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三:高考加分項目明顯取消,凸顯自招加分“含金量”
前幾天,教育部聯合5大部門共同發布《關于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根據這份《意見》,從1月1日起,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以及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等5類高考加分項目將取消。這樣一來,以往拿著以上各類獎項加分的考生,將會失去了競爭優勢,比如,以往北京市三好學生能獲得10分加分。但是,我們從以往北大清華的錄取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來,80%以上考生都含有各類加分。回到高考考場的競爭來看,如果能拿到自主招生的加分,將會對于沖擊985名校更加有利,加分顯得更加寶貴。
變化四:自主招生改為高考后,申報工作還在高考前
自主招生改為高考后,這個政策已經是明確的,已經讓家長和考生吃了“定心丸”了。不過這次《意見》中更加細化了具體的時間節點,同樣備受關注。比如,在2月底前各高校發布招生簡章,3月份考生提交申請材料,4月份高校審核考生材料,4月底前公示通過名單,6月10日至22日高校考核,高考出分前確定入選資格名單。在確定了具體的時間節點后,考生和家長就在等2月底前各高校公布的招生章程,看看都有哪些具體細則了。
值得注意的是,2月底前公布招生章程這個時間節點,正值高三學生期末考試,以及中學開始放寒假,高校也陸續放寒假。一過完年也就3月上旬了,就開始申報了。其實看來,時間還是比較緊張的,要準備的申報材料還是盡量及早準備。也就是說,自招家長要承擔的工作量加大了,父母有時間幫助孩子準備自招各種材料,孩子就有可能占據更多的機會。因此說,自主招生考試在一定程度上是“拼孩子”,事實上更是“拼父母”。另外在4月底前才公布初審結果,而這時正值考生高三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試“一模”。如果自招的初審失敗,多少肯定影響孩子的心理狀態和學習情緒。
變化五:高校不能向中學分配名額,不意味著“校薦”就完全取消
在這次教育部《意見》中規定,高校自主招生是對現行統一高考招生錄取的一種補充,要著力解決自主招生中存在的“掐尖”、“小高考”等問題。試點高校不得向中學分配推薦名額。考生向試點高校提出申請,考生所在中學(單
高考自主招生學校名
時間:2023-09-17 03:0:45高考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
時間:2023-09-13 12:0:44還有高考自主招生嗎
時間:2023-09-15 19:0:422019年高考自主招生要多少
時間:2023-09-19 08: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