人,特聘教授18人,青年學者8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5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8人,973計劃首席科學家6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1人、崗位科學家55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3個,省部級優秀創新團隊60個。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國家級教學團隊7個。
教育教學改革卓有成效。累計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4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20項。“十二五”期間,獲批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項目1項、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訓計劃”專業2個、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10個、教育部農業部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6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32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0門、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18種。獲批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5門、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5項。
科技實力雄厚。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專業實驗室4個,國家級研發中心7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7個,部省級重點(工程)實驗室27個,部省級研發中心27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4個,引進國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廣基地1個,校企共建實驗室(研發中心)35個,省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4個。過去五年,獲批科研項目5964項,經費40.03億元。在雜交油菜、綠色水稻、優質種豬、動物疫苗、優質柑橘、試管種薯等研究領域,取得一批享譽國內外的標志性成果。
精神文明建設成績優異。1996年以來,學校連續十次被評為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2005年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2008年以來三度榮膺全國文明單位。2017年獲評首屆全國文明校園。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開館
時間:2023-09-14 03:0:092020湖南高考報名人數 總人
時間:2023-09-20 12:0:17東營所有的大學名單 東
時間:2023-09-22 02:0:49都江堰所有的大學名單
時間:2023-09-15 1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