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2018級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新生就要開學了。時光荏苒,至今記得四年前爸爸送我上學時的情景。眨眼之間,大學已經離我越來越遠,永遠停留在那年6月。這四年,有小確幸也有說不清的遺憾。可能是一張紙寫滿卻從未實現的計劃表,也可能是一個個明天約卻從未實現的諾言。高考升學網帶你一起了解關于2018年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錄取通知書、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開學時間及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入學考試轉專業相關政策,還有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宿舍條件分配方案等相關信息,希望對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的準大學生有幫助。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成立于2001年,是由貴州民族大學申辦,民營資本投資,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確認設立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學院現有兩個校區,花溪校區坐落于山清水秀、被譽為“高原明珠”的貴州風景名勝區貴陽市花溪區,大學城校區坐落在產城融合創新、生態文明示范的貴安新區,毗鄰貴州財經大學、貴州醫科大學、貴州師范大學等高校。學院占地面積700余畝,校舍面積30余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20余萬平方米。圖書館擁有紙質圖書和電子圖書近100萬冊。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宿舍條件環境照片 宿舍空調相關配置介紹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全國排名,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排名榜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重點專業排名有哪些,招生優勢專業排行榜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錄取分數線及歷年專業分數線統計表【文科 理科】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開學報到時間入學指南考試及轉專業軍訓時間說明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錄取通知書什么時候到,EMS快遞查詢及發放收到時間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大一新生開學報名時間安排及入學指南詳解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宿舍條件怎么樣環境圖片_宿舍有沒有空調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優勢專業排名,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最好的專業排名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入學考試,入學指南,開學時間及新生轉專業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錄取通知書查詢,通知書什么時候發為什么還沒收到
學院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設有16個行政管理部門、7個教學部和2個教輔部門,開設有本科專業34個。
學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秉持“依托優秀資源,延攬優秀教師、培養優秀學生”的理念,以“修身、自信、樂學、篤學”為院訓,按照“人才培養應用型、科研開發支撐型、社會服務區域型”的發展定位,圍繞“抓學科建設、促教學質量、上科研水平、辦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思路,以“內涵發展、產教融合、服務地方、形成特色”為主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較強社會政治經濟建設能力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努力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效益良好、社會信賴、民族團結、人民滿意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學院實施“人才強院”戰略,通過實施一系列人才工程建成了一支德才兼備、生師比匹配、專兼比合理、學緣結構優化的師資隊伍。目前,學院有專兼任教師600余人,副高以上職稱占50%,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占70%。其中,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務院辦特殊津貼專家、貴州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黔靈學者”、貴州省省管專家、貴州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教學名師等近30人。
學院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的人才培養體系。按照“突出應用、培育特色、提高質量”的思路,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積極調整專業結構,對接行業產業發展,積極開展校政、校企、校地、校所合作協同育人,著力培養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
學院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形成了以文、法為主,理、工、管、教、藝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通過學科建設統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師資隊伍和資源配置,努力推進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現有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民族民間文化教育傳承創新重點研究基地(高等院校)”1個,中國南方少數民族文學藝術與文化傳播研究基地1個,中國民俗學會民俗教育專業委員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教育研究基地”1個。2017年,學院被全國社科聯評選為“創建新型智庫先進社會組織”稱號。
近五年來,學院自有教師主持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5項,其中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招標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教師發表學術論文250余篇,其中SCI、EI、ISTP檢索及核心期刊論文40余篇;出版專著15部。學院“少數民族非遺傳承創新研究團隊”榮獲“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十大創新團隊”稱號。
學院面向全國12個省(區)招生,目前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萬余人。建院以來,學院為國家特別是貴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輸送了2萬余名合格人才,畢業生對母校的滿意度達到95%以上,一次性就業率均保持在90%左右,畢業生良好的綜合素質得到社會充分認可。近年來,畢業生中已有300余人考上了研究生,如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西南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
學院堅持以服務社會為導向,逐步形成了立足地方、面向全國,政、產、學、研相結合的社會服務體系。學院與地方政府以及企事業單位開展了全面合作,并建成各級各類實習實踐基地90余家。
學院廣泛開展國際國內交流與合作,先后與北京語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暨南大學、西南大學等著名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每年選派100余名學生交流學習一年。通過“千人留學計劃”項目,每年選派20余名優秀學生赴臺灣大葉大學、俄羅斯普列漢諾夫經濟大學、馬來西亞理工大學、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學等高校進行交流學習。
經過多年的努力,學院已建設成為一所辦學體制機制富有活力,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逐步完善,學科門類齊全,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緊密對接,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能力持續提升,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獨立學院。學院先后榮獲“全國先進獨立學院”、“第四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單位”“貴州省民辦非企業等級評估5A級單位”、“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學校”、“貴州省第五批民族民間文化教育項目學校”、“‘十二五’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貴州醫科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1 11:0:41遵義醫科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1 11:0:39貴州醫科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1 09:0:34遵義醫科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1 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