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序志愿不建議沖一沖,平行志愿可以稍微沖一下。理論上說,第一志愿填報沖一沖的院校完全沒有問題,因為由于每年考生的不同,心態的不同,對同一所院校,填報志愿的考生成績上便可能完全不同,沖一沖也有可能撿到寶。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覺得希望很大。那絕對應該沖一沖。畢竟第一志愿往往是填報者心中最顯眼的好志愿,進入該校之后,對人一生都會帶來不同的影響。畢竟是平行志愿,這個不行了,還有其他機會。
如果覺得希望不大,應該求穩為主。所謂希望不大,是指參考歷年的考試成績和錄取分數線,自己和一些心儀的學校有差距,而且差距還不小,這就不要浪費志愿了。應該等而次之,填報檔次稍低點的院校,確保走人。
如果覺得希望不大。那么哪個志愿都無所謂的,就抱著檢漏的心態,也要報一報,萬一奇跡發生,就是自己的意外的驚喜。
即考生填報平行志愿的第一志愿時,要挑選一所往年錄取分數略高于自身成績且是自己非常喜歡的院校,憑運氣去沖一沖。但這個沖高的分數還是有一定的限度,一般是選擇錄取分數高于自身成績0~10分以內的院校,切忌好高騖遠,脫離實際隨意亂填。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對于自己理想的院校且分數較高,大家可選擇沖一沖,但沖高不是“漫天要價”,有兩點需要考生和家長思考清楚:一是沖高的院校確實有一定可能的錄取概率,但這種可能微乎其微。二是要做好專業調劑的準備,被沖高院校錄取已實屬不易,由于平行志愿一輪投檔的原則,考生必須服從專業調劑,所以沖高壓線的考生一旦被投檔,通常要被調劑到其他專業。
即最后填報的志愿院校,考生可選擇保底院校,確保自己檔案不會因無法投出而成為死檔,影響錄取。“保一保”院校的填報志愿范圍,一般是選擇錄取分數低于自己成績15-30分左右的院校,保證自己能上大學。
這是考生的最后一道保險,用到的可能性比較小,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需要注意“三不原則”:一是不拿新招生院校保底,原因是新院校的未知因素太多,容易出現不可控的狀況。二是不拿招生計劃少的院校保底,萬一其他人也拿來保底,很有可能導致自己滑檔。三是不拿往年錄取波動大的院校來保底,因為錄取波動大、變數多,反而起不到保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