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鞭奮蹄不畏難,警民和諧放在前。他自1982年參加公安工作以來,二十余個風雨春秋,使歲月的印痕烙在一張略顯憔悴的臉上;長期的基層工作,使他積累了大量豐富的公安管理經驗,不論是何種艱難險重的工作,在他手里都會輕易化解、圓滿完成種艱難險重的工作;長年累月的工作,使他身患多種疾病,但他卻每次都會按時出現在自己的崗位上,這就是大英縣公安局一名普通的民警彭顯著
彭顯著,男,49歲,中共黨員,生于1962年10月。1982年7月參加工作,1990年5月調入蓬溪縣公安局,1997年大英縣成立時分配在大英縣公安局工作,先后擔任派出所所長、指導員、經偵大隊大隊長等職務。
在大走訪和“警民親”活動中,彭顯著牢固樹立“立警為公、執法為民”思想,在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警民親”活動,積極走訪座談,熱心幫助群眾,耐心細致做好事故調解和矛盾化解工作,積極為群眾辦好事實事,受到群眾的歡迎和同行的贊揚。今年以來,他調解處理事故1100余件,無一例引起訴訟或上訪;化解當事人間的突出矛盾糾紛208件,走訪回訪當事人380人次,為當事人排憂解難66次,給予事故傷者困難援助13次。利用業余時間深入社區座談走訪218次,征求群眾意見33條,深入學校、企業宣講交通安全11次,在中隊民警中進行了 “以真心化解矛盾,以真情贏得信任”、“群眾工作技巧”、“事故損害培訓調解中的傾聽藝術”、“微笑在事故處理中的魅力”等經驗介紹,成為大隊“警民親”活動先進典范。
老當益壯 傾情交管工作
2007年,彭顯著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被安排在交警大隊作民警。他不抱怨牢騷,主動申請到最艱苦的事故處理工作崗位工作,與年輕民警一道頂風雪戰酷暑,夜以繼日地奔忙在事故處理第一線,和其他年輕民警一樣輪流24小時全天候值班備勤。炎炎烈日下,現場勘查下來,警服全部濕透。有時連續處警,衣服汗濕又穿干,穿干又被汗濕,不知要重復多少遍。他常詼諧地開玩笑說:“夏天的警服設計確實太完美了,和汗斑一個顏色,可以遮我們的丑(汗斑)”。
冬天,寒風冷雨中,他組織搶救傷者、勘查現場,走訪知情人,對事故作出公正的處理,把交警的關懷和溫暖送到當事人心中。對于年近50的他,深夜出現場回來,再入睡是一件很
困難的事情,常常因出現場而通宵未眠,但他從不叫苦叫累。
今年8月,特勤中隊一名同志病假,一名同志結婚,一名同志抽調到上級部門工作,警力格外緊張,彭顯著發揮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精神,連續一級備勤二十天,每天馬不停蹄地奔波于事故現場、醫院、調解室。自己妻子生病住院,他花錢請人照顧,自己依然默默地堅守在崗位。當領導問起他時,他淡然地說“隊里缺人,事情很多,我不能不管。我是老同志,應該帶好頭、顧全大局!睕]有豪言壯語,沒有顯赫事跡,但這樸實無華的語言展示了一位老交警對交通管理事業的忠誠和恪盡職守的偉大情懷。
心系群眾 俯首甘為孺子牛
在事故處理工作中,彭顯著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宗旨,總是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經常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為群眾排憂解難。2011年6月30日17時30分許,成都市居住的畢曉芳駕車與陳XX駕駛的電動車相撞,勘查現場結束后已近晚上七點。詢問工作準備在第二天繼續。但畢曉芳家中有急事必須立即趕回去。彭顯著得知她的情況后,主動安慰她“不要著急,我加個班,把材料問了,你就可以先回去處理事情,以后再到大隊處理事故”。彭顯著顧不上吃飯,堅持做完詢問調查、對交通事故有關證據進行固定等工作,已是晚上九點半。畢曉芳感動萬分地對彭顯著說 “老彭,感謝了,你為了方便我們加班加點,真實我們的貼心人!崩吓碇t虛地笑著說“沒關系,路上不要著急,慢慢開車,安全第一”。
在干警的眼中,老彭是踏實敬業的榜樣,在群眾眼里,老彭是面帶笑容和藹可親的貼心人。無論當事雙方的矛盾多么激烈,彭顯著總是笑瞇瞇地以文明親切的語言、真誠關心的態度進行調解,直到雙方滿意。2011年2月,在處理一件客車與摩托車相撞的交通事故時,當事雙方意見分歧很大,每次調解時都爭吵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使調解無法繼續。彭顯著便耐心細致地組織雙方學習法律法規,分析雙方各自的心態和觀點,無論當事人如何惡語相加、如何情緒激動,彭顯著始終面帶微笑,語氣平和地進行勸解,反復和雙方當事人進行溝通,最終促使雙方達成共識,調解結案。減少了訴訟帶來時間、金錢上的損失。雙方當事人十分感激,逢人便說“要不是老彭的熱心勸解,我們要耗費更多的時間、精力、金錢,還不知道要做出什么極端的事情來。老彭真實關心群眾的好交警!”
交通事故調解,是交通事故處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當事人來交警大隊就要求調解處理。彭顯著總是熱心 解答,耐心簡答。只要當事人找到他,有時間要辦,沒有時間擠時間也要辦,哪怕犧牲休息時間,寧愿自己辛苦一點,絕不讓群眾跑冤枉路。
今年7月,一位逃逸事故傷者家屬不理解事故辦案程序,提出交警賠付醫藥費等要求,還到政府投訴上訪。盡管該案還未進入調解程序,但為了提前化解矛盾,消除不穩定因素,彭顯著主動找到傷者家屬進行座談,了解她的具體困難,耐心向她講解法律法規規定,介紹交警已經開展和正在開展的工作,還帶著禮物前往醫院看望傷者。同時,積極協調社會救助基金解決了部分醫療費用。經過五次走訪座談,傷者家屬的情緒終于平靜下來,他們看到了交警的努力工作和真誠關心,更為老彭的熱心關懷和鍥而不舍的精神所打動,自愿在回訪表上寫下了“感謝大英交警!支持交警工作,息訴息訪”的意見。
今年,憑借敬業的態度和扎實的群眾工作能力,他調解處理事故1100余件,無一例引起訴訟或上訪;化解當事人間的突出矛盾糾紛208件,走訪回訪當事人380人次,為當事人排憂解難66次,給予事故傷者困難援助13次。他以親切的笑容、熱情的關心、敬業的作風贏得了“親民交警”的美譽。
熱情傳幫帶 堪為時代典范
一線的艱苦工作,磨白了老彭的頭發,但磨不掉他對交管工作的熱愛和對同志們的熱情。始終掛在他臉上的親切的微笑更展現出彭顯著不老的愛民之心愛警之情。在工作中,他不分份內份外,不僅做自己應當承擔的交通事故處理工作,還積極協助其他同志辦案調解,協助科室人員做好其它工作。如為駕駛人出具事故查詢證明是一項繁瑣復雜的事,很多人都嫌麻煩,但老彭想到群眾來辦事不容易,總是主動接待主動辦理,盡量讓群眾少跑路,讓其他同志少麻煩;對年輕同志他主動關心幫助,積極出主意、指路子,自愿把多年積累下來的豐富的工作經驗交給年輕人;他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整理形成完整的教材,給全隊民警上“警民親”活動培訓課,進行了“以真心化解矛盾,以真情贏得信任”、“群眾工作技巧”、“事故損害培訓調解中的傾聽藝術”、“微笑在事故處理中的魅力”專題講座,引導全隊民警增強愛民之心爭做愛民之事勇當親民交警,發揮了良好的帶頭示范作用,推動了中隊、大隊“警民
親”活動的勃勃開展。當他被評為“親民交警”、“警民親”活動先進的時候,他極力拒絕,希望領導把機會讓給年輕人。他這樣說道:“我已經五十多歲了,不求名利,但求能在有限的工作期間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能在人民群眾的心中留一個"好"字”。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彭顯著就是這樣踏踏實實、默默無聞地為群眾做好事做實事,以親切的笑容、熱情的關懷、真誠的溝通做好好每一件小事,把“親民愛民”情融入到交通管理工作中,把交警HTTP://m.CSMAYI.CN/的良好形象留在百姓的眼里群眾的心中。
??江蘇省揚州市公安局維揚分局蜀岡風景區派出所社區民警徐兆華同志先進事跡材料
徐兆華,男,漢族,1963年6月生,中共黨員,大學文化,三級警督警銜,1982年6月參加工作, 1985年11月參加公安工作,現任揚州市公安局維揚分局蜀岡風景區派出所副所長兼友誼社區民警。
徐兆華同志從警24年來,一直工作在維護社會治安的最基層。他雖然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社區民警,卻始終以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忠實地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責任,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把群眾的小事都當成自己的大事,用愛心溫暖需要關愛的家庭,盡最大努力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共結對幫扶困難群眾12戶,捐款捐物合計5萬余元。他不僅有孤寡老人這樣的“干爸爸”,還有刑滿釋放的“干兒子”、失去家庭的“干女兒”。徐兆華視群眾為親人,群眾也把徐兆華當作親人,把維護社區治安作為自己的事,全力支持他的工作,形成了警民共建平安、共享和諧的良好局面,社區10年未發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徐兆華的事跡感動了一個城市,感動了千萬人,經全國80余家報紙、150余家網站相繼轉載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眾的普遍贊譽。中央綜治委副主任、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中央綜治辦主任陳冀平,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省長羅志軍,公安部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部長楊煥寧,江蘇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兼省公安廳黨委書記林祥國等領導同志先后作出批示指示,充分肯定徐兆華同志多年如一日,扎根社區、情系百姓、心暖群眾、無私奉獻的感人事跡,要求大力學習宣傳這樣的先進典型。江蘇省委宣傳部將徐兆華同志列為省級重大典型,組織省內10家主流媒體赴揚州進行了集中采訪報道。中央級媒體也多角度、多形式、全面深入地宣傳報道了徐兆華的先進事跡,其中《人民日報》刊發《寫在病歷上的遺囑》,《法制日報》刊發《一個民警感動一座城市》,
《人民公安報》刊發《孤老辭世,遺產留給“警察兒子”》等一批有影響的稿件,中央電視臺《道德與觀察》欄目記者來揚進行了一周的采訪。3月4日,徐兆華同志作為全國基層社區民警的杰出代表應邀赴京,參加了公安部“警民攜手、共建和諧”“大走訪”系列在線訪談。日前,江蘇省委政法委發出《關于在全省政法系統開展向徐兆華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號召全省各級政法機關和全體政法干警向徐兆華同志學習。揚州市委也作出《關于在全市開展向徐兆華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號召全市黨員干部以徐兆華同志為學習榜樣、行動標兵。江蘇省公安廳、揚州市委市政府、揚州市公安局、揚州市維揚區先后舉行了徐兆華先進事跡報告會!耙粋民警感動一座城市,一位好人帶動一批好人”逐步成為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
十年幫扶如一日,真情付出贏民心
徐兆華同志從事社區民警工作以來,始終把幫助群眾解憂作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在親民愛民的生動實踐中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水平,真情幫扶社區困難群眾。
家住友誼新村30棟401室的許銘榮是個五保戶,今年77歲。1971年,一場重病導致其佝僂殘疾,行動不便,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維持生活。1996年,徐兆華調任友誼社區民警,在入戶調查時,了解了老許的情況,便主動與老許結下了一段延續至今的情緣。每次到社區工作,徐兆華總會去老許家看望,幫老人買菜、做飯、換煤氣。逢年過節,他及時給老許送去米、油和錢。老許病了、家里有困難了,都是徐兆華上門幫助解決,13年從未間斷過。
2004年春節,正月初五早晨,徐兆華在派出所值完班回家,準備陪妻子、女兒一起去給岳父母拜年。剛出門,市局110指揮中心打電話告訴他說:友誼社區的許銘榮老人病重在床,要他去一趟。當他來到老人的床前時,蜷縮在床上的老許眼里噙滿了淚水:“兆華啊,你給我的聯系卡一時找不到了,我又記不住號碼,只有打110找你,真難為你了,大過年的還給你添麻煩! 徐兆華二話沒說把老人背下樓,扶上摩托車送往醫院治療,連續五天,徐兆華放棄了節日的休息,每天陪著老許到醫院輸液,還從家里帶來水果、雞湯給老人補身子。以后,許銘榮老人常說:“兆華這么關心我,我也沒什么可以報答的,只有幫他做點事表表我的心意。” 從此,老人每天都要到小區里轉悠幾圈,一旦發現可疑情況,就打電話向徐兆華反映。有一次,根據老許提供的線索,派出所還真的破獲了一個盜竊自行車的團伙。今年2月,老人病重住院,去世時在病歷上寫下遺囑,把價值20多萬元的房產等遺產全部留給徐兆華,徐兆華把遺產又全部捐給了社區。
法律無情人有情,“代理家長”傳佳話
家住友誼新村1幢305室的女孩小夏,今年21歲,小時候母親患病去世。2001年9月,繼父因犯罪被徐兆華當時所在的梅嶺派出所抓獲并被判刑,正在揚州鳳凰橋小學讀書的小夏成了無依無靠的孩子。得知這一情況后,徐兆華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小夏的責任。為了幫助小夏解決基本生活問題,徐兆華帶頭捐款,在社區發動單位和好心人捐款。同時,徐兆華又為她申請低保,但由于小夏從出生后就沒有報戶口,出生手續也找不到了。徐兆華到蘇北人民醫院查找小夏的出生檔案。一連三天,終于找到了十一年前小夏出生的檔案,
個人對照檢查材料(存
時間:2023-09-14 01:0:28精選機關黨員個人黨
時間:2023-09-16 23:0:06黨員個人黨性分析材
時間:2023-09-16 15:0:37機關普通黨員個人黨性分析
時間:2023-09-15 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