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位次就是指文史類或者理工類考生的高考成績在全省該科類考生中屬于哪個位置。位次是依據高考成績由高到低來排的,當成績相同時就會并列為同一位次,考生可根據分數算自己的位次,但只可以算出一個范圍,無法算出具體位次。
文史類考生按照文科位次進行排序,理工類考生按照理科位次進行排序。排序標準:文科類考生按語文、文科綜合、數學、外語的科目順序逐個對分數進行排序;理科類考生按數學、理科綜合、語文、外語的科目順序逐個對分數進行排序。
首先,最初步的一種算法。打比方今年的一本線是570,去年的分數線是550,(可能今年題比較容易),而我們考生的高考分數是620(比一本線高50分),那個換算到去年的成績,也大致比一本線高50分,也就是600分了。
但這樣算并不是太準確,因為如果今年題簡單的話可能有很多人是同分的。而去年題比較難,處在600分之前的人分數差距大,相對的排名比較容易確定。
換算公式為:
(1)新高考位次/選物理人數=舊高考理科位次/理科人數
(2)新高考位次/選歷史人數=舊高考文科位次/文科人數
新高考位次:選物理或選歷史的全省位次,會跟隨高考成績一起公布;選物理(歷史)人數:新高考選物理(歷史)的總人數,可以在一分一段表上可以直接查到(即最后一個人的位次加上人數);理科(文科)人數:舊高考理科(文科)總人數。這種方法就是將選物理或歷史后的高考位次,轉換為舊高考的理科或文科位次,進而使用后面這種“等效位次”參考往年招錄數據。
高考位次就是指文史類或者理工類考生的高考成績在全省該科類考生中屬于哪個位置,是高考志愿填報指導專家阮吉鵬老師于2001年提出的一種全新概念,此后一直作為填報志愿的科學依據之一,這種方法適合于考后出分、出分數段填報志愿的省市。需注意的是:位次不是名次,而是指考生成績和考生人數總和后的綜合排序;高考分數最高的考生位次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