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二炮工程學院升格為二炮工程大學,原武警工程學院與武警西安指揮學院合并成立武警工程大學。可以看出,為應對科技推力下的軍事變革,我軍需要更多理工類人才,而這也是全球大趨勢:西點軍校正是以工程學科為主干課程。
事實上,軍校是軍隊的縮影,軍隊是擴大的軍校,一些特殊軍事院校的保留或裁撤細節,管中窺豹,可以感覺到軍隊改革的激流涌動。
海軍方面,在新調整的院校序列中,海軍飛行學院更名為海軍航空兵學院,這在不斷調減壓縮的軍事院校編制中實屬罕見,坊間猜測它或將進一步涉足自主培養艦載機飛行員。擁有航母的國家中,艦載機飛行員始終是航母培訓體系中的重中之重。在決定航母戰斗群戰斗力高低的因素中,能否持續地提供合格的艦載機飛行員是一個極重要的因素。此前曾有報道說,中國尋求在烏克蘭的海軍航空訓練中心培訓艦載機飛行員,但國防部表示:主要靠自己培養。
而海軍兵種指揮學院“變身”海軍陸戰學院則更加耐人尋味。1987年,這所學院曾開辦首屆也是至今唯一一屆“飛行員艦長班”,網上曾盛傳中國首任航母艦長將從飛行員艦長班中產生。“陸戰學院”的新名稱則說明,海軍陸戰人才的培養力度將被加強——目前我國的海軍陸戰隊僅4萬人,與美軍的近20萬人存在巨大差距。
空軍院校亦有引人關注的改名:位于武漢的空軍雷達學院更名為空軍預警學院。在未來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中,空軍預警力量在情報收集、爭取時間等方面的作用至關重要。校名中一個詞的改動,顯示出軍方的戰略眼光。
未來部隊基層一線需要什么樣的軍事指揮官,軍校就應著眼培養培訓相應人才。這些院校的更名調改,被寄望能夠有效打破原有單一兵種或單一技術類型的局限。
(何籽/圖)
精簡,再精簡
八年前的那一輪軍校改革解決了不少問題,但院校機構臃腫、數量偏多等弊端依然突出,迫切需要“消腫”。
最先做出動作的是武警院校。此前,幾乎每個省份都有一所正師級的武警初級指揮學院,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全軍院校會議結束不到兩周,武警部隊就決定:對現有的27所院校進行大刀闊斧的整編,精簡為14所,并全部由武警總部集中領導管理。
需要“消腫”的決不僅僅是武警院校。根據全軍院校會議上傳出的消息,此輪改革的重點舉措之一將是減少學歷