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底,林蕓幾乎每日都會接到學歷提升教育機構的客服電話。“我之前咨詢過一個自考機構,客服說2018年自學考試(以下簡稱“自考”)將進行改革,加考英語四級聽力和高等數學。考試更難,拿證時間更長。他天天提醒我再不報名就晚了。”
談及此,林蕓頗為無奈,卻也略顯憂慮。盡管懷疑這是慣有的營銷技倆,但她也擔心真如客服所言,一旦錯過機會,通過自考提升學歷的夢想將遙遙無期。
自學考試是一種學歷繼續教育形式。繼續教育是面向學校教育之后的社會成員的教育活動,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受眾以成人為主,也被稱為成人教育。學歷繼續教育指頒發高校學歷證書的繼續教育形式。
除自考外,學歷繼續教育還有兩種方式:遠程教育和成人高考。三者的考試難度、學習形式以及證書類型各不相同,但學歷證書均受到國家承認。學歷繼續教育的學歷層次分為專科和本科兩種類型,根據學歷起點的不同,又細分為“高起專”、“專升本”、“高起本”三種類型。
自去年始,關于學歷繼續教育政策收緊的消息便不時傳出,甚至有教育機構以“學歷繼續教育末班車”作為招生的噱頭。2017年8月,在教育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曾對此進行了糾正,否認“2018年高校將取消學歷繼續教育”的說法。但同時強調,“學歷繼續教育需要進行改革,以育人為方向、確保教育質量”。
如果說2017年是學歷繼續教育改革的過渡年,2018年開始,學歷繼續教育改革的方向漸次明朗。“停止繼續招生、考試難度加大、專業范圍縮小、學歷類型減少”,多所高校已經開啟對學歷繼續教育不同程度的改革,整個體系的轉型已成必然之勢。
學歷繼續教育政策收緊
成人高考、網絡教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三種學歷形式中,“寬進嚴出”的自考含金量最高。“自考原來的門檻不高,但現在高等數學和英語作為必修科目夾雜在考試當中,難度進一步增大,以后的趨勢也會越來越難。另外,以前的成人高考難度也將逐步加大。”山東曲榕教育服務機構負責學歷提升咨詢服務的王姓老師預測道。
除了考試難度不斷提升外,今年開始,許多高校已經開始取消學歷繼續教育的專科學歷類型,或是對報考專業進行限制。“從2018年開始,人大取消了高中升專科學歷類型,如果想選擇升本的學員,也要抓緊時間,提早動手準備。雖然目前還沒有正式的政策出來,但一旦出臺就會動作很快。”2月1日,記者在向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進行咨詢時,工作人員提醒道。
2017年4月西南大學曾發布公告,稱將停止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和網絡教育高起專層次招生,網絡教育只招收“專升本”、“高起本”層次。2月1日,記者向西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求證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西南大學自考的“高起專”學歷依然可以報名,但專業選擇已經由十幾個精簡為六個。“之后,專科層次學歷很有可能不再招生。”“為了提高成人教育的含金量和社會認可度,國家加大對成人教育的管控,很多重點院校停招專科,18年開始,專科只能報一些較次的院校,或是較次的專業。”王老師解釋道。
實際上,早在底,學歷繼續教育政策收緊的苗頭便已顯現。11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規定自2018年起,普通高等學校將不再舉辦本校全日制教育專業范圍外的學歷繼續教育,沒有舉辦全日制專科層次教育的普通本科高校,不再舉辦專科層次的學歷繼續教育。
這是教育部規范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專業設置的首份文件,加強規范、精簡專業是高校學歷繼續教育的改革方向。在政策引領之下,許多高校選擇順勢而為,加速學歷繼續教育的精簡改革,甚至是停止招生。
2017年4月,中山大學則發出告示:“為適應學校戰略發展需要,我校已經全面停止網絡學歷教育、成人學歷教育以及自學考試助學的招生工作。”同月,東北師范大學也發出告示,宣布暫停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
而在學歷繼續教育領域有著高知名度的北京大學也選擇了全身而退。1月31日,北京大學繼續教育部綜合辦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從2018年開始,北京大學將不再進行學歷繼續教育招生,已過去的2017年是最后一期招生,但繼續教育學院的非學歷教育部分仍將保留。
盡管教育部并未強制要求高校停招學歷繼續教育,改革的大潮正由涓涓細流匯聚而成。“雙一流大學未來可能完全不做學歷繼續教育,只有一些地方類院校開放成人教育學歷。”王老師認為。北京開放大學校長褚宏啟也向記者表示,許多知名高校今年開始停止或減少專科招生,未來可能會進一步停止學歷繼續教育的本科層次招生,并將精力放在學校的主業上。
繼續教育的轉型之路
普通高校學歷繼續教育最早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初的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改革開放后,伴隨著高等教育的恢復,學歷繼續教育獲得了快速的發展。
全國高校第一所繼續教育學院??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即在2005年選擇停止現代遠程成人專升本學歷教育的招生工作。此后清華繼續教育學院定位于非學歷教育。多所高校效仿退出。
真正的撤退高潮開始于2017年,中山大學、北京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宣布將停止學歷繼續教育招生。在高等教育格局亟需調整與優化的時代,退出或縮減學歷繼續教育業務,成為高校明晰自身定位的必經之路。
褚宏啟認為,研究型大學的使命在于推動科學研究以及人才培養,在“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清晰定位尤為重要。“學歷繼續教育占據高校的許多資源,高校在‘雙一流’建設的目標下,無法兼顧所有類型的教育業務。”
教育部門和高校開始摸索繼續教育全新的發展模式,繼續教育系統承擔國民學歷教育補償的任務不斷弱化。“信息化時代,人們的教育需求日益多樣化、靈活化,對非學歷教育培訓的需求加大。”褚宏啟說。
也正因此,非學歷教育培訓被認為是未來改革的方向。2017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宣布將停止學歷繼續教育招生時,便在告示中提及,將“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
1月26日,教育部通過官方網站對開放大學改革試點五年來的整體狀況進行了通報,指出開放大學五年的改革成效顯著,將開放大學定位為“繼續教育服務的提供者、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推動者和教育公平的促進者”。
褚宏啟認為,未來的繼續教育將以開放大學為重心,并且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制度創新,例如建立“學分銀行”,將學歷與非學歷教育進行融合。“如果有人想要“專升本”,可以把原有的專科學歷轉換成一定學分,在此基礎上達到本科學歷。有了“學分銀行”的概念后,可以打通非學歷教育與學歷教育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