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營銷專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1
選題目的和意義:
一、選題目的
主要結合具體的企業實踐,一方面加深理解市場營銷的基本原理以及支撐市場營銷策略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在實踐中具體觀察企業市場營銷策略的應用,思考惠利佳超市在市場營銷策略運用方面的成功與不足之處,為以后工作中制定正確的市場營銷策略——這一企業營銷的關鍵環節提供理論與實踐的指導,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
二、選題意義
理論意義:沿用現代企業“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理念,進一步從滿足消費者需求層面探討怎樣制定市場營銷策略,怎樣實施市場營銷策略等相關理論。
實踐意義:為惠利佳超市設計更加合理、科學、實用的市場營銷策略,有利于企業更加完整有效地把握客戶需求、快速響應市場、提供便捷的購買渠道和完善的客戶服務、提高客戶滿意和客戶忠誠,進而提升整體營銷水平,最終在激烈的買方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文獻和理論觀點綜述:
市場營銷策略是企業以顧客需要為出發點,根據經驗獲得顧客需求量以及購買力的信息、商業界的期望值,有計劃地組織各項經營活動,通過相互協調一致的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銷策略,為顧客提供滿意的商品和服務而實現企業目標的過程。
1.4P營銷組合策略
隨著市場營銷理論研究發展,出現6P、10P、11P策略都是4P營銷策略的擴展,其核心仍是4P。
(1)產品組合策略
(2)價格策略
(3)渠道策略
(4)促銷策略
2.4C營銷策略
1990年美國學者勞特朋首次提出了用4C取代傳統4P,為營銷策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相比而言,4C更注重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與市場導向的4P相比,4C在理念上有了很大進步與發展。但從企業和市場發展趨勢看,4C抑制了企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1)消費者
(2)成本
(3)便利
(4)溝通
3.4R營銷策略
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學者舒爾茨(DonE.Schultz)提出的4R闡述了一個全新的市場營銷策略的4個新要素。4R以競爭為導向,在新的哲學層次上概括了營銷的新框架,它將企業的營銷活動提高到宏觀和社會層面來考慮,提出企業與顧客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應建立起事業和命運共同體,建立、鞏固和發展長期的合作關系,強調關系管理而不是市場交易。
(1)與顧客建立關聯
(2)反應
(3)關系
(4)回報
主要研究內容:
一、相關理論概述
(一)市場營銷策略的概念
(二)市場營銷策略的主要內容
二、惠利佳超市中老年女裝的營銷策略現狀
(一)惠利佳超市簡介
(二)惠利佳超市中老年女裝營銷策略現狀分析
三、影響惠利佳超市營銷策略制定實施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影響惠利佳超市營銷策略制定實施的主要因素概述
(二)影響惠利佳超市營銷策略制定實施的主要因素具體分析
四、惠利佳超市中老年女裝在營銷策略中存在的問題
五、惠利佳超市中老年女裝營銷策略改進建議
完成論文的條件、方法及措施:
通過一段時間查閱文獻資料及四年的理論知識的積累,通過畢業實習對企業市場營銷活動進一步了解,體會到市場營銷策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作用,通過閱讀專業著作,借鑒國內外論文、雜志、期刊、報紙,充分利用文獻資料及網絡電子資源,最終加以整理分析,并征求指導老師意見,與指導老師探討,保持聯系,力求使論文有創意,有現實指導意義,主要參考市場營銷策略研究現狀著作,集合眾專家觀點,通過自主論證,引證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完成論文
市場營銷專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2
摘要
目錄:
第一章、緒論(4000字左右)
1、選題背景:
選題依據:國際大環境(金融危機),行業環境(多家大化工公司倒閉,公司間收購、合并)處于大規模調整階段。
2、研究目的和意義:
總結本公司對于渠道整合的經驗和不足,用理論工具進行分析,并加以改進實施。也對同行業中類似情況提供借鑒(甚至是國內民營企業收購跨國公司)。
3、研究的內容、思路和方法:
二、B2B營銷渠道重組和管理的理論基礎(8000字左右)
1、國內外對于B2B營銷渠道重組和管理的研究現狀:
國外研究理論成果;
國內研究理論成果;
2、渠道戰略、設計、評估、重組和調整的理論基礎:
營銷渠道戰略;
營銷渠道結構、設計(設計目的,模式選擇,影響因素等);
渠道權力/力量;
渠道成員選擇、評估;
3、渠道管理的理論基礎:
營銷渠道中的產品管理、價格管理;
渠道成員激勵;
渠道沖突管理;
渠道績效評估;
渠道和諧;
三、產品、行業、公司簡介(大環境和小環境);(5000字左右)
1、簡介:鈦白粉,國內外行業、市場、競爭現狀(主要是DuPont的營銷渠道狀況);
2、Cristal和Millennium公司基本現狀介紹;
3、Cristal和Millennium產品類型簡介;
4、公司制定(既定)的營銷渠道戰略、渠道結構設計和選擇;
四、Cristal、Millennium合并前后的營銷渠道現狀和分析(8000字)
1、合并前雙方各自的渠道情況;
2、合并后渠道沖突問題出現,和原因分析;
3、市場、渠道分析;
4、渠道成員評估;
五、營銷渠道重組和管理的實施情況和成果(4000字)
1、產品管理、價格管理;1000字
2、渠道成員激勵;1000字
3、渠道沖突管理;1000字
4、渠道績效評估;1000字
5、渠道和諧;1000字
六、結論(1000字)
市場營銷專業論文開題報告 篇3
區域農產品品牌是指1個地域內1群農業生產經營者所用的公共品牌標志,其基礎必定要有某1特定農業產業或農產品大量聚集于某1特定的行政或經濟區域,形成了1個穩定、持續、明顯的競爭集合體。許多名、優、特農產品具有明顯的地域特性,打上了區域的烙印,如果脫離了特定地域,這些產品的市場認可度就會大打折扣,甚至被認為是假冒偽劣產品,因此農產品品牌多采用地域品牌,成為區域產品。
1、問題的提出及研究的意義
品牌的知名度要銷售規模來體現,而銷售規模要靠銷售渠道的運作才能實現。分銷渠道是區域農產品的車輪子,只有選擇了好的可靠的分銷渠道,才能使區域農產品方便、快捷、源源不斷地轉移到消費者手中。目前專門研究區域農產品品牌分銷方式的還非常少見,與之相關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對農產品銷售渠道方面。
研究區域農產品品牌分銷方式的選擇有利于探索符合區域農產品品牌自身特色的分銷方式。進行渠道創新,將給區域農產品品牌營銷注入新的活力,煥發出蓬勃生機,有利于解決農產品普遍面臨的產銷矛盾,擴大區域農產品的銷售半徑,提高其品牌知名度,促進產品銷售,培育區域特色農產品,實現農民增收。
2、國內外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
從約翰富蘭克林克羅威爾(John Franklin Crowell)(1901)作的產業委員會農產品分銷報告開始,國外學者就開始了對農產品營銷渠道的研究;韋爾德L。D。H(Weld。L。D。H)(1916)在《農產品營銷》中,著重研究了農產品從離開農場后的營銷過程,重點論述了農產品流通的渠道組織、商品交易、期貨交易、拍賣和聯合運輸等;本杰明H希巴德(Benjamin H。Hibbard)、西奧多麥克林(Theodore Machlin)、保羅D康沃斯(Paul D。Converse)等(1921)分別在《農產品營銷》、《有效的農業市場營銷》和《市場營銷方法和政策》中對農產品的合作營銷、消費合作社、渠道組織交易方法等作了系統研究;韋爾德(1932)在其著的《農產品營銷》中,對農產品的集中、儲存、融資、風險、標準化、銷售和運輸等職能進行了研究,并對農產品的分銷渠道特征、分銷成本、中間商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早期的農產品營銷渠道研究,局限于流通領域的中間組織、渠道成本、渠道效率、渠道職能的研究,缺乏對渠道系統中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深入研究。在此之后,營銷渠道研究領域中相繼出現了古典學派、管理學派和行為學派,不斷對渠道理論進行完善。
20世紀90年代以來,營銷學的主要代表有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勞倫斯G弗雷德曼(Lawrence G Friedman)和伯特羅森布羅姆(Bert Rosenbloom)等西方學者,其主流觀點主要是利用渠道差異性使企業獲得競爭優勢,推崇進行渠道創新,創建企業渠道優勢,為企業創造持久的1流銷售業績和競爭優勢。在對影響渠道選擇和決策因素分析時提出認為產品、市場和競爭因素、環境因素、技術因素、資金因素和市場生命周期因素都應該考慮在內。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提出了建立以顧客和競爭為導向的營銷渠道系統。
(2)國內研究現狀
農產品營銷在我國還是1個新的學科,對農產品營銷渠道的研究更是不多見,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重視農產品營銷渠道的研究,但多局限于從農業生產管理和農產品流通管理角度對農產品營銷渠道發展觀念、組織和形式的研究。
在國內,姚今觀(1995)介紹了我國從建國以來至1995年間農產品流通情況,認為應該運用宏觀手段和法律手段來進行管理;馮雷(1996)對農產品法定銷售組織在市場運行中的條件和效應進行分析,設計出我國幾種大宗農產品的市場流通模式;姚於唐(1999)認為提高市場營銷能力是增強我國農產品競爭力的主要途徑;程國強(2000)從國際農產品市場出發,提出培育農產品營銷主體、發展農產品營銷公司及創建農產品品牌是實現農產品比較優勢的關鍵;李岳云(2000)認為影響農產品比較優勢的因素不僅僅是品種問題,還有農產品加工問題、農產品在流通渠道中的儲存、保鮮和安全保證問題,同時主張通過農民協會提高農民自我保護意識和在市場中的組織化程度;李崇光(2000)在其農產品營銷研究中,運用了農業經濟管理和市場營銷學的理論進行交叉研究,克服了單獨從生產領域或流通領域研討農產品營銷問題不夠全面系統的缺陷;陸國慶(2001)提出區域農產品品牌是指1個地域內1群農業生產經營者所用的公共品牌標志,它是1種區位品牌;溫思美(2002)提出了加快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尤其是農產品產地批發中心的建立,培育農產品市場中介組織,走企業辦市場,企業管市場,市場企業化的農產品流通市場建設之路,并在此基礎上對農產品流通渠道系統、渠道組織和渠道管理進行了創新研究;孫劍、李崇光(2003)在農產品營銷渠道的系列文章中對農產品營銷渠道進行了研究;李崇光(2004)主編的《農產品營銷學》對農產品營銷渠道進行了分析;冷志明(2004)在《我國農產品營銷渠道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對農產品營銷渠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了研究;馬惠蘭、蒲春玲(2004)提出區域農產品比較優勢的概念界定和市場選擇, 以確保區域農業生產與發展在競爭市場中保持優勢;郭素貞、唐立新(2006)通過分析農產品的特點,比較了5種農產品銷售渠道模式;鄢華(2006)通過探討農產品營銷渠道創新的可行性,提出建設性意見,切實推動農產品快速分銷;郭紅生(2006)從深挖具有地理標志的區域農產品品牌文化底蘊角度提出區域農產品的文化營銷策略;周發明(2006)提出進行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必須明確區域品牌的經營主體,完善區域特色農產品的質量標準體系,加強農產品區域品牌的管理;萬麗亞、連先亮(2007)對區域特色農產品銷售模式作了探討并進行了實證分析。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時間:2023-09-17 10:0:39大學生寒假社會調查報告范
時間:2023-09-17 13:0:02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
時間:2023-09-18 09:0:12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模板范
時間:2023-09-18 16: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