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想要知道2023年高考612分可以上什么大學,但是如果想報好一份志愿,首先需要了解志愿填報的相關知識,對如何選擇大學和高考志愿錄取規則與錄取流程有一定的了解,其次,需要掌握志愿填報所需要的數據和信息,然后就是志愿填報的技巧與方法,數據+方法,才可以將志愿報好。本文李老師根據高考助手網智能大數據系統篩選出了高考612分可以上上的具體大學名單。
新高考考歷史612分可以上的大學名單具體有華中科技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廈門大學、東南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中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
高考助手網智能大數據 一般考生填報志愿,大多是根據高考成績排名和歷年錄取情況來衡量自己的志愿填報情況,而高考助手網智能大數據系統為這個過程賦予了科學化和數字化。讓考生不再僅憑分數填報志愿,而是能夠以分數為基礎,盡量使志愿填報更符合自身性格和興趣,使志愿填報更科學。該系統是很多高三班主任自己在使用的系統,也是被他們推薦給學生使用的系統,小巧速度快、數據準確、概率值合適,基本上80%的高三學生會使用這個系統。線上模擬填報地址入口:http://test.gaokaohelp.com/
序號 | 大學名稱 |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 | 最低分數 | 最低位次 | 公辦/民辦/本科/專科 | 院校類型 |
---|---|---|---|---|---|---|---|---|
1 |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13 | 1087 | 公辦/本科 | |
2 | 華中科技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16 | 925 | 公辦/本科 | |
3 | 華東師范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21 | 700 | 公辦/本科 | |
4 | 上海財經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16 | 925 | 公辦/本科 | 財經 |
5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08 | 1424 | 公辦/本科 | 理工 |
6 | 北京理工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18 | 815 | 公辦/本科 | 理工 |
7 | 西安交通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18 | 815 | 公辦/本科 | |
8 | 廈門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22 | 649 | 公辦/本科 | |
9 | 天津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22 | 649 | 公辦/本科 | 理工 |
10 | 東南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21 | 700 | 公辦/本科 | |
11 | 北京郵電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07 | 1512 | 公辦/本科 | 理工 |
12 | 中國政法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18 | 815 | 公辦/本科 | 政法 |
13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16 | 925 | 公辦/本科 | |
14 | 中山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14 | 1029 | 公辦/本科 | |
15 | 華南理工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02 | 1931 | 公辦/本科 | |
16 | 西北工業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06 | 1587 | 公辦/本科 | 理工 |
17 | 中央財經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21 | 700 | 公辦/本科 | 財經 |
18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13 | 1087 | 公辦/本科 | 語言 |
19 |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09 | 1359 | 公辦/本科 | |
20 | 中南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13 | 1087 | 公辦/本科 | |
21 | 湖南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08 | 1424 | 公辦/本科 | |
22 | 重慶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13 | 1087 | 公辦/本科 | |
23 | 大連理工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04 | 1755 | 公辦/本科 | 理工 |
24 | 上海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08 | 1424 | 公辦/本科 | |
25 | 北京科技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03 | 1839 | 公辦/本科 | 理工 |
26 | 中央民族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09 | 1359 | 公辦/本科 | 民族 |
27 | 西南財經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04 | 1755 | 公辦/本科 | 財經 |
28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09 | 1359 | 公辦/本科 | 政法 |
29 | 西南政法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03 | 1839 | 公辦/本科 | 政法 |
30 | 蘇州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06 | 1587 | 公辦/本科 | |
31 | 東北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02 | 1931 | 公辦/本科 | 理工 |
32 |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02 | 1931 | 公辦/本科 | 理工 |
33 | 北京交通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12 | 1143 | 公辦/本科 | 理工 |
34 | 蘭州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604 | 1755 | 公辦/本科 | |
35 |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 | 遼寧 | 2022 | 歷史 | 618 | 509 | 公辦/本科 | |
3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遼寧 | 2022 | 歷史 | 622 | 413 | 公辦/本科 | 理工 |
37 | 北京師范大學 | 遼寧 | 2022 | 歷史 | 613 | 675 | 公辦/本科 | 師范 |
38 |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 | 遼寧 | 2022 | 歷史 | 617 | 532 | 公辦/本科 | |
39 | 南開大學 | 遼寧 | 2022 | 歷史 | 622 | 406 | 公辦/本科 | |
40 | 華中科技大學 | 遼寧 | 2022 | 歷史 | 612 | 727 | 公辦/本科 | |
41 | 華東師范大學 | 遼寧 | 2022 | 歷史 | 618 | 512 | 公辦/本科 | |
42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遼寧 | 2022 | 歷史 | 603 | 1047 | 公辦/本科 | 理工 |
43 |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 遼寧 | 2022 | 歷史 | 621 | 444 | 公辦/本科 | 理工 |
44 | 北京理工大學 | 遼寧 | 2022 | 歷史 | 614 | 646 | 公辦/本科 | 理工 |
45 | 西安交通大學 | 遼寧 | 2022 | 歷史 | 616 | 567 | 公辦/本科 | |
46 | 天津大學 | 遼寧 | 2022 | 歷史 | 616 | 571 | 公辦/本科 | 理工 |
47 | 東南大學 | 遼寧 | 2022 | 歷史 | 620 | 453 | 公辦/本科 | |
48 | 中國政法大學 | 遼寧 | 2022 | 歷史 | 619 | 502 | 公辦/本科 | 政法 |
49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遼寧 | 2022 | 歷史 | 619 | 476 | 公辦/本科 | 財經 |
50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 遼寧 | 2022 | 歷史 | 605 | 971 | 公辦/本科 | |
51 | 中山大學 | 遼寧 | 2022 | 歷史 | 618 | 522 | 公辦/本科 | |
52 | 中央財經大學 | 遼寧 | 2022 | 歷史 | 619 | 501 | 公辦/本科 | 財經 |
53 | 四川大學 | 遼寧 | 2022 | 歷史 | 612 | 713 | 公辦/本科 | |
54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遼寧 | 2022 | 歷史 | 619 | 490 | 公辦/本科 | 語言 |
55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遼寧 | 2022 | 歷史 | 618 | 518 | 公辦/本科 | 語言 |
56 |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15 | 1208 | 公辦/本科 | |
57 | 華中科技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22 | 842 | 公辦/本科 | |
58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15 | 1208 | 公辦/本科 | 理工 |
59 | 北京郵電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13 | 1347 | 公辦/本科 | 理工 |
60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22 | 842 | 公辦/本科 | |
61 | 華南理工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10 | 1549 | 公辦/本科 | |
62 | 西北工業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10 | 1549 | 公辦/本科 | 理工 |
63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13 | 1347 | 公辦/本科 | 語言 |
64 | 山東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7 | 1813 | 公辦/本科 | |
65 |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10 | 1549 | 公辦/本科 | |
66 | 中南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17 | 1102 | 公辦/本科 | |
67 | 湖南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16 | 1161 | 公辦/本科 | |
68 | 重慶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20 | 925 | 公辦/本科 | |
69 | 中國傳媒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8 | 1731 | 公辦/本科 | 語言 |
70 | 華東政法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13 | 1347 | 公辦/本科 | 政法 |
71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5 | 2010 | 公辦/本科 | 理工 |
72 | 吉林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4 | 2097 | 公辦/本科 | |
73 | 華中師范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6 | 1914 | 公辦/本科 | 師范 |
74 | 大連理工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8 | 1731 | 公辦/本科 | 理工 |
75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8 | 1731 | 公辦/本科 | 財經,政法 |
76 | 上海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14 | 1273 | 公辦/本科 | |
77 | 中國農業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3 | 2212 | 公辦/本科 | 農林 |
78 | 北京科技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8 | 1731 | 公辦/本科 | 理工 |
79 | 中央民族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16 | 1161 | 公辦/本科 | 民族 |
80 | 西南財經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8 | 1731 | 公辦/本科 | 財經 |
81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12 | 1414 | 公辦/本科 | 政法 |
82 | 西南政法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8 | 1731 | 公辦/本科 | 政法 |
83 | 北京電影學院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2 | 2313 | 公辦/本科 | 藝術 |
84 | 南京師范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6 | 1914 | 公辦/本科 | ,師范 |
85 | 東北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9 | 1640 | 公辦/本科 | 理工 |
86 |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2 | 2313 | 公辦/本科 | 理工 |
87 |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8 | 1731 | 公辦/本科 | 理工 |
88 | 華東理工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4 | 2097 | 公辦/本科 | 理工 |
89 | 北京交通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19 | 979 | 公辦/本科 | 理工 |
90 | 陜西師范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7 | 1813 | 公辦/本科 | ,師范 |
91 | 蘭州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9 | 1640 | 公辦/本科 | |
92 | 首都師范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4 | 2097 | 公辦/本科 | ,師范 |
93 | 東華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3 | 2212 | 公辦/本科 | |
94 | 北京化工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5 | 2010 | 公辦/本科 | 理工 |
95 | 西北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2 | 2313 | 公辦/本科 | |
96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2 | 2313 | 公辦/本科 | 理工 |
97 | 南京審計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4 | 2097 | 公辦/本科 | 財經 |
98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河北 | 2021 | 歷史 | 606 | 1914 | 公辦/本科 | 理工 |
99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遼寧 | 2021 | 歷史 | 622 | 975 | 公辦/本科 | 理工 |
100 | 西北工業大學 | 遼寧 | 2021 | 歷史 | 617 | 1197 | 公辦/本科 | 理工 |
為了不退檔只能服從調劑
每年都會有志愿填報遺憾發生,有些時候,即使考生的分數達到投檔線,也可能出現被退檔的情況,況且今年高考延期,填報志愿更要早作準備。本文就來簡單分析一下退檔原因及考生如何避免高分被退檔或達線退檔的情況。
為什么會出現高分落榜或達線退檔?
一是政策因素;二是人為因素。
主要表現有三種情況:
(1)考生總分高于院校錄取線而沒有達到專業線并且不服從調劑。
(2)高考總分達到相應批次錄取線,但相關科目較差或因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報專業要求而予以退檔。
(3)因各院校投檔線的人數都比實際錄取的新生多20%,因而投檔線上的“邊緣生”,很可能遭遇進檔后退檔的風險。
14種退檔類型及預防對策
1、政策性落榜
投檔比例暗藏風險:
高校招生實行按比例投檔的辦法,全省批次省控線是按1:1.2比例劃出,各個招生院校在錄取中實行1:1.05—1:1.2投檔比例。
這種錄取政策就意味著考生達線未必被錄取,也就是說上線考生存在5%到20%的虛額。一般在省控線20分以內的“邊緣生”報考時需要格外謹慎。
預防對策:
①“邊緣生”可以選擇哪些往年首輪投檔不滿額的院校。
②專業上不要過分挑揀并盡可能服從調劑。
③所報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數余量。
④不能用錄取院校的最低分來判斷是否能達線。
2、檔案材料填寫有誤
檔案材料填寫有疑問,填寫錯誤或作假。
預防對策:
考生填表時書寫要規范,字跡要清楚;嚴格按志愿順序填寫;各種材料要真實客觀;表格完成后最少核對二次。
3、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報院校或專業標準
進檔后遭遇退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個因素是考生對所報院校的《招生簡章》中要求的報考資格、學校情況及專業要求等相關內容不了解,盲目填報引起的,志愿填報一定要看清專業報考的條件。
預防對策:
熟悉體檢標準和特殊院校招生錄取條件,如身高、聽力、色弱、色盲、肢體、口吃、性別,男女錄取比例等,避免誤闖“紅燈”。
4、所報專業相關科目成績偏低
許多高校招生不僅要求總分達到錄取分數線,并且對所報專業相關科目的成績也有一定的要求。
如外語專業的考生,英語成績要達到100分;錄取漢語言文學專業要求語文成績達到90分;錄取到經濟類專業數學成績至少要達到100分等。
一般來說,文史類專業、外語類專業、中醫學類專業對語文、文綜科目的成績要求較高;理工類專業對數學、理綜科目的成績要求高一些。
醫學類專業、對化學、生物科目的成績要求較高;外語、處貿專業,對外語筆試成績和口試成績都有一定要求。
預防對策:
報考時一定要看清楚所報院校的要求。
5、參考院校往年錄取最低錄取線
目前相當一部分大學,如天津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錄取專業實行“分數優先”的原則,這種完全憑分數定勝負的辦法,就是淘汰低分數的學生。
假如你參考最低分,很可能被落選。最低錄取分往往就是最后一被錄取考生的分數,有時同一所院校的最低(冷門)專業與最高(熱門)專業間的分數相差在30分到70分之間。
預防對策:
參考高校往年的錄取平均分。
6、對目標院校“大小年”趨勢分析不準確
招生“大小年”就是某個學校報考人數很不穩定,起伏較大,導致錄取分數忽高忽低,走勢無常。
形成“大小年”原因主要是考生迷信上一年各高校錄取分數線所造成的。
一般來說,“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兩年交替出現的,但不絕對,只能作為填報志愿的參考。
導致“大小年”現象的因素有:
①受上年該校錄取分數線的影響;
②該校當年招生計劃投放量;
③宣傳力度;
④幾十萬考生志愿填報情況。考生要避免“志愿扎堆”,僅靠簡單尋找“大小年”規律作為志愿填報的依據是根本不夠的,要各方面的因素,縱橫分析,全面考量。
預防對策:
①參考該校連續三年錄取比例的變化趨勢,錄取分數高說明是“大年”,錄取分數低說明是“小年”。“大小年”現象是一種人為因素造成的現象,要全面分析,靈活運用。
②對上一年新開設的專業,如果錄取比率小于1,來年報考人數可能大幅度提高。當年新開設的專業,可能因報考人數不多而遇到“小年”。
7、高估自身實力,只選“三熱”
不少考生在填報時只重視對熱門地區的重點院校與熱門專業的選擇,而忽視或放棄對一般院校的填報,造成重點院校一旦失利,全盤皆輸。
預防對策:
注重對一般院校和相近專業的填報,選好保底院校。
8、不重視提前單獨招生院校
單獨招生分為單獨招生錄取院校和自主招生兩類。單獨招生院校比較特殊,對考生特長及能力有不同的要求,盡管招生數量少,但也有不少較好的特色專業。自主招生類院校對考生的要求較高,但對優生群體來說,增加了錄取的機率。
預防對策:
建議填報此類院校,擴大院校與專業的選擇范圍。
9、忽視第二批次院校的填報
第二批次院校數量大,有相當一部分不錯的專業,其畢業就業情況好于某些第一批次的院校,特別是一些新興的專業應予以關注。
預防對策:
重視填報好第二批次院校,為考生增加選擇的機會。
10、過分重視專業,不服從調劑
考生專業要求較高或不服從調劑(或不填寫),造成進檔后被退檔的風險。
預防對策:
①專業志愿要考慮“服從調劑”。因平行志愿的院校最多可填報很多個專業,考生專業填報機會增多,相對每個專業填報的考生就會增加,專業容易形成“扎堆”情況。如果考生在填報專業中分數不算高,專業又不服從調劑,就會造成進檔后被退檔。
在“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志愿組合中,即要敢于填報理想院校,又要填報穩妥又中意的學校,還要有“保底”院校,防止進檔后被退檔。如果考生的“是否同意調劑”一欄不填寫的話,將被視為“不同意”處理。
②專業志愿冷熱搭配要適度。即使是同一院校不同的專業取分高低,不能全報熱門或高分專業,要保持專業志愿間要有3-5分的差距。如對專業沒什么特殊要求,最好填上“同意調劑”。
11、吃不透院校《招生簡章》形成死檔
有的院校對加分政策只在投檔時承認,錄取專業時以實考分為準;有的學校規定了專業級差,非第一志愿專業錄取時,要減掉一定分差后才能與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
有的專業對身體條件、單科成績有要求外,還規定了男女生錄取的比例等,這些問題不注意就會形成“死檔”。
預防對策:
一是了解院校信息,特別是招生章程、近幾年招生錄取分數情況;
二是量力而行,選報志愿留有余地,參考各校專業錄取的平均分、位次;
三是嚴格對照《高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相關條款,選報志愿要避開不予錄取的專業;
四是選擇專業面要寬,盡量服從專業調劑。
12、沒有正確理解高招錄取關鍵環節而退檔
平行志愿錄取過程的兩個關鍵環節是:
第一個環節是根據學校志愿投檔,第二個環節是根據專業志愿錄取。第一個環節是第二個環節的前提,只有當你的檔案順利投入志愿學校后,學校才會根據你的專業志愿進行錄取。平行志愿可給考生增加選擇機會只在第一個環節起作用,與第二個環節沒有關系。
如家長給孩子報志愿,理想專業是金融專業,為了保證專業并增加錄取機會,他在平行志愿的前四個學校都選擇經濟類專業,這類專業招生數不足的學校寧肯空著也不填,而且專業均不服從調劑,而在第五個學校也就是最后一個院校填報了服從調劑。
這位家長的想法是,第一個院校進檔后如不能被金融專業錄取,不服從調劑就會進入第二個院校,如第二個院校還不能錄到金融專業就會落到第三個院校,直到第五個院校別無選擇時再服從調劑。
事實上,這位家長沒有把平行志愿投檔程序搞清楚,如果該考生符合進檔條件被前面任何一個院校投檔,經濟類專業錄取不到又不服從調劑,根本不能進入下面的學校,只能作退檔處理。
13、堅守本地院校,不去外省高校
每年由此落榜的考生也不少,他們的理由是本地高校招生數量多,錄取的機率就會大些,但實際的情況是本地院校錄取人數多,報考本地的考生更多。
預防對策:
立足長遠,擴大錄取機率。省外院校錄取人數少相對報考的人數也較少。
14、考生定位不準,院校“扁平”,造成滑檔
預防對策:
平行志愿所報的幾所院校切忌“扁平”,院校之間要有梯度。每個志愿順序所填報的幾所學校,在選擇時一定要拉開院校之間的志愿梯度。
如果將分數差不多的幾所學校分別列為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順序,結果會使這幾個志愿變為一個志愿,第一個院校落榜,其后的志愿也不會被錄取,浪費了錄取機會,導致所填志愿都成為無效志愿,造成整體滑檔或志愿全部被采空的問題。
也的有的考生甚至將分數更高的分數列為后續志愿,形成志愿倒掛(即無效志愿)。一般來說,院校志愿梯度以20到30左右為宜。
考生如何才能避免被退檔?
高校退檔主要有這些理由:部分學校調檔比例超出1:1,而報考考生總分偏低;單科成績不符合學校錄取要求;身體條件受限;專業不服從調劑等。為避免退檔,應注意以下幾點:
(1)合理設置志愿梯度,不要盲目“沖一沖”,也許你的檔案沖進了某個高校,但由于部分學校調檔比例超出1:1,而你剛剛踩上投檔線或超該校投檔線不多,可能被退檔;
(2)一定要認真閱讀高校招生章程,我們也會及時推動政策解讀類文章,提醒各位把報考工作做細;
(3)盡量選擇“服從專業調劑”。
填報服從志愿有沒有什么“副作用”?
服從志愿,包括“學校服從”志愿和“專業服從”志愿。其中“學校服從”是指考生未被自己所報院校錄取后,愿意由計算機自動調劑投檔至該批其他未錄滿的院校;“專業服從”是指考生在學校不能滿足其所填專業志愿的情況下,愿意調劑到該校在我省招生的其他未錄滿的專業。
填報服從志愿可以降低被退檔的風險,但也可能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學校或者專業。并不是選了服從志愿就一定會被調劑,只有在未被自己所報院校錄取或不能滿足其所填專業志愿的情況下才會被調劑。調劑的學校和專業不一定都是“冷門”或“不好”的;由于種種原因,有些“熱門”的專業沒有錄滿,在這種情況下,你也有可能被調劑到這類“熱門”專業。
在這里想提醒考生的是,面對“是否服從專業調劑”時,一定要慎重。如果自己的確對學校非常滿意,而且也沒有特別不喜歡的專業,服從調劑也無妨。
事實上,很多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對院校的專業不一定都了解,某個專業暫時不喜歡,進校學習一段時間,了解了這個專業之后,又慢慢喜歡上了。但若考生確實對某些專業比較心儀,有“非讀不可”的想法,則可適當降低院校的層次,選擇自己滿意的專業。
1、華東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是由國家舉辦、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重點共建的性研究型大學。學校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學(1924年)、光華大學(1925年)為基礎,同時調進圣約翰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和浙江大學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學原址上創辦的。1959年學校被確定為全國16所重點院校之一。1972年學校與上海師范學院、上海體育學院等院校合并,改名上海師范大學。1978年學校再次被確認為全國重點大學。1980年學校恢復華東師范大學校名。1986年學校被國務院批準成為設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國家重點建設大學行列。1997-1998年,上海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上海教育學院和上海第二教育學院等先后并入。2002年根據上海市高校布局結構調整的戰略部署,學校啟動閔行校區規劃建設,并于2006年主體搬遷到閔行校區,形成了“一校兩
2、上海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創辦的商科,著名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楊杏佛任商科主任。1921年,隨著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為基礎建設國立東南大學計劃的實施,商科擴充改組并遷址上海,成立國立東南大學分設上海商科大學,這是中國教育史上最早的商科大學,著名教育家郭秉文任校長,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任教務主任。1932年獨立建校,定名為國立上海商學院,時為國內唯一的國立商科類本科高校。1950年,學校更名為上海財政經濟學院。著名經濟學家孫冶方和姚耐先后任院長。1985年,學校更名為上海財經大學。2000年,學校由財政部劃歸教育部領導。2012年,教育部、財政部、上海市政府簽署共建上海財經大學協議。2017年,學校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序列,翻開了向、世界一流目標奮進的新篇章。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和努力奮斗,上海財經大學已成為一所以經濟管理學科為主,經、管、法、文、理協調發展
3、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簡稱中國社科大 ),英文名稱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UCASS),校訓“篤學、慎思、明辨、尚行”,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整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資源而組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堅持大學的辦學方針,致力培養政治可靠、作風過硬、理論深厚、學術精湛的哲學社會科學后備人才,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努力建設成為具有的一流文科大學。中國社科大隸屬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聘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副研究員、學科帶頭人,及國內外知名教授、國家、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內外知名學科帶頭人和領軍人才,組建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
4、西南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位于著名歷史文化名城、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重慶,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學府,改革開放后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首批重點大學,教育部和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來華留學生中國政府獎學金委托培養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 學校前身為1950年創建的由劉伯承元帥擔任校長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學。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學政法系為基礎成立西南政法學院,郭沫若先生題寫院名,首任院長是抗日民族英雄、原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將軍。1978年,學校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9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1995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更名為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全國首批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單位;2004年,經國家人事部批準設置法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12年,經政法委員會
5、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學校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創辦的三江師范學堂,該學堂是中國高等師范教育的發祥地之一。后歷經兩江優級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時期;其另一源頭為1888年創辦的匯文書院,后發展為金陵大學,1951年與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曾稱金陵女子大學)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學。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在原南京大學、公立金陵大學等有關院系的基礎上組建南京師范學院,校址設在原金陵女子大學校址。1984年改辦成南京師范大學。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動力高等專科學校并入。2015年成為教育部與江蘇省共建高校。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目前,學校正在著力建設“有國際影響的高水平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作為一所百年老校,名家大師輩出,文化底
天津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預估
時間:2024-06-14 06:0:57內蒙古工業職業學院預估分
時間:2024-06-04 08:0:10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警官
時間:2024-06-02 19:0:23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交通學
時間:2024-06-02 19: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