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除了小學教師能夠參評正高職稱,這項改革試點還有什么要點?
王曉初:具體來說,一是中、小學不再分開評價,而是合并成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第二,完善制度等級、層級,中小學開設正高級職稱,也就是說小學老師也有可能拿到和教授、研究員一樣的正高職稱。同時完善標準,使評價標準更符合中小學教師教書育人的實際,被廣為詬病的論文將大大弱化,參評中級以下職稱不再要求論文,副高、正高不以論文作為最主要依據;第三,創新評價辦法,不只是考試,不只看論文數量,更多看教書育人的結果,評價方法包括能力和工作實際,包括考試、考核、講課等各種評價的形式和辦法;第四,完善聘用制度之間的銜接,不再搞沒有使用機會的評價。不再像過去,評出一堆沒有崗位、沒有在做這個工作的人。
記者:除了中小學教師,下一步還有哪些領域將進行改革?思路是什么?
王曉初:工程師、會計、醫衛等領域的職稱制度改革也將逐步分類推進,大的原則與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類似,各個行業類型會有不同,基本制度模式一樣,具體辦法會符合各個大的職業類型的特點。目前,我們正在向國務院報告。
職稱外語
職稱外語將變為職業外語
記者:很多人對職稱考試考英語不理解,認為在實際工作中沒用。
王曉初:社會上對職稱外語有一些詬病,我們也在研究討論,但有一些信息是不實的。比如,我們從來沒有對縣以下的基層提出過要求,對中醫、漢語等一些特殊職業,也從來沒有過職稱外語上的要求,對年齡大的同志也不做要求,一些媒體的報道與事實不符。從專業技術人員來講,掌握一些外語,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是必要的,外語上的基本要求是應該有的。你作為一個高級專家,如果不了解國外相關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最新發展,就很難有很高的專業研究水平。人社部曾在全國搞過一個1.5萬人參加的大調查,超過90%的專業技術人員認為有一定的外語基礎是必要的。
記者:在具體操作層面,是否會作出一些調整?
王曉初:我們正在進行試點,是要把職稱外語轉變為專業技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