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報志愿第一志愿是招生部門在每個錄取批次中,首先投遞給招生學校供其選擇錄取的考生志愿。第二志愿是考生在每個錄取批次中填在第二位的學校志愿,往往也是考生退而求其次的較為滿意的學校志愿。
1、錄取順序不同
在同一批次里,按照先后順序錄取,第一志愿優先于第二志愿投檔。從招生院校的情況來看,98%以上的院校都希望錄取第一志愿的考生。
2、錄取幾率不同
第一志愿錄取幾率大于第二志愿。在投檔時最先投第一志愿,在第一志愿中已經完成了招生計劃的學校,一般就不再錄取第二志愿的考生了;只有當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時,才會錄取第二志愿考生。
3、錄取分數不同
以第二志愿錄取的分數要比以第一志愿錄取的分數高。如果以第二志愿填報某大學,就必須比第一志愿填報這所大學的考生要高出30~50分。
高考第一志愿是招生部門在每個錄取批次中,首先投遞給招生學校供其選擇錄取的考生志愿。高校錄取人員最先看到的也是第一志愿的考生檔案,當第一志愿符合錄取條件的考生人數已達到當年招生計劃數時,這所高校就不再考慮填報了它的第二志愿及其他志愿的考生了。
也就是說,第二志愿及其他志愿填報了這所高校的考生就沒有機會讓其選擇了。可見,第一志愿的填報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志愿是考生在每個錄取批次中填在第二位的學校志愿,往往也是考生退而求其次的較為滿意的學校志愿。
當高考第一志愿不能如愿時,考生一般都寄希望于第二志愿能夠實現。第二志愿是招生部門在每個錄取批次中,第二次投遞給招生學校供其選擇錄取的考生志愿。凡錄取第一志愿考生不足招生計劃數的高校,都要從填報了該校第二志愿的考生中補充選擇錄取考生。
這就是說,考生所填報的高考第二志愿只有當該校按第一志愿錄取后尚未完成招生計劃時才起作用。因此,考生所填報的第二志愿應該是這個批次中第一志愿填報人數較少、相對較“冷”的學校。
在同一批次里,必須要按志愿順序錄取。如考生的分數未達到第一志愿學校的錄取分數線或雖然達到錄取分數,但由于專業的選報不當,而被退檔的,就需要轉到第二志愿或其他志愿錄取。
一般情況下,學生填報時,第一志愿會填的比較高,屬于那種碰碰運氣,只有些許可能報上去的。大膽的試一試的。第二志愿填的符合自己能力的,而后面的志愿就是保底的,肯定能上的。
現在大部分省市實行的都是平行志愿,只有少數地區還采取順序志愿,對于采取志愿順序志愿的地區來說,第一志愿十分重要,但對第二志愿也不能輕視和馬虎。在填報第二志愿時,一定要仔細閱讀第一志愿學校的招生章程和錄取原則,如這所學校第二志愿的招生計劃和分數級差有多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