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專業簡單來說就是學生由原專業轉入另一專業學習。很多高校在大一或者大二結束的時候,會給一部分學生轉專業的機會。然而,各大高校都或多或少會對學生設置一些門檻,這些門檻或高或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學校的規定會有很大的差別。如果你想大學轉專業,志愿填報時一定要提前看一下你報考學校轉專業的門檻!以下是黃岡師范學院轉專業政策規定及條件,供考生參考。
轉專業工作基本原則
轉專業的報名審核、考試、錄取等所有工作,均須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所有參與轉專業工作的管理人員、教師、學生都必須嚴格遵守工作程序與規則。工作中如發生違規操作、徇私舞弊等情形,一經查實,學校將予以嚴肅處理。
轉專業申請對象及條件
申請對象:我校2023級普通全日制在籍在冊本科學生(不含第二學士學位、湖北省優師計劃、黃岡市優師計劃、高職一體聯合培養、中職技能高考、中外合作辦學、專升本等錄取類型學生)。
基本要求:
學生申請轉入的專業必須符合我校當年招生專業錄取條件(與高考的選考科目相關),各專業選考科目要求詳見《黃岡師范學院2023年在湖北省院校專業組及招生計劃一覽表》(附件1)。未執行新高考招生模式省份的學生仍按2019年版轉專業辦法執行。
學生申請轉專業應當符合《黃岡師范學院普通全日制本科生轉專業工作管理辦法》(2023年12月修訂)(詳見附件2)和本通知中的相關規定,同時還需符合申請轉入學院轉專業工作方案中的相關要求。
轉入指標確定依據:
方案1:指標不打通使用 學院各專業轉入指標原則上不超過該專業實際招生人數*10%;其中,其中,為保障優質資源共享,已獲批國家、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的專業可分別增加5%、1%的轉入指標。
方案2:指標打通使用 學院各專業轉入指標原則上不超過2023級實際招生總人數*5%(總人數不含第二學士學位、湖北省優師計劃、黃岡市優師計劃、高職一體聯合培養、中職技能高考、中外合作辦學、專升本等錄取類型學生)。
注意:學院在制定轉專業工作方案時須明確使用以上兩種方案中的哪一種,確定并公布轉入指標。
此次轉專業指標中,以下專業需增列黃岡市市級“優師計劃”專項指標。具體各專業增補指標為:地理與旅游學院增補2人,化學化工學院4人,機電與智能制造學院增補1人,計算機學院增補2人,建筑工程學院增補7人,教育學院增補13人,李時珍學院增補1人,生物與農業資源學院增補3人,數學與統計學院增補1人,物理與電信學院增補2人,政法學院增補3人,商學院增補8人,外國語學院增補8人,新聞與傳播學院增補1人。
2023年黃岡市“優師計劃”錄取名單見附件3。
不可轉專業的情形
高考選考科目與申請轉入專業選考科目要求不一致的;
藝術類與非藝術類,體育類與非體育類,不能互轉;
以特殊招生形式錄取的學生,國家有相關規定或者錄取前與學校有明確約定的,不得申請轉專業(含專升本、省級優師計劃、高職一體聯合培養、中職技能高考、中外合作辦學、第二學士學位學生)。
入學未滿一學期者(因參軍保留入學資格復學學生除外);
已轉過一次專業者;
身體條件不符合申請轉入專業的體檢標準;
在校期間有違法違紀行為,受過紀律處分者;
在休學或保留學籍期間者;
因學習態度不端正、缺考等原因有黃色或紅色學業預警者;
從外校轉學至我校就讀者。
黃岡師范學院地處武漢都市圈核心區、人文重鎮與全國宜居城市——湖北省黃岡市,是湖北省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擁有730萬人口的黃岡市第一高等學府。
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05年的“黃州府師范學堂”,歷經“省立黃岡鄉村師范學校”“湖北省立黃岡師范學校”“黃岡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等變遷;1999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層次的“黃岡師范學院”;2011年10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學校獨立開展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歷經百余年耕耘,學校現已發展成為一所涉及經、法、教、文、史、理、工、農、醫、管、藝等11大學科門類的多科性大學,擁有碩士研究生、本科兩種辦學層次,專業體系較為齊全,設有20個教學學院,開設本科專業70個。學校現有校園面積2012畝,面向全國22個省市招生,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9414人。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兩高”發展戰略,著力推進“百名博士引進工程”,現有專任教師1191人,其中正高163人,副高409人,博士503人;有國家和省級各類榮譽專家100余人。學校聘請有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重點高校的100余名知名學者、教授、博士生導師為兼職教授。2023年,學校黃梅戲文化傳承與創新教師團隊入選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近年來,學校還加強臺灣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獲批“湖北省臺灣青年就業示范點”,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學校教學改革和質量工程穩步推進,現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9個,國家級一流課程2門,通過教育部師范類二級認證專業7個,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教育部定點教改試點專業1個,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項,教育部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1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51項。省級及以上教學成果獎43項,省級試點學院1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4個,省級品牌專業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1個,省級教學團隊12個,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15個,省級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6項,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5項,省級荊楚卓越計劃項目6項,省級一流課程、精品課程等70門,省級教學研究項目134項。
學校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學生在2011至2014年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ICM)中連續榮獲一等獎、二等獎,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連續10年榮獲國家獎(其中連續8年榮獲國家一等獎);近年來,學生在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ACM-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田家炳杯”全國師范院校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等重要賽事中摘金奪銀,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2006年開始,學校先后與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大學、上海師范大學、長江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工程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2012年開始獨立培養教育碩士研究生,現有10個教學學院、11個領域面向全國招收教育碩士,現已培養碩士研究生613人,在校研究生797人;有教育碩士導師210人,其中,全國教育碩士優秀教師15人,全國教育碩士優秀教學管理工作者3人,另外聘請行業導師200余人。現建有全國教育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1個,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7個。教育碩士培養質量穩步提升,先后獲得全國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教學技能大賽、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等獎項70余項,超過半數的學生獲得過省、市級教學技能競賽獎項。
1、了解轉專業的限制與信息
各高校轉專業都有一定的條件和限制。一般而言,轉入冷門專業相對容易,轉入一些比較熱門的院系對學生的成績要求很高,而且轉專業的名額也少。
同時,各高校對轉專業的名額都有規定。所以在轉專業之前一定要提前找專業老師進行詢問允許轉專業所具備的條件。因為不同的學校,它的限制也不一樣。了解信息之后,提前做好準備。
2、努力取得優異成績
成績在轉專業的條件當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有些熱門專業對名額限制較高,每個專業的限制名額只有幾名。
在實際操作中,都是以成績的排列來決定誰能成功轉專業,所以在大學期間一定不能掛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取得優異的成績。
3、辦好申請程序
教務根據轉入專業的辦學條件,向全校公布轉入專業的接受名額。在這之前,要根據學校的規定提交相關材料。
黃岡師范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23 10:0:03湖北工程學院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23 09:0:46黃岡師范學院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23 09:0:30漢江師范學院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23 09: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