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共有有3所211大學,名單分別為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延邊大學;1所985大學,名單為吉林大學,其中既是985大學也是211大學的高校為吉林大學。
1、吉林211大學名單(3所)
序號 | 學校名稱 |
1 | 吉林大學 |
2 | 東北師范大學 |
3 | 延邊大學 |
2、吉林985大學名單(1所)
序號 | 學校名稱 |
1 | 吉林大學 |
吉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坐落在吉林省長春市。學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為國家重點大學,1984年成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學之一,1995年首批通過國家教委“211工程”審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國家重點建設的大學,2004年被批準為中央直接管理的學校。
2000年,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并組建新吉林大學。2004年,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轉隸并入。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下設46個學院,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軍事學、藝術學等全部13大學科門類;有本科專業12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98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6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2個;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覆蓋17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11個學科(領域)的ESI排名進入全球前1%,其中2個學科排名進入全球前1‰。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有教師6493人,其中教授2119人,博士生指導教師1384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0人,雙聘院士42人,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7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0人,“”入選者51人,“”入選者29人,國家級教學名師9人,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項目首席專家5人,國家“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6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專家32人,教育部“獎勵計劃”入選者59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5人,吉林省“長白山學者”人選90人。
學�,F有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6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0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其他行業部委重點實驗室23個。學校承擔了大量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產出了一批產業化前景好、技術含量高的高新技術成果。
學校已建立起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在校全日制學生71826人,其中博士生7955人,碩士生18094人,本科生41860人,�?粕�1611人,留學生2306人。
學校聚焦名校合作,逐步完善全球網絡布局,目前,已經與39個國家和地區的284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排名世界前100的39所,前200的57所。學校與12個國家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共建了34個中外合作平臺。
學校堅持“統籌謀劃、規范管理、科學運營”的指導方針,積極深化校辦產業改革。堅持“校企分開,放管結合”,打造以資本為紐帶、以市場為導向、以“學校-吉大控股-投資企業”的管理體制機制。依托學校科技、人才優勢,借助政府、企業等資金支持,創辦科技創新型企業,推進學�?萍汲晒a業化。吉大正元、吉大▪小天鵝、吉大機電等一批科技型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吉大通信設計院成功上市。學�?萍紙@已被確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
學校現有6個校區7個校園,校園占地面積611萬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274萬平方米。學校在珠海市建有珠海校區,占地面積5000畝。學校圖書館各類藏書757萬冊,已被確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藏書館。經教育部批準建設在我校的CALIS東北地區中心為全國七大中心之一。
學校以“學術立校、人才強校、創新興校、開放活校、文化榮校”為發展戰略,奮斗目標是:到2020年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接近或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成為在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高質量社會服務、高起點國際交流合作、先進文化引領的重要基地;成為讓學生全面發展、讓教職工引以自豪、讓社會高度贊譽、讓世界廣泛認同的大學。到建校100周年時,把吉林大學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吉林大學將努力做到在關心國家命運、服務國家戰略上有所作為,讓黨和國家滿意;在勇擔社會責任、滿足社會對優質高等教育不斷提高的要求上有所進步,讓廣大人民群眾滿意;在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學校廣大師生員工根本利益上有所建樹,讓廣大師生員工滿意。
紅色傳承,星火東漸。東北師范大學原名東北大學,1946年建校,是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地區創建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1949年定址于長春。1950年易名為東北師范大學。1958年劃歸吉林省,更名為吉林師范大學。1980年重新劃歸教育部,復名為東北師范大學。1996年成為首批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4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研究生院。
兩區辦學,專業合理。學�,F有自由校區和凈月校區。全日制在校學生25000余人。專任教師1631人,其中教授475人,副教授600人。設有23個學院(部),78個本科專業,3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0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個國家重點學科。學科點覆蓋了除軍事學和醫學以外的11個學科門類。
特色鮮明,成效斐然。學校以教育教學為立校之本。建校70年來,形成了“為基礎教育服務”的鮮明辦學特色,被譽為“人民教師的搖籃”。上世紀50年代,我國著名教育家、校長成仿吾提出了為中小學教育服務的辦學思想,學校首開中國高師函授教育之先河;80年代,學校主動服務農村基礎教育,走出了一條享譽基礎教育界的“長白山之路”;90年代,實施“優師工程”,為基礎教育培養優秀教師;進入新世紀,啟動實施“教育家培養工程”,探索“U-G-S教師教育新模式”。“優師工程”和“U-G-S教師教育新模式”先后榮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科研強校,成果豐碩。學校以科學研究為強校之本,形成了以教育學、歷史學、思想政治教育、生物學、生態學、化學等為代表的優長學科。近年來,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植物與動物學4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ESI總篇均被引位居全國高校第4名�,F有藥物基因和蛋白篩選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和6個部級重點實驗室。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農村教育研究所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12年、2014年、2015年,白志東教授、王恩波教授、劉益春教授先后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5年,林志純教授、韓東育教授榮獲第七屆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6年,學科綜合實力排名進入世界500強。2017年,我校馬克思主義理論、世界史、數學、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6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開放辦學,助力發展。學校先后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俄羅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89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2015年,與美國羅格斯新澤西州立大學合作設立了東北師范大學羅格斯紐瓦克學院。學校在韓國、西班牙、美國、加拿大、蒙古建立了孔子學院。國家漢辦、國務院僑辦、教育部及外交部分別在我校設立了“國際漢語教師培訓基地”“華文教育基地”“教育援外基地”“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中國赴日本國留學生預備學校設在我校。
群星璀璨,人才輩出。學校擁有一批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詩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詞作者公木(張松如),作家蕭軍、吳伯簫,文學史家楊公驥,語言學家孫常敘,歷史學家李洵、丁則民、林志純,教育學家陳元暉,音樂家馬可、呂驥,病理學家白希清,數學家張德馨,核物理學家王琳,地理學家丁錫祉,鳥類學家傅桐生,中科院院士生物學家郝水,新中國學校體育創始人之一楊鐘秀,大型團體操編導藝術家楊瑞雪等著名學者,都曾經工作生活在這里。建校 70年來,學校培養各級各類畢業生30余萬人,一大批優秀人才在教育領域脫穎而出,如攻克世界著名數學難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包頭九中教師陸家羲、感動中國的支邊教師馮志遠、全國模范教師郭力華、全國特級教師竇桂梅、全國十杰教師馬憲華等。同時也培養了著名生態學家鄭光美院士、物理學家孫昌璞院士、地理學家劉興土院士、著名作家張笑天等為代表的各類人才。
七秩華誕,繼往開來。2016年,學校迎來70華誕。東北師大將以70年校慶為新起點、新契機,踐行“尊重的教育、創造的教育”理念,堅持立德樹人,致力教育創新,發展辦學特色,提升教育質量,努力推進世界一流師范大學建設進程。
海軍航空大學是985還是211
時間:2023-09-13 09:0:56湖南高考成績怎么查詢
時間:2023-09-18 03:0:00河源有哪些本科院校
時間:2023-09-18 08:0:02江蘇師范大學是985還是211
時間:2023-09-20 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