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8年高考統一考試結束,各高校自主招生測試6月10日起密集啟動。今年,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都安排了自主招生的筆試和面試,一些學科還有實驗等實踐類考核項目。我們一起看看各校都怎么測試。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8年我校在全國除港、澳、臺地區外各省(市、區)招收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高中畢業生。我校將嚴格控制自主招生規模,自主招生合格考生錄取人數不超過200人。
初審、考核及結果公示
1、考生申請報名的同時,若考生所在中學(單位)或原畢業中學、社會團體或專家個人等擬為考生進行推薦,則需對相關材料的真實性負責,需要推薦人親筆簽名或推薦單位蓋章,并由推薦人或推薦單位郵寄,不得由考生郵寄。申請材料提交截止日期后,我校將組織專門力量,按我校自主招生報名條件對申請考生提交的材料進行資格審核,審核中將對考生提供的論文、專利、軟著等材料嚴格審查,包括且不限于論文查重、質量鑒定、真偽評估等,材料抄襲、作假和不能體現電子信息領域或所報考專業特長潛質的將不能通過資格初審。初審合格的考生可以進入復試,初審結果可于2018年4月底在“陽光高考特殊類型招生報名平臺”中查詢,并在我校招生信息網站上公示,請報名考生注意關注網站,及時了解信息。
2、資格審核合格考生需于2018年6月10日來我校進行現場報名及復試,復試中將對考生提交的學科競賽獲獎、論文、專利、軟著等進行針對性的深度考核,另外將考察考生綜合素質及英語能力,著力選拔熱愛祖國、誠實守信、具備學科特長或創新潛質及國際視野的優秀高中畢業生。具體考試形式、時間、考場安排另見我校招生信息網站通知。
3、我校將按照考生復試成績及招生計劃確定最終合格名單,考生按照復試成績排隊,擇優錄取。對于參加我校自主招生測試合格的考生,我校會將所有入選考生名單及其相應錄取要求報送生源所在省級招辦并通知所在中學,并分別在考生所在中學、我校以及生源所在省級招辦信息發布平臺上進行公示。同時,合格考生名單也將報教育部備案,并上傳“陽光高考”平臺,待有關生源所在省級招辦核對、補充、確認考生的相關高考報名信息后,由陽光高考平臺集中公示自主招生合格考生信息。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以信息與電子學科為主,工、理、管、文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教育部,是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和“211工程”項目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國家雙創示范基地之一、首批35所示范性軟件學院、首批9所示范性微電子學院、首批9所獲批設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和首批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范項目的高校之一。
學校前身是1931年誕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親手創建的第一所工程技術學校。1958年學校遷址西安,1966年轉為地方建制,1988年定為現名。
建校87年來,學校始終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是我國“一五”重點建設的項目之一,也是1959年中央批準的全國20所重點大學之一。20世紀60年代,學校就以“西軍電”之稱蜚聲海內外。毛澤東同志曾先后兩次為學校題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艱苦樸素”。
學校現建設有南北兩個校區,總占地面積約270公頃,校舍建筑面積130多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文獻約736萬冊,其中紙質文獻約261萬冊,電子文獻約475萬冊;中外文現刊1100余種,擁有69種平臺的中外文數字資源,數據庫超過130余個,內容覆蓋了學校各個學科或專業。
學校現有各類在校生3萬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700余人,碩士研究生9000余人。設有研究生院。設有通信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軟件學院、微電子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先進材料與納米科技學院、網絡與信息安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網絡與繼續教育學院等19個學院。
學校是國內最早建立信息論、信息系統工程、雷達、微波天線、電子機械、電子對抗等專業的高校之一,開辟了我國IT學科的先河,形成了鮮明的電子與信息學科特色與優勢。現有2個國家“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覆蓋6個二級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3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具有工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有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5個本科專業。全國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結果中,3個學科獲評A類: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評估結果為A+檔,并列全國第1;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位于A檔;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評估結果為A-檔,學校電子信息類學科繼續保持國內領先水平。
學校樹立了以人為本、教師是大學核心競爭力的理念,鍛造了一支結構合理、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900余名,其中,博士生導師330人,碩士生導師1088人。學校有院士4人,雙聘院士15人,“”入選者15人(含“青年拔尖人才計劃”入選者5人),“”入選者22人(含“青年”入選者11人),30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個,科技部重點創新團隊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6個,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2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973項目首席科學家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52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4人,“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獎獲得者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對象11人,陜西青年科技獎獲得者7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57人。
學校不斷地創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學內容、課程體系與實踐教學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顯著成果。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5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3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1門,國家級視頻公開課3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門,建設有3個國家人才培養及教學基地、6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以及3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學校人才培養素以理論基礎扎實、工程實踐能力突出、創新意識強等特色在全國高校中形成了“品牌”。學校堅持“因材施教、分類培養”的教育理念,積極探索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錢學森空間科學實驗班”和“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等一系列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近年來,學校本科生參與課外科技活動的普及率高,獲得各類省級、國家級學科和科技競賽獎1600余項,研究生和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和96%以上,位居全國高校前列。2006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并獲得“優秀”;2012年,學校入選全國50所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之一。
高考自主招生學校名
時間:2023-09-17 03:0:45高考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
時間:2023-09-13 12:0:44還有高考自主招生嗎
時間:2023-09-15 19:0:422019年高考自主招生要多少
時間:2023-09-19 08: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