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正在進行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張澍帶來一份關于《聚焦民生關愛村醫,推進后疫情時代鄉村振興》的提案,他指出,在調研中收到一封村醫的來信,信中提到:
1,工作環境和氛圍堪憂。健康教育、衛生防疫、環境衛生、急救、公共衛生以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村醫們身兼數職,他們是健康宣傳員、疫情防控員、全科醫師,更是24小時應診的急診醫師。上門服務,隨叫隨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村醫沒有休息日。
2,公衛資金發放不透明。政府將公衛資金給有工資待遇的衛生院,衛生院負責其中部分公衛資金下撥給沒有任何工資保障的村醫。然而,現行監管不到位,導致截留克扣現象,村醫反映申訴困難。
3,相關部門的苛刻管理。醫保(新農合)雖連續翻翻,但住院自付比例仍占45%左右,下有村民繳費積極性不足,上有醫保部門對衛生室報銷的過于嚴格,導致村醫進退兩難。
4,待遇未得到較好落實。前些年的公衛及家庭醫生簽約己經讓村醫忙的不可開交。近年的疫情防控他們又沖在第一線,參與村組防控如上門采核酸,流調,管理居家隔離觀察,新冠疫苗接種值班,高速路口防控值班。但是關于鄉村醫生的政策待遇卻沒有得到很好落實,也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善。村醫是個夕陽產業,不被重視,沒有發展前途,待遇養老也成問題。
5,身份定位不清,是集體性質,但還是個體經營。有地區管理不善,攤派罰款時有發生。由于村醫們自身缺少申訴保護能力,經不起醫療糾紛,一旦出現醫療糾紛,就可能陷入負債危機。
他建議:
1、強化村衛生室管理和建設,筑牢網底。建立村衛生室城鄉社區醫療機構一體化財政負擔制度,強化公益性服務,優先保障實現村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覆蓋。
2、“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引入第三方監察機構,在村衛生室國家財政沒有完全負擔的情況下,在公共衛生任務須由鄉、村兩級共同完成的情況下,對鄉、村進行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由監察機構將補貼直接打入村醫個人賬戶,防止公衛經費被無故克扣,防止村醫承擔任務過重。
3、在財政負擔明確的情況下,落實以村衛生室為主導的,村一級公共衛生防疫體系。落實首診報告制度,使其切實擔負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基層責任。
4、解決鄉村醫生收入和生活的基本保障問題,建立財政負擔的養老保障機制,同時通過為鄉村醫生發放生活補助等方式,解決好老年鄉村醫生的保障與生活困難問題,讓他們生活保證, 心情愉快, 家庭能支持,養老有保證,以穩定并壯大鄉村醫生隊伍。
5、切實提升村醫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強村醫培訓,落實并保障鄉村醫生都能夠得到免費的培訓,制定村醫繼續教育學分制度。提高村醫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知曉率,使其能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做到源頭預防并能在苗頭出現時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6、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鄉村醫生執業法規和工作考核制度。包括鄉村醫生執業范圍、設備配備、身份認定、報酬、第三方監察制度、勞動量科學評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