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參加2021年高考的考生應該如何備考?2021年高考到底難不難都是高考生疑慮的問題,那么以下是今年全國高考難度系數分析,僅供參考。
亮點1|防疫:為每個考點配備防疫副主考
教育部要求,健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高考組織工作機制。結合疫情防控實際,進一步細化組考防疫工作方案,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標準,強化命題制卷、考點考場、評卷等場所防疫舉措;做好考生和考務人員日常體溫測量和身體健康狀況監測,按要求為每個考點配備防疫副主考,設置必要的隔離考場、隔離設施,配備充足的防疫物資等。
亮點2|名額:貧困縣脫貧后仍可享專項計劃
各地各校要繼續實施國家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綜合考慮生源數量及學校辦學條件、畢業生就業狀況等因素,繼續將招生計劃增量向中西部地區和考生大省傾斜。
按照中央脫貧攻堅有關部署,專項計劃實施區域的貧困縣脫貧后2021年仍可繼續享受專項計劃政策。
亮點3|命題:今年高考試題增強開放性
教育部要求,穩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
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省份要全力做好新高考落地的各項工作,精心制定命題、考試和錄取工作方案;
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東、海南要進一步總結完善試點經驗,不斷研究解決改革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
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加強與中學人才培養銜接,完善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并向社會公布,逐步轉變簡單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的招生模式。
2021年高考命題要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查和引導。要優化情境設計,增強試題開放性、靈活性,引導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
亮點4|強基計劃:優化校考內容和形式
教育部要求,要優化高校考核的內容和形式,充分運用考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考查思想品德、專業興趣、科研志向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等,著力選拔“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優秀學生。
各地各校要統籌安排高職分類招考計劃,重點向區域經濟建設急需、社會民生領域緊缺和就業率高的專業傾斜;逐步取消中職本科貫通招生,適當在學前教育、護理、養老、健康服務、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擴大中高職貫通招生規模。
亮點5|錄取:高考分數不提供給考生所在中學
教育部還明確,加強高校招生錄取批次管理,不得隨意將普通批次招生專業安排至本科提前批次招生。各地要開展招生秩序專項治理,嚴肅查處違規宣傳、通過設置獎金等方式違規爭搶生源、違規承諾錄取等行為。
除教育部規定的特定事項外,只能將考生的高考成績信息提供給考生本人及有關投檔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學及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嚴禁宣傳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等;嚴禁各地政府、學校、培訓機構以高考成績為標準獎勵教師和學生。
亮點6|外語“一年兩考”:全國統考科目中的外語分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6個語種,由考生任選其中一個語種參加考試。
高考綜合改革省份使用教育部考試中心試題實施外語“一年兩考”的,第一次考試時間為1月8日。使用完整試題(含聽力部分和筆試部分)考試的,考試時間為9:00至11:00,聽力測試應安排在筆試考試開始前進行;僅使用外語聽力部分試題組織考試的,考試時間為9:00開始,11:00前結束(考務實施細則另行通知)。
第二次考試時間為6月8日。自命題省份可自行安排除6月8日考試之外的另一次考試時間。報考外語專業的考生,應參加由省級招辦統一組織的外語口試。
這意味著什么呢?其實簡單概括一下就是,一年中除了6月8日外,1月8日還有一次機會能夠參加外語考試,并且兩次外語考試獲得的成績,可以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的外語成績。
2021年高考難度會加大的原因
1、復讀人數增加,高考競爭激烈
由于2020年疫情的原因,雖然高考因此延期,但在疫情期間,不少學校選擇以網課的形式繼續教學,從心理壓力和教學質量上,對2020屆考生產生了影響。
由此可見,相較于平淡無奇的其它年份,疫情得到控制后的第一年將會可預見的增加,因為受到影響發揮失常而復讀的考生,競爭將會隨著高考人數的增加而更激烈。
2、復讀生將受限,教學資源不同
2020年上半年,貴州、四川、云南等地相繼出臺相關規定,明確對于招收復讀生、舉辦復讀班進行限制,其中部分地區甚至要求公辦高中、普通高中嚴禁招收復讀生。
雖然可以預見到2021屆復讀生將會因疫情增加,但由于這些規定的出臺,部分地區的復讀生將不能享受以往的教學資源,僅能進入私立高中。
3、高考改革,應屆復讀各有優勢
眾所周知,2021年河北、遼寧、江蘇、福建都將迎來高考改革,根據北京、湖北的相關官方回復表示,政策上對復讀考生沒有限制,高考改革對復讀考生沒有影響。
實質上,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全新的考察模式對于復讀生是陌生的,但他們卻需要更短的熟悉時間。不過也有類似浙江地區保留成績的政策,復讀生相對應屆生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