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有6個平行志愿,可以沖一沖的志愿,填一個或兩個。
一般情況下,有6個平行志愿,可以沖一沖的志愿,填一個或兩個。為了避免滑檔,志愿間必須有梯度。如果將6個志愿全部填成同一層次的,那么一個志愿落空,后面的所有志愿都會落空。所以,填志愿時,最好按沖穩(wěn)保的方法,將各個層次的學校都填上,如果前面沖的學校錄不上的話,還有穩(wěn)的學校,如果穩(wěn)的學校不行的話,還有保底的學校,保底的學校一般比自己的分數(shù)低20多分,所以被錄取的安全系數(shù)非常大。
沖穩(wěn)保的比例,一般是 2:2:2或者1:3:2,這兩種填法都比較合理。前者是更大膽一些,6個志愿中沖兩個,這種填法好處是容易撿漏,容易被比自己層次高的學校錄取,缺點是,有可能是沖進了好學校,但是上不了好專業(yè)。
1:3:2這種填法更穩(wěn)妥。因為沖學校,畢竟是有風險的,沖的學校比自己的分數(shù)高,錄取可能性非常就小。而穩(wěn)一穩(wěn)的學校,一般是跟自己的分數(shù)持平,或者是低于自己的分數(shù)10分以內的。穩(wěn)一穩(wěn)的學校,最有可能被錄取,因此多填一個穩(wěn)的學校,被錄取的幾率就會增加一份。因此1:3:2地沖穩(wěn)保比例,更安全,更穩(wěn)妥。
沖分不會滑檔,但是當你沖分超過最高錄取分數(shù)線時,你有可能會被分級錄取,這就是所謂的“沖分不會滑檔”的意思。比如我國的高考,如果你的總分高于最高分,那么你有可能會被錄取到一批更低一些的錄取段,就是所謂的“沖檔”。而沖分范圍,取決于各地考生參加高考的總分水平,一般是20-50分之間。
高考志愿報考,填報“沖一沖”的大學志愿是為了“沖”大學而不太關注專業(yè)的好壞,所以它并不是適合所有的考生填報,不過有三類考生還是比較適合填報“沖一沖”大學。
第一類:非某某大學不上的考生
高中生都有自己的目標大學,有考生目標是211高校,有考生是重點大學,有考生是行業(yè)領域特色高校,有目標是好事,因為目標是前進的方向,更是學習的動力,可是想要實現(xiàn)大學目標,是需要看我們高考分數(shù)的。
有一些考生高考成績不太理想,可卻抱著非某某大學的心理,那考生就可以把某某大學填報成“沖”的大學志愿,萬一被大學錄取了,就實現(xiàn)了夢想,不被錄取,反正考生也是打算復讀,并不影響考生的心情,因此這一類考生適合填報“沖一沖”大學志愿。
第二類:喜歡冒險且穩(wěn)重的考生
這類考生利用高考志愿錄取流程,把前幾個大學志愿全填報成自己想上的實力較強的大學,可是“沖”的大學志愿跟自己高考成績有段距離,而自己又想上大學,于是會填報兩到三個“保一保”的大學,若是被“沖一沖”大學錄取了,那是幸運,如果不被錄取,對我又沒什么損失,反正有保底大學,并不耽誤上大學,所以這一類考生也適合填報“沖一沖”大學。
第三類:剛超本科線的考生
高考招生錄取,并不是說過本科線的考生就能上本科院校,比如2020年河南高考,本科上線人數(shù)在38.4萬人,而本科實際錄取人數(shù)在35萬人左右,會有34000人左右過了本科線而上不了本科大學,因此剛超本科線的考生更適合填報“沖一沖”的大學志愿。
其實剛超本科線的考生是比較“委屈”的,想上本科院校又基本上不了,選擇專科院校又心有不甘,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填報“沖一沖”院校,畢竟每一年的院校招生分數(shù)是有波動的,有高有低,我們可以挑選歷年招生分數(shù)比較低的本科院校報考,全部把高考志愿填報成“沖一沖”大學志愿,只要被其中一所大學錄取,那就是賺到了,因此這類考生最適合填報“沖一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