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到人生的長河里,高考只是一次經歷,或成功或失敗,都以此為起點開啟你繼續體驗經歷人生的大門,只要努力,只要做好自己,都會最終成就自己,本文主要幫大家整理了中國計量大學預測分數線是多少的話題,包含中國計量大學在全國各省錄取分和錄取位次,考生可以對照自己的省份查詢中國計量大學在本省的錄取分和位次數據,及2023年中國計量大學預測分數數據。
中國計量大學預測分數線是351分到610分之間,最低錄取位次排名在63762名到2048名之間,不同的省份錄取預測分和位次不同。
1、中國計量大學在北京2022年綜合(不限)最低錄取分數線是513分,其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3353名;
2、中國計量大學在吉林2022年文科最低錄取分數線是528分,其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393名;
3、中國計量大學在上海2022年綜合(物)最低錄取分數線是464分,其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5254名;
4、中國計量大學在江蘇2022年歷史(歷史+不限)最低錄取分數線是556分,其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9221名;
5、中國計量大學在河南2022年理科最低錄取分數線是559分,其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48530名;
6、中國計量大學在廣東2022年物理(物理+不限)最低錄取分數線是574分,其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43572名;
1、2022年中國計量大學在全國各省錄取分數線
招生省份 | 科目(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年份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北京 | 綜合(不限) | 本科 | 2022 | 513 | 23353 |
北京 | 綜合(物) | 本科 | 2022 | 533 | 19644 |
天津 | 綜合(不限) | 本科A | 2022 | 600 | 14110 |
天津 | 綜合(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A | 2022 | 602 | 13687 |
天津 | 綜合(物) | 本科A | 2022 | 603 | 13481 |
天津 | 綜合(物 或 化) | 本科A | 2022 | 603 | 13481 |
河北 | 歷史 | 本科 | 2022 | 581 | 4578 |
河北 | 物理 | 本科 | 2022 | 554 | 36948 |
山西 | 理科 | 本一B | 2022 | 527 | 21554 |
山西 | 文科 | 本一B | 2022 | 542 | 3159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一A | 2022 | 482 | 17060 |
內蒙古 | 文科 | 本一A | 2022 | 525 | 2048 |
遼寧 | 歷史 | 本科 | 2022 | 561 | 4287 |
遼寧 | 物理 | 本科 | 2022 | 552 | 24274 |
吉林 | 理科 | 本一A | 2022 | 518 | 12886 |
吉林 | 文科 | 本一A | 2022 | 528 | 2393 |
黑龍江 | 理科 | 本一A | 2022 | 510 | 13772 |
黑龍江 | 文科 | 本一A | 2022 | 519 | 2498 |
上海 | 綜合(物) | 本科 | 2022 | 464 | 25254 |
上海 | 綜合(物 或 化) | 本科 | 2022 | 471 | 23829 |
上海 | 綜合(化) | 本科 | 2022 | 472 | 23636 |
上海 | 綜合(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2022 | 479 | 22159 |
上海 | 綜合(不限) | 本科 | 2022 | 483 | 21316 |
江蘇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2022 | 556 | 9221 |
江蘇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2022 | 556 | 48944 |
江蘇 |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2022 | 558 | 46910 |
江蘇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2 | 561 | 44061 |
浙江 | 綜合 | 1段 | 2022 | 586 | 63762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52 | 37207 |
安徽 | 文科 | 本一 | 2022 | 542 | 11528 |
福建 | 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2022 | 570 | 3791 |
福建 | 物理(物理+選考化學) | 本科 | 2022 | 561 | 21758 |
福建 | 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2022 | 563 | 20934 |
江西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51 | 22296 |
江西 | 文科 | 本一 | 2022 | 564 | 4010 |
山東 | 綜合 | 1段 | 2022 | 563 | 43834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59 | 48530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2022 | 558 | 8687 |
湖北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2022 | 562 | 5688 |
湖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2 | 560 | 24176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2022 | 560 | 24176 |
湖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2 | 563 | 22633 |
湖南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2022 | 550 | 7494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2022 | 533 | 43342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2022 | 541 | 37551 |
湖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2 | 550 | 31635 |
湖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2 | 556 | 27941 |
廣東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2022 | 550 | 12370 |
廣東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2022 | 560 | 58293 |
廣東 |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2022 | 563 | 55253 |
廣東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2 | 564 | 54661 |
廣東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2 | 574 | 43572 |
廣西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03 | 32268 |
廣西 | 文科 | 本一 | 2022 | 571 | 3978 |
海南 | 綜合(化) | 本科 | 2022 | 609 | 9082 |
海南 | 綜合(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2022 | 610 | 8966 |
海南 | 綜合(物) | 本科 | 2022 | 626 | 6880 |
海南 | 綜合(不限) | 本科 | 2022 | 627 | 6777 |
重慶 | 歷史 | 本科 | 2022 | 548 | 4848 |
重慶 | 物理 | 本科 | 2022 | 538 | 25053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72 | 34613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2022 | 568 | 7311 |
貴州 | 理科 | 本一 | 2022 | 472 | 38055 |
貴州 | 文科 | 本一 | 2022 | 559 | 7660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45 | 25784 |
云南 | 文科 | 本一 | 2022 | 610 | 4001 |
陜西 | 理科 | 本一 | 2022 | 512 | 26835 |
陜西 | 文科 | 本一 | 2022 | 540 | 3832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2022 | 493 | 15074 |
甘肅 | 文科 | 本一 | 2022 | 520 | 2698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2022 | 426 | 5586 |
寧夏 | 理科 | 本一 | 2022 | 439 | 9278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2022 | 456 | 9252 |
新疆 | 理科 | 本一(單列類外語) | 2022 | 351 | 3671 |
新疆 | 文科 | 本一(單列類外語) | 2022 | 412 | 5633 |
2、2021年中國計量大學在全國各省錄取分數線
招生省份 | 科目(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年份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北京 | 綜合(化) | 本科 | 2021 | 501 | 23997 |
北京 | 綜合(不限) | 本科 | 2021 | 513 | 22100 |
北京 | 綜合(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2021 | 517 | 21456 |
北京 | 綜合(物) | 本科 | 2021 | 525 | 20111 |
天津 | 綜合(化) | 本科A | 2021 | 595 | 13589 |
天津 | 綜合(不限) | 本科A | 2021 | 598 | 13066 |
天津 | 綜合(物) | 本科A | 2021 | 599 | 12873 |
天津 | 綜合(物 或 化) | 本科A | 2021 | 600 | 12685 |
河北 | 歷史 | 本科 | 2021 | 589 | 3956 |
河北 | 物理 | 本科 | 2021 | 558 | 37566 |
山西 | 理科 | 本一B | 2021 | 531 | 23128 |
山西 | 文科 | 本一B | 2021 | 568 | 3213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一A | 2021 | 459 | 21461 |
內蒙古 | 文科 | 本一A | 2021 | 561 | 1877 |
遼寧 | 歷史 | 本科 | 2021 | 587 | 3780 |
遼寧 | 物理 | 本科 | 2021 | 571 | 18124 |
吉林 | 理科 | 本一A | 2021 | 508 | 13211 |
吉林 | 文科 | 本一A | 2021 | 545 | 2068 |
黑龍江 | 理科 | 本一A | 2021 | 500 | 16470 |
黑龍江 | 文科 | 本一A | 2021 | 542 | 2368 |
上海 | 綜合(物) | 本科 | 2021 | 457 | 25247 |
上海 | 綜合(物 或 化) | 本科 | 2021 | 467 | 23070 |
上海 | 綜合(化) | 本科 | 2021 | 475 | 21291 |
上海 | 綜合(不限) | 本科 | 2021 | 476 | 21058 |
上海 | 綜合(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2021 | 477 | 20819 |
江蘇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2021 | 569 | 7856 |
江蘇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2021 | 539 | 47564 |
江蘇 |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2021 | 540 | 46620 |
江蘇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1 | 543 | 43955 |
浙江 | 綜合 | 1段 | 2021 | 571 | 73391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2021 | 490 | 87217 |
安徽 | 文科 | 本一 | 2021 | 604 | 5226 |
福建 | 歷史(歷史+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2021 | 568 | 4258 |
福建 | 物理(物理+選考化學) | 本科 | 2021 | 557 | 25628 |
福建 | 物理(物理+(選考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2021 | 558 | 25192 |
福建 | 物理(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本科 | 2021 | 562 | 23489 |
江西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65 | 21437 |
江西 | 文科 | 本一 | 2021 | 597 | 3751 |
山東 | 綜合 | 1段 | 2021 | 569 | 39821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32 | 97392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2021 | 598 | 7239 |
湖北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2021 | 595 | 4685 |
湖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1 | 584 | 23391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或生)) | 本科 | 2021 | 585 | 22919 |
湖北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2021 | 586 | 22452 |
湖南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2021 | 573 | 5100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2021 | 562 | 31128 |
湖南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1 | 567 | 28099 |
湖南 |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 | 本科 | 2021 | 567 | 28099 |
廣東 | 歷史(歷史+不限) | 本科 | 2021 | 564 | 12516 |
廣東 | 物理(物理+化學) | 本科 | 2021 | 561 | 57108 |
廣東 |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2021 | 562 | 56751 |
廣東 | 物理(物理+不限) | 本科 | 2021 | 563 | 55554 |
廣東 | 物理(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2021 | 567 | 51055 |
廣西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35 | 21366 |
廣西 | 文科 | 本一 | 2021 | 573 | 3474 |
海南 | 綜合(化) | 本科 | 2021 | 605 | 9096 |
海南 | 綜合(物) | 本科 | 2021 | 622 | 6902 |
海南 | 綜合(不限) | 本科 | 2021 | 627 | 6334 |
重慶 | 歷史 | 本科 | 2021 | 579 | 5037 |
重慶 | 物理 | 本科 | 2021 | 576 | 24220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80 | 32505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2021 | 579 | 5162 |
貴州 | 理科 | 本一 | 2021 | 463 | 44307 |
貴州 | 文科 | 本一 | 2021 | 593 | 3867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30 | 33025 |
云南 | 文科 | 本一 | 2021 | 604 | 3613 |
陜西 | 理科 | 本一 | 2021 | 513 | 24495 |
陜西 | 文科 | 本一 | 2021 | 560 | 3630 |
甘肅 | 理科 | 本一 | 2021 | 495 | 15732 |
甘肅 | 文科 | 本一 | 2021 | 542 | 2785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2021 | 425 | 6072 |
寧夏 | 理科 | 本一 | 2021 | 413 | 13043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2021 | 482 | 8162 |
新疆 | 理科 | 本一(單列類外語) | 2021 | 341 | 4188 |
新疆 | 文科 | 本一(單列類外語) | 2021 | 420 | 679 |
中國計量大學是一所以計量、標準、質量、市場監管和檢驗檢疫為辦學特色的高等院校。學校前身是1978年由國家計量總局創建的杭州計量學校,1985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中國計量學院,2016年更名為中國計量大學,2019年成為浙江省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共建大學和浙江省重點建設大學。202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核,學校成功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學校建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1個。設有19個學院(部、中心)。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6萬余人、研究生3600余人。在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分類評價中,連續四年位列多科性教學研究型高校、碩士培養高校第一名,2020年列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碩士點高校第一。學,F有專任教師1500余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700余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近70%。擁有共享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等國家級人才20余人次,浙江省特級專家、浙江省“”、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浙江省151人才重點資助人選等省部級人才50余人次。擁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浙江省高校教學團隊5個,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5個,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4個。學,F有國家質檢中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重點實驗室、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庫、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等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近40個。建有質量發展研究院、制造強國與標準化戰略研究院、浙江自由貿易標準化研究院、應急科學與工程研究院、詩路文化高等研究院、光電材料與器件研究院、環境與健康科學研究院、精密測量與智能制造工程研究院等。中國計量大學科技園被科技部、教育部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備案眾創空間、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建有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國家計量法治研究基地、ISO國際標準化培訓基地(杭州)、國際標準化人才培訓基地、國家知識產權培訓(浙江)基地、國家認證認可教育培訓基地、全國工業自動化人才認證培訓基地、國際法制計量組織培訓中心(杭州基地)等高水平行業人才培養基地。工程學學科、化學學科、材料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浙江省一流學科10個。學校發揮行業辦學優勢,服務創新驅動戰略,獲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3項,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國家質檢總局科技興檢獎、浙江省科學技術獎、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省部級獎勵100余項。近五年主持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項目800余項,發表高水平收錄論文2900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1500余項,主持或參與制修訂標準130余項。學校秉承“精思國計、細量民生”的校訓,堅持“計量立校、標準立人、質量立業”的辦學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培養適應國家質量事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以高質量發展,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有國家級一流專業9個、國家特色專業4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一流專業19個,省級優勢專業7個、省特色專業12個,通過全國工程教育認證專業7個,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5個;國家級一流課程6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等7門,浙江省一流課程79門,省級精品課程22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0個;國家級、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6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全國示范性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1個,浙江省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4個,浙江省產教融合示范基地2個。12門示范課程、6 項教學研究項目、2個示范基層教學組織、1個教學研究示范中心成功立項第一批省級課程思政教學項目。獲得全球首屆唯一的“標準化高等教育獎”,在近兩屆教學成果評選中獲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20項。2007年獲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2016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19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回訪。學校全面落實“實踐育人”。近五年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國家獎399項、省獎2875項,其中“挑戰杯”獲國家級獎項19項;數學建模競賽獲國家級獎項47項,總成績連續多年排序全國前列、浙江第一,2018年獲本科組最高獎Matlab創新獎。學校在2016-2020年全國高校學科競賽評估中排名65位,2020年排名浙江省屬高校第5位。近五年學生申請并獲授權各類專利690項;獲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6項、省一等獎40
溫州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2 10:0:56浙大城市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47溫州大學本科招生網登錄入
時間:2024-07-12 09:0:18浙大城市學院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0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