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是五線城市,簡稱衛,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西部,是黃河中上游第一個自流灌溉市,榮獲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中國人居環境建設杰出貢獻獎、中國最佳綠色生態城市等榮譽稱號。
中衛市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西部,地處寧、甘、蒙三省(區)交界地帶。全市國土面積1.7萬平方公里,轄沙坡頭區、中寧縣、海原縣和海興開發區,共有40個鄉鎮、458個行政村、37個社區。2017年底常住人口115.8萬,其中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40.6萬,占35.1%。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指引下,中衛市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著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大力實施創新驅動、脫貧富民、生態立市“三大戰略”,正朝著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與全國全區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邁進。先后榮獲“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廁所革命優秀城市”“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魅力城市100強”和“全國雙擁模范城市”等殊榮。2017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74.1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6.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34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365元。
中衛歷史悠久,源遠流長,3萬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春秋時期為羌族和戎族的雜居地,秦并六國后將中衛納入版圖,自此有10代王朝設郡置縣。秦代屬北地郡富平縣,治所在今吳忠市利通區西北部。西漢屬安定郡眴卷縣,治所在今中寧縣古城鎮。南北朝和北魏屬靈州郡鳴沙縣,治所在今中寧縣鳴沙鎮。北周置會州,隋唐屬雄州和豐安縣,治所在今中寧縣石空鎮石空堡村。北宋屬昌化鎮,治所在今中衛市附近。西夏建國后,境內設縣建制為應吉里寨,后升為應理州,治所在今中衛市。元朝仍設應理州。明永樂元年(1403年)由右護衛改置為寧夏中衛,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稱中衛縣(含今沙坡頭區、中寧和青銅峽部分地區),屬寧夏府,海原縣屬平涼府。1933年中衛縣分成中衛、中寧兩縣。1954年寧夏并入甘肅省,中衛屬銀川專區。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后,中衛、中寧縣先后劃歸銀南地區、吳忠市管轄,海原縣歸固原地區、固原市管轄。2004年設立中衛市,轄沙坡頭區(原中衛縣)、中寧縣、海原縣。
中衛市鐵路、公路四通八達,交通便捷,是連接西北與華北的第三大鐵路交通樞紐,也是歐亞大通道“東進西出”的必經之地。包蘭、甘武、寶中、中太銀鐵路在中衛交匯,可直達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烏魯木齊等11個省會城市。
京藏等5條高速公路和109國道等4條公路干線穿境而過,是新疆、河西走廊通往東部地區最便捷的內陸通道。沙坡頭機場的建成通航,構建起了立體大交通網絡。
自然景觀
中衛自然人文景觀獨特,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是寧夏乃至西北較為著名的風景旅游區。集沙、山、河、園于一體的國家5A級旅游區沙坡頭,被譽為世界壟斷性旅游資源,獲得了全球環境保護500佳稱號,不僅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白馬拉韁”等獨特的自然景觀馳名中外,而且以豐碩的治沙成果飲譽世界,是“中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以休閑度假產品、中衛金沙島休閑度假區、騰格里沙漠濕地、大漠黃河、長城邊關、山川名勝以丹霞地貌著名的寺口子風景區層巒疊嶂,險幽奇絕,令人嘆為觀止;現存的中衛大麥地巖畫規模宏大,內容豐富多彩,總數達1萬多件,密集程度世界罕見;雙龍山石窟(石空大佛寺)創建于唐朝,隨山形而鑿,以九間沒梁洞而聞名于世,是古絲綢之路——靈州道上的珍貴文物,也是寧夏佛教的知名寺院。
一碗泉舊石器址、“菜園文化”遺址、春秋時代的古墓群、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高廟、中國四大著名“地獄”景觀之一的高廟地獄、“四時春不斷,十生水獲得”的靈光寺,“寺旁石山,蒼崖翠壁,林聳奇拔”的金牛寺、西夏王李元昊避暑行宮遺址,逶迤壯觀的明長城等多處古跡名勝,展示著中衛燦爛的古代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西華山“奇峰插天,登其巔可望黃河”,南華山形似蓮花,氣候涼爽,“春雨秋霜皆成雪”,五橋溝“王泉競冽”、“雙澗分甘”,沙坡頭的高峽平湖,衛寧平原沃野千里、阡陌縱橫的秀色等自然風光,令人目不暇接,身處其中,如入江南,秀色無限,心曠神怡。近年來,憑借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中衛市實施旅游帶動戰略,大力推進市場化進程,創新投資開發機制,擴大老景區,建設新景區,打造“中國沙漠旅游基地”、“中國長城故鄉”、“西部攀巖探險基地”等旅游品牌,做大做強旅游產業。一個新興的現代化生態旅游文化城市正在祖國的西部崛起。
白酒的英語怎么說 各種酒
時間:2023-09-14 04:0:43白酒的英語怎么說 白酒的
時間:2023-09-14 07:0:33白酒的英語怎么說怎么寫
時間:2023-09-20 17:0:40出現用英語怎么說 出現的
時間:2023-09-14 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