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紡織大學現在有4個校區,分別為:陽光校區、南湖校區、東湖校區和雄楚校區
1武漢紡織大學陽光校區
地址:武漢市江夏區陽光大道1號 郵政編碼:430200。 武漢紡織大學在新中國振興民族輕工業的呼聲中應運而生,她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漢紡織工學院,1999年更名為武漢科技學院,2010年更名為武漢紡織大學。
2.武漢紡織大學南湖校區
地址:武漢市洪山區紡織路1號 郵政編碼:430073。武漢紡織大學占地2000多畝,擁有陽光、南湖、東湖、雄楚四個校區,植根于荊楚文明之沃土,敢為人先,勇立潮頭,踐行特色辦學理念,秉承“崇真尚美”校訓,堅持“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開拓創新的發展精神、彰顯特色的執著精神”,歷經五十余載,已成為理、工、文、經、管、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
3.武漢紡織大學東湖校區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東湖梨園漁光村1號 郵政編碼:430077。武漢紡織大學現有在校生近22000人,擁有20個教學院部,是國家卓越工程師試點院校,現有本科專業62個,其中國家特色專業4個,湖北省品牌專業7個,1個專業入選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擁有碩士一級學科1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7個,擁有工程碩士、金融碩士、工商管理碩士、會計碩士和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授權。獲批8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5個省優勢和特色學科,“現代紡織技術”和“時尚創意與文化”兩個學科群被推薦列入湖北省“十三五”省屬高校優勢特色學科立項建設。
4.武漢紡織大學雄楚校區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雄楚大道938號。武漢紡織大學實施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行動計劃,圍繞“知識、能力、品格”協調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以“質量工程”為抓手,以“卓越人才試點班”為切入點,全面推進“陽光教育工程”,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校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和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驗區,四個專業入選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近五年學校獲國家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4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一大批學生在各類國家級、省級競賽中取得豐碩的成果。
武漢紡織大學在新中國振興民族輕工業的呼聲中應運而生,其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漢紡織工學院,1999年更名為武漢科技學院。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先后并入,2010年更名為武漢紡織大學。http://www.kaqiz.cn
學校秉承“崇真尚美”的校訓,弘揚“自強不息、經天緯地”的大學精神,堅持特色發展,實行開放辦學,主動服務紡織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歷經六十余載,已成為理、工、文、法、經、管、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是國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全國十大時裝名校,致力于建設學術實力強、育人環境美、文化氛圍濃、師生認可高、社會聲譽好的美好紡大。
學校位于湖北省武漢市,占地2000余畝,擁有四個校區,設有20個教學院部,各級各類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現有本科專業67個,其中國家特色專業4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1個,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專業2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8個,湖北省品牌專業7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6個;擁有1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七大學科門類;擁有8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5個省優勢和特色學科,“現代紡織技術”和“時尚創意文化”2個學科群列入湖北省“十三五”省屬高校優勢特色學科群重點建設,紡織科學與工程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學校實施人才高地匯聚工程。堅持引育并重,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隊伍,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學校現有教職員工2000余人,專任教師1300余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700余人,博士700余人。長期在校工作的院士、外籍院士7人,其中自主培養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級人才10人,省級各類人才200余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8人,享受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12人;擁有一批具有海外學習背景的“陽光學者”。
學校實施人才培養質量工程。堅持立德樹人,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實施人才培養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完善“五育并舉”育人格局,構建“產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大力開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設,著力培養“知識、能力、品格”協調發展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學校整體進入一本招生,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和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驗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國家精品開放課程6門,獲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項;近幾年獲得國家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1項。學校大力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實行“前創后廠”模式,建有湖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等不斷提高,在各類國家級、省級學科競賽中取得豐碩成果。
學校實施科技實力攀登工程。注重技術創新,培育重大科研成果,推進成果轉化,不斷提升科技競爭力。擁有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還擁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及一批省級重點研究基地。相繼承擔國家基金項目、“973”、“863”項目和重點支撐計劃等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研課題近200項,一批科研成果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在紡織、印染、服裝和藝術等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勢。近幾年學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學校與紡織服裝產業集中地區共建產學研“根據地”,一批校地、校企合作項目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山東等地落地,服務社會能力顯著增強。
江漢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2 11:0:20江漢大學本科招生網登錄入
時間:2024-07-12 09:0:40中南民族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1 10:0:34三峽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1 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